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生物多樣性保護:在美麗的中國,看生機如此盎然

發布時間:2022-04-25 16:1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2021年,一群來自西雙版納的野生亞(ya) 洲象一路向北遷移,進入昆明。在當地政府的柔性引導和細心嗬護下,它們(men) 終於(yu) 在外“遊蕩”數月後向南跨過元江,重返家園。

  這群陸地“巨無霸”的大膽行為(wei) 吸引了全世界關(guan) 注的目光。有日本媒體(ti) 專(zhuan) 門做了一期節目,詳細介紹這次長達數百公裏的“奇幻旅行”,稱“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並沒有像野生動物園那樣設置障攔牆,大象一家出門不會(hui) 被攔住,中國政府對遷移中大象的嗬護令人印象深刻”。而網友則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達,大象之旅詮釋了什麽(me) 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

  顯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經成為(wei) 我國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範例。它是一個(ge) 縮影,見證了中國為(wei) 生物多樣性保護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

  以紮實行動保護自然生態係統和生物資源

  來自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的數據顯示:通過多年保護,我國境內(nei) 的亞(ya) 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從(cong) 20世紀80年代的180頭增至目前的300頭左右。從(cong) 這次象群北上經過的路徑看,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些地方植物多樣性豐(feng) 富,森林成帶成片,生態環境良好,為(wei) 象群遷移提供了安全的通道和停歇休息的舒適空間,使得亞(ya) 洲象北移成為(wei) 可能。

  生物多樣性關(guan) 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2020年9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hui) 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men) 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li) 的世界。”

  知行合一,止於(yu) 至善。近些年來,我國不斷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啟動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明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保護了重要自然生態係統和生物資源,在維護重要物種棲息地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時此刻,無數中國人正在以實際行動,守護著美麗(li) 的家園:雲(yun) 南白馬雪山中,滇金絲(si) 猴正在林間自由騰躍,護猴員餘(yu) 建華穿梭於(yu) 密林中守護著這些可愛的“雪山精靈”;幾十年來,王明武一直在長江上“漂”著,隻不過從(cong) 搖船撒網的捕魚人變成了駕船巡防的護魚人;曾經是一片荒原的河北省塞罕壩林場,瞭望員緊繃神經,守望著林海的安全……

  從(cong) 南方到北方,從(cong) 內(nei) 陸到海濱,越來越多的珍禽猛獸(shou) 和奇花異草開始回歸,展現出自然之妙與(yu) 生態之美——

  海南霸王嶺自然保護區,黑冠長臂猿的野外種群數量從(cong) 40年前的僅(jin) 存兩(liang) 群不足10隻,增長到如今的五群35隻。

  還記得去年“進村”的東(dong) 北虎“完達山1號”嗎?那是我國首次成功救護並放歸的野生東(dong) 北虎。在吉林和黑龍江積極推進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後,“林深藏虎豹”的態勢正在形成。

  世界屋脊,雪域高原,藏羚羊野外種群從(cong) 20世紀90年代初的6至7萬(wan) 隻恢複到現在的30萬(wan) 隻左右,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為(wei) 此將藏羚羊的保護級別從(cong) “瀕危”降級為(wei) “近危”。

  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與(yu) 修複也取得顯著成效,保護區自然植被覆蓋率達到55.1%,昆蟲種類由478種增加到512種,鳥的種類由自然保護區初建時的187種增加到如今的370種。

  “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90%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2021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發布《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shu) 時指出。

  為(wei) 珍稀瀕危動植物打造“生命之舟”

  在中國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上,能夠完成長距離野外遷徙的哺乳動物,不隻有亞(ya) 洲象。

  2013年11月6日,出生於(yu)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的兩(liang) 歲雌性大熊貓“張想”,在接受野化培訓後,於(yu) 四川栗子坪自然保護區被放歸自然。2016年4月,它通過拖烏(wu) 山生態廊道向相鄰的冶勒自然保護區移動,隨後跨越108國道到達小相嶺山係石灰窯大熊貓小種群區域。紅外相機記錄表明,“張想”成功完成兩(liang) 個(ge) 相對獨立局域種群間的遷徙,成為(wei) 首隻被發現跨保護區活動的放歸大熊貓。

  近年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修複,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圖為(wei) 措普溝景區內(nei) 拍攝的章德草原和紮金甲博神山。新華社發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大熊貓種群保護,在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等方麵實現突破,大熊貓棲息地保護日臻完善,人工圈養(yang) 和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持續穩定增長。來自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1至9月,我國共繁育成活大熊貓幼仔32胎46隻,圈養(yang) 大熊貓總數達673隻;1340隻野生大熊貓被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範圍,占全國野外種群的71.89%;建立各級大熊貓類自然保護區67處,有效保護了53.8%的大熊貓棲息地。同時,持續推進大熊貓野外小種群複壯,成功放歸人工繁育大熊貓11隻。以上種種保護舉(ju) 措,使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等級從(cong) “瀕危”降為(wei) “易危”。

  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在植物世界同樣力度空前。就地保護、遷地保護、野外回歸……德保蘇鐵、華蓋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我國得到搶救性保護,部分瀕危物種種群數量逐步恢複。尤其是在種質資源保護方麵,我國已建有近200個(ge) 各級各類植物園,收集保存了2萬(wan) 多個(ge) 物種,基本完成蘇鐵、棕櫚和原產(chan) 我國的重點蘭(lan) 科、木蘭(lan) 科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種質資源收集保存。

  在昆明北郊蒼翠的密林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內(nei)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所在的四層樓房看上去很普通,但這裏是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的“家園”。

  作為(wei) 我國唯一以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存為(wei) 主的綜合保藏設施,同時也是亞(ya) 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目前已建立起一個(ge) 由國內(nei) 數十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自然保護區參與(yu) 的種質資源采集網絡,並製定了采集規範和標準,重點采集國家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物種等野生植物物種。“這裏是種子的‘家’和‘生命之舟’,隻要這裏安全無恙,就足以讓這些野生珍稀植物免遭滅絕的厄運。我們(men) 的目標是保存種質資源1.9萬(wan) 種、19萬(wan) 份。”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主任李德銖告訴記者,他們(men) 會(hui) 與(yu) 世界上其他機構不定期交換備存種子,“這對全球種質資源的安全十分必要”。

  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全新啟程

  一趟奇幻旅行,讓亞(ya) 洲象和雲(yun) 南紅土地不經意間成了全世界關(guan) 注的焦點,更成為(wei) 中國生態文明畫卷上一朵絢麗(li) 的盛放之花。

  當前,人類站在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十字路口。麵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和生態係統退化的現狀,中國秉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堅持保護優(you) 先、綠色發展,形成了政府主導、全民參與(yu) ,多邊治理、合作共贏的機製,在推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的同時,也為(wei) 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作出新貢獻。

  2021年10月15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第一階段)在雲(yun) 南昆明落下帷幕,來自140多個(ge) 締約方和30多個(ge) 國際機構、組織共計5000餘(yu) 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hui) 。大會(hui) 宣布了中國致力於(yu)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舉(ju) 措,包括:率先出資15億(yi) 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ye) 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係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等。大會(hui) 還通過《昆明宣言》,釋放出全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信號,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更加清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從(cong) 昆明出發,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開啟全新篇章。站在新起點上,國際社會(hui) 應攜手同行,同心共建一個(ge) 美麗(li) 的地球家園。

  讓人欣喜的是,改變正在發生——

  距離昆明3000餘(yu) 公裏,俄羅斯“豹之鄉(xiang) ”國家公園與(yu) 中國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合作,努力改善野生東(dong) 北虎豹棲息地生態環境;

  參加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時,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總理馬拉佩表示計劃逐步取消原木出口,同時開發太陽能、水利和地熱能,以降低碳排放;

  在非洲薩赫勒地區,中國理念和技術元素已經深度融入非洲“綠色長城”工程建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