怒江大峽穀:千峰萬壑間怒江舞著遒勁水腰
原標題:走怒江 穿大峽穀
怒江從(cong)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出發,披著雪域的光芒和天空的色彩,裹挾著湍急的水流,劈山破石一路向南,以水的力量在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之間開鑿出一條深穀。
一
生態小城六庫鎮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怒江大峽穀的入口。六庫曾是深山密林,植被茂盛,常有馬、鹿等野生動物前來覓食,智慧的傈僳族獵人於(yu) 是在此支扣(狩獵方式)下鹿。六庫即“鹿扣”的諧音。
千峰萬(wan) 壑間,怒江舞著遒勁的水腰,狂野不羈地奔騰,沒有什麽(me) 能改變它的方向。沿途123條融雪支流以“非”字的姿態,紛紛匯入其中。
我們(men) 沿著翻滾的怒江水,貼著懸崖邊唯一一條窄窄的公路,從(cong) 六庫出發逆江而上。峽穀兩(liang) 岸峭壁如削,密林森森。雲(yun) 霧繚繞的山崖裏,牛羊閃現,崖壁上掛著些許人家。石板房是怒族人的,千腳落地房裏住的則是傈僳族人,也可能是獨龍族人。兩(liang) 岸的梯田與(yu) 雲(yun) 霧捉迷藏,從(cong) 一個(ge) 山坡爬上另一個(ge) 山坡。智慧的當地人能在山羊爬著都費勁的陡坡上開墾出梯田,令人不由驚歎他們(men) 的耕種絕技。聽說,他們(men) 會(hui) 用木棍先戳個(ge) 洞洞,放上玉米等種子,再埋上些土,這些田都是戳出來的“壁耕田”。
峽穀中,洶湧湍急的怒江正拍打兩(liang) 岸,一灘接一灘。曾經,溜索是怒江上的交通方式;如今,彩虹般的各種大橋早已替代了雨絲(si) 般的溜索,但溜索依然是當地人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所幸,溜索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成為(wei) 一種旅遊體(ti) 驗項目。
同樣沒有被遺忘的還有那位叫阿茸的姑娘。傳(chuan) 說是她編織了怒江上第一根竹篾溜索,還引出了甘泉。每年農(nong) 曆三月十五至三月十七的怒族仙女節,就是怒族人紀念阿茸的日子,也是怒族最隆重的節日。
二
滿山櫻花盛開時,傈僳族人就要過闊時節了,一般是農(nong) 曆的臘月到第二年正月間。1990年,怒江州確定每年12月20日為(wei) 其法定節日。“闊時”為(wei) 傈僳語諧音詞,有“歲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傳(chuan) 統節日,相當於(yu) 漢族的春節。闊時節這天晚上,每個(ge) 家庭成員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共同慶祝節日。傈僳族還有許多特色民俗,如“上刀山下火海”“堆沙埋情人”等。前者是傈僳族特有的民間絕技,後者則是傈僳族男女最古老的示愛方式之一。
傈僳族人所說的“亞(ya) 哈巴”(意為(wei) “石月亮”)到了,我們(men) 在觀景台下車眺望,高黎貢山山脈中段海拔3300米的峰巔,雲(yun) 霧繚繞處,一個(ge) 巨大的大理岩溶蝕成的石洞形如月亮。此時,雲(yun) 蒸霞蔚,“石月亮”送出一洞神秘的蔚藍。傳(chuan) 說,傈僳族的祖先就是從(cong) 這裏走向世界的。
在丙中洛孜當村附近,怒江以一個(ge) 漂亮的180度大轉彎舞出優(you) 美的“U”字形,誕生了怒江第一灣。接著,它又舞出了霧裏、丙中洛等人間仙境。怒江和大山多舞動幾下,就多幾道絕世風景。霧裏這個(ge) 三麵臨(lin) 水的怒族村寨,春天櫻花撐起粉色,夏天原野披上綠色,秋天果實托出金色,冬天冰雪覆上白色,60多戶人家就生活在這樣的世外桃源中。
在大峽穀更加舒展的地方,形成了一片稀有的開闊田園,那是丙中洛所在地。
在丙中洛,一天看兩(liang) 次日出日落並不是童話。冬天的上午,太陽從(cong) 雪山冉冉升起,在天空行走一個(ge) 多小時落入貢當神山背後,才半個(ge) 小時,太陽又升起,把金色陽光再次灑給丙中洛。
三
獨龍江從(cong) 西藏察隅縣伯舒拉嶺出發,由迪布裏入怒江州貢山縣境。鎖在大峽穀深處的獨龍江流域是獨龍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園。進入村寨,禁不住朝樹上張望,這被稱為(wei) “太古之民”的古老民族,直到70多年前才結束樹棲、穴居和野外生活。
不過,我沒有望到樹上的人,倒是被一個(ge) 穿條紋衣的小夥(huo) 子好奇地盯著,隨後他就消失在垛木房門口。村寨裏還有一種千腳落地房,房頂上覆蓋著杉木板,有的覆蓋著茅草,四周以單層或雙層籬笆圍起。從(cong) 外麵看,底下一根根密密麻麻支撐樓房的木柱,真有點像是房子長出的腳。這種建築樣式普遍流行於(yu) 喜馬拉雅山地的民族中,包括傈僳族、獨龍族。這種建築一般格局為(wei) 兩(liang) 間,外間是客房,有火塘,火塘上有燒飯時用的三腳架,內(nei) 間是臥室和糧食儲(chu) 藏間。
我們(men) 專(zhuan) 門拜訪了一位紋麵老人。她家的房子是典型的千腳房,竹篾地板。以前,獨龍族女性到了十二三歲就得紋麵,現在已經很少紋了。為(wei) 什麽(me) 要紋麵?老人以燦爛的笑作答,或許這就是最好的答案——獨龍江把秘密藏在這張最鮮活的畫布上了。
獨龍族的節日比較少,一年內(nei) 僅(jin) 有一個(ge) 年節:卡雀哇節,是獨龍江地區獨龍族的新年。大概在農(nong) 曆臘月間,不規定具體(ti) 時日,一般根據食物的儲(chu) 備情況來定,最長9天。剽牛祭天是他們(men) 的一種原始宗教儀(yi) 式。剽牛前,牛披獨龍毯,角掛彩色串珠,被人們(men) 圍著跳舞。當牛被剽倒,行過祭,剽牛手背著牛頭跳過舞後,大家便開始分割牛肉,凡是參加的大人小孩都能分到一份,然後燃起篝火……
四
蘭(lan) 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藏在“三江並流”的深閨裏。據說,有人在這傳(chuan) 奇秘境找到了《山海經》裏古神州的影子。從(cong) 青藏高原遷徙而來的普米族,是這裏的“看門人”。
一入蘭(lan) 坪,我的身心便全融化到風景裏了。
湛藍的天空下,碧羅雪山宛如高筒白靴子,立在古老的大地上。疊疊山巒起伏縈繞,三江滔滔蜿蜒而過,尤其是瀾滄江,用27條支流潤澤蘭(lan) 坪。穀深峽幽,瀾滄江河穀是這條東(dong) 方多瑙河最深情的歌。“念波依比”湖被當地傈僳族視為(wei) 神湖,一瞥湖波幽深莫測,但無路下到湖邊。
羅古箐被稱為(wei) “三江之門”,我們(men) 沿著紅岩子穿行在紅崖絕壁間,縱橫交錯的嶙峋怪石攜一身丹霞,當地普米族稱之為(wei) “吉利吉”。三百六十峰,九溪十八嶺,碧綠的草甸鑲嵌著溪水,在峽穀裏起伏漫展,似神仙的地毯載著悠然吃草的牛羊。最耀眼的還是杜鵑,一樹樹杜鵑宛如組成了彩虹縱隊,紅的、紫的、黃的,或沿山體(ti) 婀娜而上,或自天邊翻飛而下。杜鵑樹粗壯的樹幹舉(ju) 著各色花朵,又似在指揮著圓舞曲。
情人壩上,200多歲的兩(liang) 棵雲(yun) 杉樹,枝相串、根相連,緊緊相依。每當中國大部分地方過端午節,也就是農(nong) 曆五月初五時,方圓百裏內(nei) 的普米族、傈僳族、白族等青年男女,就會(hui) 圍繞著這情人樹載歌載舞。普米族少女跳著“蹉磋舞”,白族少女跳著“霸王鞭”,傈僳族少女跳起“哇其其”……
穿過原始森林就到了大羊場,高原草甸好像載著牛羊飛翔在金沙江和瀾滄江齊眉的眼波裏。在富和山、瀾滄江沿岸的四十裏山箐中,一條低俯蜿蜒的鹽馬古道上,一隊隊商旅驛馬早已把土石踏破,裸露的樹根盤結成路。這條盤根路正在低唱著什麽(me) ,可是娓娓訴說鹽馬古道上的傳(chuan) 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