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朵花的力量——“中國牡丹之都”菏澤走訪記

發布時間:2022-04-22 11:11: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落盡殘紅始吐芳,

  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豔,

  獨占人間第一香。

  這首晚唐文學大家皮日休描寫(xie) 牡丹的詩作,流傳(chuan) 甚廣。牡丹寓意富貴吉祥,千百年來被人們(men) 傳(chuan) 誦,在中華優(you) 秀文化典籍中頻頻出現,佳作迭出。

  如今,在被譽為(wei) “中國牡丹之都”的山東(dong) 菏澤,圍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人們(men) 書(shu) 寫(xie) 的“作品”不再限於(yu) 紙上。近年來,菏澤充分利用種植規模、種質資源、種養(yang) 業(ye) 態等獨特優(you) 勢,實現立體(ti) 綜合開發。走進菏澤,你會(hui) 發現,這裏的“花樣故事”引人入勝,“花樣經濟”異軍(jun) 突起,“花樣生活”無比美好。

  依靠一朵花的力量,大美菏澤寫(xie) 就了綠色發展的生動案例。

  花樣故事

  菏澤的牡丹栽種曆史非常悠久,當地人對這種典雅端莊、氣度不凡的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采訪發現,在菏澤,到處都能巧遇愛花惜花的民間“秋翁”,當地懂牡丹的人多,能如數家珍地介紹牡丹的起源、習(xi) 性、種植曆史和價(jia) 值的人也不在少數。

  對於(yu) 菏澤牡丹的曆史,菏澤市文旅局非遺科科長朱曉雯長期潛心研究,頗有心得。她告訴記者,眾(zhong) 多專(zhuan) 家研究認定,當地牡丹栽植始於(yu) 隋,興(xing) 於(yu) 唐,明代已成為(wei) 全國的栽培中心,清代被譽為(wei) “甲天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曆史。

  早在隋代,曹州就出了齊魯桓這樣的著名花師,曾為(wei) 隋煬帝培育出高過樓台的牡丹花。曹州就是當今的菏澤。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功是曹州人,他將長安禦花園的牡丹帶回老家種植,這應該是引進牡丹外來品種比較早的事例。隋唐之後,據說曹州“村村有花園,戶戶養(yang) 牡丹”,諸多傳(chuan) 說雖然難免誇張,但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了人們(men) 對牡丹的喜愛。

  曆代吟詠牡丹的詩賦,更是濃墨重彩。據不完全統計,大唐時期,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吟詠牡丹的詩詞約有100多首,宋代則超過1000首,明清文士詠牡丹的詩詞傳(chuan) 世更多,粗略統計達數千首之多。李白《清平調》裏的“雲(yun) 想衣裳花想容”無愧千古名句,明代李夢陽對牡丹情有獨鍾,寫(xie) 出的牡丹詩連綿成組,開篇便是“自知國色無倫(lun) 比,放遍群花每後開……”

  遍檢牡丹詩文,“曹州”作為(wei) 地名頻繁出現。菏澤處於(yu) 黃河衝(chong) 積平原,滔滔黃河帶來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國色天香的牡丹花。

  2011年,牡丹傳(chuan) 說被列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涵蓋與(yu) 牡丹相關(guan) 的民間傳(chuan) 說故事。其中包括了人物傳(chuan) 說、地名傳(chuan) 說、品種傳(chuan) 說和風俗傳(chuan) 說等,保護單位定在菏澤市牡丹區文化館。

  相對而言,菏澤市牡丹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的專(zhuan) 家更在意牡丹的開發價(jia) 值,中心負責人陶福占說,牡丹可不僅(jin) 僅(jin) 是好看,而有實實在在的價(jia) 值。人們(men) 最早對牡丹的認識,正是其藥用價(jia) 值。1972年,在甘肅省武威市柏樹鄉(xiang) 發現的東(dong) 漢早期醫簡中,已有用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處方。醫學經典《神農(nong) 本草經》稱:“牡丹味苦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穀。”

  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是這樣解釋牡丹的:“雖結子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李時珍還對牡丹及其別名作了相應的闡釋:“唐人謂之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wei) 花王,芍藥為(wei) 花相。”

  宋代鄭樵《通誌》記載:“古今言木芍藥,是牡丹。”其中的安期生《服煉法》雲(yun) :“芍藥有二種,有金芍藥,有木芍藥。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脈,此則驗其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藥之名,其花可愛如芍藥,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藥之名。”

  史料記載,中國是牡丹的原產(chan) 國。曆史上,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河穀之中,到處都盛開著野牡丹。明清時期,菏澤已大規模種植牡丹,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稱。

  “明朝以後牡丹的全國種植中心就是菏澤,北京種植的牡丹百分之九十都來自菏澤。”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說,“到了清朝蒲鬆齡寫(xie) 《聊齋誌異》的年代,曹州的牡丹已經非常有名,可以拿出自己獨有的品種來反哺洛陽,這就是當年曹州牡丹的威風。”

  今天,菏澤牡丹同樣擁有極為(wei) 特殊的地位。北京景山公園、圓明園、奧林匹克公園等地都種植了來自菏澤的牡丹。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2400餘(yu) 盆菏澤牡丹綻放天安門廣場;2019年4月“國色天香-紫禁城裏賞牡丹”菏澤牡丹主題展在故宮舉(ju) 行,1.5萬(wan) 盆牡丹、2.6萬(wan) 枝鮮切花及牡丹衍生品、牡丹文創產(chan) 品與(yu) 海內(nei) 外遊客見麵;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上,菏澤反季節催花牡丹亮相國家奧林匹克體(ti) 育中心……

  名花遇到名家,也為(wei) 後世留下許多佳話。茅盾、冰心、舒同等多位文化名人與(yu) 菏澤因牡丹而結緣。

  菏澤日報副總編、牡丹晚報總編輯潘若鬆介紹,當地文學刊物《牡丹》的刊名為(wei) 茅盾題寫(xie) ,字體(ti) 典雅秀麗(li) 、端莊大方;1992年11月,菏澤市文廣新局退休幹部魏玉傳(chuan) 寫(xie) 信給冰心老人請求為(wei) 菏澤牡丹題詞,冰心寫(xie) 了“十裏散香蘇地脈,萬(wan) 花低首避天人”兩(liang) 句詩作為(wei) 回信;菏澤曹州牡丹園觀花樓前的一方石碑格外醒目,“曹州牡丹甲天下”出自書(shu) 法家舒同手筆。

  菏澤牡丹以其花大、型美、色豔、香濃著稱於(yu) 世。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菏澤牡丹獲得111個(ge) 牡丹獎項中的81個(ge) 。

  2012年3月16日,經申報、考察、評審,中國花卉協會(hui) 正式授予菏澤市“中國牡丹之都”。

  “花隨人意開,四季看牡丹。”4月中旬的菏澤曹州牡丹園,鮮花怒放,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對滿園春色,高級農(nong) 技師趙信勇習(xi) 以為(wei) 常,因為(wei) 在曹州牡丹園,牡丹已實現了一年四季的“盛開自由”。趙信勇告訴記者,菏澤僅(jin) 觀賞牡丹就有9大色係、10大花型、1280個(ge) 品種,每年穀雨前後萬(wan) 花齊放,令人如癡如醉。

  花樣經濟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在菏澤,牡丹不僅(jin) 具有觀賞價(jia) 值,當地還致力打造牡丹產(chan) 業(ye) 鏈,積極推動牡丹產(chan) 業(ye) “接二連三”轉型,即從(cong) 單一種植觀賞向精深加工、花卉及產(chan) 品交易、文化創意等產(chan) 業(ye) 形態跨越。過去隻看一朵花,而今全產(chan) 業(ye) 鏈立體(ti) 綜合開發,牡丹綻放出絢麗(li) 的產(chan) 業(ye) 之花。

  “牡丹全身都是寶,目前菏澤開發出260多個(ge) 牡丹相關(guan) 產(chan) 品,年度總產(chan) 值已近100億(yi) 元。”中國園藝學會(hui) 牡丹芍藥分會(hui) 副秘書(shu) 長龐誌勇說。

  據統計,菏澤成片種植牡丹在500畝(mu) 以上的園區基地就有20多個(ge) 。當地還是國內(nei) 外最大的牡丹種苗交易中心,累計輸出牡丹種苗約60億(yi) 株,每年向美、俄、德等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出口170多萬(wan) 株種苗。

  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妝品……走進菏澤堯舜牡丹產(chan) 業(ye) 園,琳琅滿目的產(chan) 品讓人目不暇接。在科技助力下,“一朵花”的跨界之旅令人嘖嘖稱奇。目前,菏澤市牡丹加工企業(ye) 已發展到14家,生產(chan) 規模、產(chan) 品檔次一直引領國內(nei) 同行業(ye) 發展。

  “牡丹花可賞,根入藥,籽榨油,蕊製茶,瓣提露,兼具觀賞、藥用和食用價(jia) 值,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產(chan) 業(ye) 開發不斷深入,我們(men) 已達到了把一朵花‘吃幹榨淨’的開發水平。”陶福占說。

  目前,菏澤牡丹產(chan) 業(ye) 實現了由觀賞拓展至食用、藥用、保健等多個(ge) 領域,從(cong) 入食、入茶、入酒的牡丹食品,到牡丹特色保健品、化妝品,再到牡丹瓷、牡丹畫、牡丹真花等文創藝術品,貫穿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各個(ge) 產(chan) 業(ye) 領域,牡丹香、牡丹絲(si) 綢、牡丹剪紙等牡丹文創產(chan) 品“百花齊放”。

  陽春三月,記者在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黃屯村看到,上千畝(mu) 楊樹林鬱鬱蔥蔥,林間種植的油用牡丹形成白色的花海,一望無際;陽光透過樹葉灑在牡丹花上,人步入其中,不時驚起三兩(liang) 隻鳥兒(er) 。

  “我們(men) 村‘林下牡丹’的效益很好,樹木和牡丹都有收入,每畝(mu) 一年能增加純收入2000多元,比單一品種種植賺錢多。”黃屯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黃繼合說。

  在牡丹區黃堽鎮的宋莊村,牡丹“住進了”現代化的智能溫控大棚。與(yu) 常見的大型盆栽牡丹不同,這裏的“案頭”牡丹走起了“小可愛”風格,植株較小、花色齊全的微型盆栽牡丹令人愛不釋手。

  “微型盆栽又稱案頭牡丹,適於(yu) 放在辦公桌上,方便居家觀賞,因為(wei) 牡丹小而精,更適應電商銷售。”菏澤穀雨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建立說,這樣的牡丹經過電商運輸,為(wei) 千家萬(wan) 戶的廳堂增添了無限春色。

  “一朵花的力量”給當地大量群眾(zhong) 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以往我都是外出打工,後來村裏建了牡丹產(chan) 業(ye) 園,我就流轉了家裏的地,在園區工作,既能就業(ye) 又能顧家,挺好!”牡丹區皇鎮街道王橋村村民韓剛告訴記者,他在園區一個(ge) 月能掙四五千元。

  王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建林說,為(wei) 更好打開牡丹銷路,黨(dang) 支部帶領群眾(zhong) 大力發展電商營銷,引導村民通過網絡平台銷售,花農(nong) 過去“開著貨車跑全國”,現在“坐在家中賣全國”。電商新業(ye) 態培育出眾(zhong) 多倍受人們(men) 歡迎的“土味主播”,僅(jin) 王橋村就有100多人。

  皇鎮街道與(yu) 菏澤學院合作,在浩森牡丹園建立了山東(dong) 省第一家牡丹產(chan) 業(ye) 博士工作站,引導研發四季牡丹、催花牡丹等牡丹培育技術,培育出分別適應南方濕熱氣候、東(dong) 北濕冷氣候、西北幹冷氣候的品種200多個(ge) 。目前,這裏的牡丹種苗、盆栽牡丹、鮮切花等產(chan) 品琳琅滿目,技術研發與(yu) 服務、新品種培育、牡丹投資等多方位發展,初步形成了集“產(chan) 學研用銷遊”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有效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說到牡丹產(chan) 業(ye) 發展成效,皇鎮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穆靜顯得有幾分興(xing) 奮。穆靜告訴記者,2021年當地冬季催花牡丹產(chan) 量10萬(wan) 盆,容器牡丹20萬(wan) 盆,鮮切花年產(chan) 1000多萬(wan) 枝,年銷售額突破2億(yi) 元,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就業(ye) 2000餘(yu) 人,牡丹種植戶人均收入5萬(wan) 元以上。

  菏澤市委書(shu) 記張新文說:“牡丹是我們(men) 的一張靚麗(li) 的名片。菏澤將堅持大眾(zhong) 化、市場化、產(chan) 業(ye) 化、人文化、國際化‘五化並舉(ju) ’,叫響牡丹優(you) 勢品牌,讓世界更愛菏澤牡丹。”

  花樣生活

  行走在菏澤市的街巷之間,你一定會(hui) 發現,那朵無處不在的牡丹花已經深深融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牡丹既可以是街道的名稱,如牡丹路、凝香路、華英路、繁花巷,也可以是遊覽休憩場所的名稱,如天香公園、牡丹廣場,還可以冠名學校,如牡丹小學、牡丹中學、花鄉(xiang) 小學……

  曆史上,牡丹元素就裝點著菏澤人的生活。時至今天,在一些地方的老街老屋上,房簷的瓦當燒製著牡丹,雖飽經風雨侵蝕,花瓣、花萼、花莖依然清晰可見。普通人家裏,骨雕牡丹屏風、燙印牡丹烙畫如今也是常見的裝飾。

  在立體(ti) 綜合開發進程中,與(yu) 牡丹有關(guan) 的傳(chuan) 統工藝同時得以發揚光大。當地將牡丹文化與(yu) 陶瓷技藝結合,讓原本“平鋪”在瓷盤上的牡丹得以立體(ti) 盛開。

  一撚、一提、一勾,乳白色的土坯竟“綻放”出牡丹的花瓣。製作師文璐璐手法格外熟練,不過一會(hui) 兒(er) 的工夫,半成品就在麵前擺成一排。“撚製花瓣講究一種感覺,最薄的地方隻有幾毫米,要用手指發力由裏到外撚出形狀,之後再調出牡丹花的折痕。”文璐璐說,這些瓷土做的牡丹花,便是菏澤牡丹瓷的坯子。

  “製作牡丹瓷一般分5層,少的有40多瓣,多的80多瓣。”車間主任周笑天告訴記者,菏澤牡丹瓷製作工藝繁複,每件牡丹瓷都是純手工打造。即便作為(wei) 陪襯的牡丹葉,都按照真實比例拓製,以最大限度還原葉脈的真實紋路。半成品經過施釉,在高溫下燒製三遍,就會(hui) 得到色彩鮮豔亮麗(li) 、層次感極強的藝術成品。

  堯窯舜陶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菏澤)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常鎖說,企業(ye) 正嚐試將牡丹瓷向藝術生活化發展,研發耳釘、發簪、胸針等“小而精”的裝飾品,讓牡丹融入更多生活的細節。

  牡丹,寄托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菏澤市巨野縣洪廟村農(nong) 民書(shu) 畫基地一處畫室裏,畫師王善花手上拿著兩(liang) 支畫筆交替使用,起稿、勾線、上色……一筆一畫、一絲(si) 不苟。不多久,一朵風姿綽約的牡丹花躍然紙上。“畫一幅能掙四五百塊錢,一個(ge) 星期差不多能畫一幅,還不耽誤家裏的活。靠著畫牡丹,這幾年俺家裏的生活好多了。”身有殘疾的王善花說,自己從(cong) 2014年開始師從(cong) 本土畫師學習(xi) 繪畫,一直堅持到現在。

  巨野縣是中國文聯命名的“中國農(nong) 民繪畫之鄉(xiang) ”,也是中國工筆畫學會(hui) 命名的“中國工筆畫之鄉(xiang) ”。近年來,巨野縣把培育壯大書(shu) 畫產(chan)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緊密結合,建設書(shu) 畫示範基地。基地招募學員時主要以留守婦女和殘疾人等為(wei) 重點對象,助其通過培訓成為(wei) 職業(ye) 畫工。

  “牡丹畫是巨野工筆畫的當家品種,畫師們(men) 在繼承傳(chuan) 統技法的基礎上,糅合現代工藝手段精工細作,作品獨具特色。”巨野縣書(shu) 畫院院長程軍(jun) 偉(wei) 說,畫中的牡丹枝繁葉茂、色彩飽滿、惟妙惟肖;花葉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花頭或含苞待放、或搖曳生姿;枝幹、嫩芽、花苞等交相呼應,突顯了牡丹的雍容華貴。

  描繪牡丹神韻的巨野工筆牡丹畫,已成為(wei) 山東(dong) 地域文化的一張名片。來自這裏的牡丹畫作,如《花開盛世》《錦繡春光》《冠豔群芳》《國寶獻瑞》《盛世中華》等,先後亮相上合組織青島峰會(hui)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等重大活動,以及人民大會(hui) 堂山東(dong) 廳等重要場所。

  春天如約到來,菏澤牡丹再次怒放。已舉(ju) 辦31屆的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推出“雲(yun) 賞牡丹”活動,通過互聯網直播平台幫助五湖四海的觀眾(zhong) 一睹牡丹花容,活動開啟前兩(liang) 天時間,全網就有超過1.5億(yi) 人次在雲(yun) 端賞花遊春,“山東(dong) 菏澤400歲牡丹王開花”更是成為(wei) 熱搜話題。正在舉(ju) 辦的“牡丹文化藝術大展”通過VR雲(yun) 展廳將藝術展搬進雲(yun) 空間,打造一場永不落幕的藝術盛會(hui) 。

  菏澤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鹿展介紹,這屆展會(hui) 共收到來自全國及新加坡、馬來西亞(ya) 、日本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參賽作品近4萬(wan) 件,評出美術作品98件、書(shu) 法作品100件、攝影作品100件、文創作品300件集中展出。“雲(yun) 展覽”貫通時空,讓牡丹花得以“貫四季而不衰,曆時光而益固”。

  如果你有機會(hui) 去菏澤,與(yu) 當地人說起牡丹,話題說不盡,氣氛也總是格外熾熱的。他們(men) 一定會(hui) 熱情地推薦你去曹州牡丹園等10多個(ge) 園區看一看,去郊外連片的牡丹田園裏走一走,領略這一朵花的無盡魅力。他們(men) 還會(hui) 提醒你,牡丹宴的菜品豐(feng) 富多彩,色香味不同凡響,千萬(wan) 不要錯過,否則將是一大憾事。  (記者王念、閆祥嶺、張昕怡 參與(yu) 記者蕭海川)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