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浦東近300誌願者奮戰采樣一線,有人專門“掃陽樓”
【“特殊精神 特殊擔當”——上海抗疫係列故事之五十一】
上海浦東(dong) 新區核酸采樣服務醫務工作者已經一個(ge) 多月沒回家了。披星戴月,風雨兼程,身體(ti) 到了極限。4月12日淩晨,浦東(dong) 新區疫情防控辦向全社會(hui) 招募核酸采樣誌願者,截至當天24時,即有1008人報名。
負責本次招募誌願者培訓的是東(dong) 方醫院。相關(guan) 負責人鮑歡介紹,經過遴選,挑出近300人,均居住在浦東(dong) 新區,具備醫師、護士等資質,平均年齡32.7歲,最大的五十出頭,最小的是00後。
誌願者組成三支隊伍:一支180多人的校醫隊,一支主要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生的學生隊,均負責普通人群采樣;另一支比較特殊,承接的是封控樓篩查,63名誌願者來自有醫療背景的社會(hui) 人員,很多是民營醫療機構人員。
從(cong) 14日開始出任務,誌願者們(men) 已參加了4次社區采樣,特別是陽性樓采樣組,“他們(men) 明知有風險,仍然積極主動,那種昂揚的鬥誌,讓我都受到感染。” 鮑歡說。
專(zhuan) 門“掃陽樓”的機動六隊
“一開始不敢告訴父母,不想父親(qin) 知道了說:早該參加了”
“能選上核酸采樣誌願者,很興(xing) 奮”,采訪張玉潔時,她剛剛在一個(ge) 點測完核酸,正準備轉場。
她是在職的牙科醫生。“我本來在社區當誌願者,維持秩序,送送菜啥的。看到核酸采樣招募令,我興(xing) 奮了!”她仍津津樂(le) 道:“4月12號,看到同事在群裏發招募;4月13號,就接到招募辦電話,問我有什麽(me) 要求,我說聽從(cong) 安排;當天晚上就被大巴接走了,到了集中點,分配在核酸檢測誌願者機動隊六隊。”
休整一晚,次日就在有陽性患者的封控樓作核酸檢測,大家叫“掃陽樓”。
“我們(men) 六隊隻管‘掃陽樓’,相對其他組人比較少,采樣的活更有挑戰,大家很自豪。”
張玉潔開始沒敢告訴父母,怕他們(men) 擔心。“做到第五天,媽媽突然給我打電話,可能是感覺到什麽(me) ,我就跟她坦白了,不想,媽媽很支持,我爸也說,‘早就應該去參加了,作為(wei) 醫務工作者!’”
在采樣組,她交了新朋友,學到很多。“我們(men) 六組同事都相處的很好,互稱戰友,有一位徐玉梅老師,很讓我佩服,她的寶寶才三歲。有一次聽到他們(men) 通語音,三歲寶寶跟媽媽說:‘什麽(me) 時候把病毒抓完了,媽媽再回來!’很感動。”
讓張玉潔感動的還有居民。
“我們(men) 采的是帶‘陽’的居民,每次他們(men) 都會(hui) 說‘謝謝’。”六組工作特殊,大都是隨叫隨到,不分晝夜。“居委會(hui) 阿姨很關(guan) 照我們(men) 。有一天中午,天實在太熱,還給我們(men) 搬來一箱可樂(le) ,真是貼心。但我們(men) 有紀律,不能隨便收。居委阿姨還很不開心,眼淚都要出來了。”
深夜,張玉潔和蔡東(dong) 明還在“掃陽樓”。
援鄂00後再上“一層樓”,一天穿七套“大白”服
六隊最小的00後,叫蔡東(dong) 明。
4月12日,蔡東(dong) 明在浦東(dong) 發布微信公眾(zhong) 號看到招募令,立刻從(cong) 床上跳起來:“終於(yu) 等到了!”這位藍十字腦科醫院急診男護士,生於(yu) 2001年,在內(nei) 蒙古實習(xi) 期間就報名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定點醫院護理輕症新冠肺炎患者,這段日子被他定義(yi) 為(wei) “生命中的珍寶”。這次上海疫情,看見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他心裏早就燃起一團火。
報名後,他才跟自己的護士長說;怕老家親(qin) 人擔心,他提醒女朋友不要泄秘。第二天下午,小區派車將他送到集結點——張江的一家酒店。他被編入浦東(dong) 新區核酸采樣機動隊第六組。
連夜完成采樣培訓,14日上午9時,第六組就接到采樣任務:到三林為(wei) 封控樓采樣。“天氣特別熱,又是上門單采,沒有電梯,全靠一個(ge) 台階一個(ge) 台階爬上去。”
蔡東(dong) 明牢記培訓時的兩(liang) 大要點:一是不能自己感染;二是不能讓被采樣對象意外感染。“每采完一個(ge) ,都要做手部消毒,一層層往上采,采到最高層,再一個(ge) 樓層一個(ge) 樓層做好消毒下來。”采完一個(ge) 樓道,換一套外層防護服,采完一個(ge) 小區要把全身噴灑消毒液,並更換全套防護設備,一天穿脫七套。蔡東(dong) 明說:“外麵全濕透,因為(wei) 噴了消毒液;裏麵全濕透,是自己的汗水。”
晚上9時,第六組完成任務回到酒店,領隊周瑩說,其他隊員還沒有完成,需要支援。第六組毫不猶豫,立刻再出發。大風大雨,非常寒冷,一幹就到了淩晨2時。蔡東(dong) 明采的最後一戶,是對老夫妻,老奶奶的眼神特別慈愛,一定要送來蘋果和牛奶,老奶奶說,“你們(men) 辛苦了,我也沒什麽(me) 好東(dong) 西,這麽(me) 晚,餓了吧?”這一天,蔡東(dong) 明爬了六棟樓,此時麵屏上凝結了滿滿的水滴,聽了這話,他的眼睛濕潤了。
檢測間隙,隊員們(men) 席地而坐吃飯。
“我為(wei) 我的隊員們(men) 自豪!他們(men) 給了我力量!”
東(dong) 方南院外科監護室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周瑩是核酸檢測誌願者機動六組的領隊,4月13日她在上班崗位接到任務,要求當晚完成對63名誌願者的培訓,第二天就有采樣任務。“拿到63人名單,我想,他們(men) 都是誌願舍生忘死服務百姓,我一定盡最大努力護他們(men) 周全。”
最大的保護就是專(zhuan) 業(ye) 知識。當晚11時30分,周瑩“一對一”悉心培訓。采樣隊員每天歸隊都要接受核酸檢測,周瑩一個(ge) 一個(ge) 給63位誌願者采樣,邊采邊叮囑要點,“麵屏一定要戴到脖子底下,防護服要稍微大一點,最重要的是口罩要嚴(yan) 絲(si) 合縫。”
這批“新手”4月14日即參與(yu) 到新區核酸采樣大篩,歸隊已是第二天淩晨。周瑩和後勤保障人員仍然在等著他們(men) ,準備了夜宵和熱水。幾天相處,她說:“每天都是兩(liang) 三點睡,6點多起,但是,我為(wei) 他們(men) 自豪!他們(men) 給了我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