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莫讓新型閱讀變“無效閱讀”

發布時間:2022-04-24 17:21:00來源: 光明網

  第27個(ge) 世界讀書(shu) 日到來之際,“這屆年輕人讀書(shu) 有多狠”被掛上了熱搜。

  除了“更愛讀書(shu) ”的主觀原因,這裏麵也有客觀條件使然,比如疫情使得人們(men) 居家獨處時間變長。此外,數字閱讀、聽書(shu) 等新型閱讀方式的興(xing) 起,也讓讀書(shu) 變得更加便捷、自由。但這同時向人們(men) 提出了一個(ge) 新的問題:到底該怎樣定義(yi) “閱讀”?用手機刷網文或者看漫畫,算不算閱讀?通過音視頻節目“速讀”一本名著,算不算把書(shu) 給“讀”了呢?

  很少有哪種日常行為(wei) 能夠像閱讀一樣,在古今中外都備受推崇。這或許是因為(wei) ,人類渴望脫離蒙昧,以智識推動進步,以經驗豐(feng) 富閱曆,而閱讀是獲取新知、拓展生命廣度最為(wei) 便利的方式之一,“不常讀書(shu) 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又或者,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抵抗世俗的姿態,意味著不願淈泥揚波、蹉跎時日,而是沉下心來思索和審視,以此陶冶情操、涵養(yang) 心靈。對過去的讀書(shu) 人來說,“書(shu) 籍是隨身攜帶的精神聖殿”。而在今天,閱讀被許多人寄予了在信息洪流中擺脫焦慮、於(yu) 風雲(yun) 變幻中棲息身心的厚望,但不能忽視的是,當技術發展給閱讀帶來便利之餘(yu) ,也存在著與(yu) 閱讀原本承載的價(jia) 值背道而馳的隱患。

  當人們(men) 使用閱讀軟件,平台往往會(hui) 利用大數據為(wei) 用戶進行畫像,不斷根據其興(xing) 趣愛好精準推薦,有可能讀了幾十部小說,看的還是同一類故事;當越來越多的工具試圖“幫助”人們(men) 提高閱讀效率時,殊不知這些精神“速食”也讓原作的營養(yang) 白白流失。用半個(ge) 小時說完《紅樓夢》故事梗概,如何傳(chuan) 達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間的百轉千回,那些鎖在朱門深院中的雅趣、荒唐與(yu) 空寂?看專(zhuan) 家學者談論曆史或者經濟,但少了獨立思考的過程,又怎能將頭腦打磨得更加敏銳?在通勤路上聽完一本《人類簡史》,要是當作背景音樂(le) 而不入心,那麽(me) 所謂的利用碎片時間“閱讀”,恐怕隻能淪為(wei) 自欺欺人的笑話。

  需要指明的是,筆者並不認為(wei) ,閱讀紙質書(shu) 籍就一定優(you) 越於(yu) 數字閱讀,無論選擇哪種閱讀方式,其目的都是為(wei) 了“開卷有益”。在“全民閱讀熱潮”麵前,有必要保持充分的冷靜和自省,警惕新型閱讀形式大於(yu) 實質。若忘記了閱讀的初心,被新技術的“福音”所束縛甚至奴役,最終隻能是沉湎於(yu) “無效閱讀”所帶來的虛幻滿足感中一無所獲。(篤鮮)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