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年輕人寫的文學,永遠是有最大可讀性的文學
中新文娛北京4月24電(劉越)24日,首屆梁曉聲青年文學獎、獎學金頒獎典禮暨“梁曉聲青年文學中心”揭牌儀(yi) 式在北京語言大學舉(ju) 行。在活動現場,作家梁曉聲發表了一場關(guan) 於(yu) 文學的演講,還在對話環節中分享了他的“梁式”創作方法論。
頒獎典禮上,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路文彬教授宣讀了首屆梁曉聲青年文學獎獲獎名單,一眾(zhong) 嘉賓為(wei) 獲獎者致頒獎辭。梁曉聲青年文學獎以“青年性”、“原創性”、“國際性”為(wei) 評選原則,旨在挖掘優(you) 秀人才,為(wei) 中國當代文學增添光彩。
據介紹,該獎項首屆征稿工作於(yu) 2021年5月正式啟動,截至7月底,累計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近千件投稿作品。其中長篇小說237部,中篇小說255部,短篇小說498部,最終產(chan) 生4部(篇)獲獎作品,長篇小說獎項空缺。
在頒獎環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人生歡》的作者上官文露、《拉姆措和拴牢》的作者何延華,短篇小說獲獎作品《月光寶盒》的作者湯成難、《哈布特格與(yu) 公牛角》的作者梁鼐相繼發表獲獎感言。
麵對這批生機勃勃的“後浪”,梁曉聲難掩欣賞之情:“雖然梁曉聲文學獎冠以我的名字,但是這些年輕人在文學理念、在風格、在語言、在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方麵,和我這個(ge) 年齡的作家有相當顯然的不同。”
因為(wei) 代際的更迭、年齡的距離和文學理念的差異化,不同筆下生的花兒(er) 理應表現得更為(wei) 多姿多彩,梁曉聲為(wei) 這樣年輕的姿彩感動:“我的心裏充滿了溫暖,這個(ge) 溫暖是文學帶給我的。年輕的感覺真好,年輕人寫(xie) 的文學將永遠是具有最大可讀性的文學。”
此外,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李玲教授宣讀了“梁曉聲獎學金”獲獎名單。梁曉聲獎學金的設立是為(wei) 了鼓勵與(yu) 支持北京語言大學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投身文學評論、學術研究與(yu) 文學創作。值得一提的是,梁曉聲在現場向獲獎同學贈送了他的作品《人世間》。
活動中,北京語言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魏暉與(yu) 梁曉聲共同為(wei) “梁曉聲青年文學中心”揭牌。現場還舉(ju) 行了“對話梁曉聲:文學的魅力”師生論壇。論壇由李玲教授主持,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席加兵副教授,在讀博士生代表孫凡迪、梁曉聲獎學金獲得者代表韓文易與(yu) 梁曉聲展開關(guan) 於(yu) 文學與(yu) 創作的探討。
在論壇上梁曉聲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感悟。無論是《知青》《父親(qin) 》還是《人世間》,他筆下的人物總是有血有肉,如現實中的芸芸眾(zhong) 生。梁曉聲認為(wei) ,人物的“生動”源於(yu) 作者的筆法:“我在寫(xie) 作的時候確實覺得,這個(ge) 人物不能長期處於(yu) 一種靜止的狀態。我想像解說員一樣介紹,或者讓他自我介紹,我必須使他動起來,做什麽(me) 事,說什麽(me) 話,哪怕是默默的一個(ge) 人做。在兩(liang) 種不同的文學樣式中,有的小說是描寫(xie) 內(nei) 心獨白,有的是描寫(xie) 一個(ge) 動作,這兩(liang) 種結合一下的話,會(hui) 使我們(men) 的小說有動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