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以達心,畫以適意

發布時間:2022-04-25 16:30:00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陳運成

  周建明,祖籍廣東(dong) 五華,現居廣州。畢業(ye) 於(yu) 廣州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現為(wei) 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廣東(dong) 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外騁教授,廣州大學美術與(yu) 設計學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廣州一畫院院長。

  看畫家周建明的山水畫,的確有一種平實的力量和直入人心的藝術魅力。

  他的山水畫以傳(chuan) 統的筆墨語言和勾皴點染的筆墨程式,表現嶺南植被豐(feng) 厚的地貌特征,畫麵樹木蔥鬱,山石秀潤。以元人筆墨和情趣,抒寫(xie) 寧靜幽雅的閑逸情懷,無論水鄉(xiang) 野景,雲(yun) 山霧水,都描繪得情趣盎然,在真山真水中寄情達意,具有中國繪畫的寫(xie) 意精神。

  “寫(xie) 意”是指以精練之筆勾勒景物的精氣神,抒發作者的個(ge) 人意趣。無論是顧愷之“以形寫(xie) 神”思想,還是謝赫等人理論,都是把“意”作為(wei) 畫家創作情感,來闡發畫者的審美取向。郭熙在《山水訓》中說:“故畫者當以此意造,而覽者又當以此意求之。”這要求藝術家要對審美對象進行寫(xie) 意式的觀照,從(cong) 而發現山水之美。

  具體(ti) 到藝術創作上如何來看待寫(xie) 意,周建明表示:中國畫的寫(xie) “意”性,強調意蘊、意境、意象、意趣,“意”源於(yu) 內(nei) 心,畫家通過“物象”的描繪,表達的是畫家自己的精神世界,內(nei) 心表白,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於(yu) 中國山水畫來說,繪畫在反映自然山水的同時,體(ti) 現出的是人文的精神。我們(men) 不能把寫(xie) 意簡單地理解為(wei) 逸筆草草,寫(xie) 意更多的是情感的抒發,是人性的關(guan) 懷,是返璞歸真的心靈書(shu) 寫(xie) 。作品在抒情達意之間蘊涵了精神的指向,就可以說具有寫(xie) 意精神。

  近年來,周建明深受重彩繪畫的啟發,畫麵常常以礦物顏料潑彩,以積墨形成幹濕濃淡的墨韻的相衝(chong) 撞形成氤氳深邃的意境,因為(wei) 材料本身的質感和色彩元素的變化,在畫麵中有了構成的因素,使他的繪畫在視覺上有了現代性的表達。在意境營造和視覺表達上有了獨特的個(ge) 人感悟。

  由於(yu) 常年的書(shu) 法訓練,周建明對於(yu) 線條的控製可以在筆法使轉上輕鬆表現物象的特征,曲盡其妙。他的線條和他的性情相吻合——不溫不火,溫厚滋潤。他的作品沒有為(wei) 片麵追求蒼勁而出現劍拔弩張的做作,一切為(wei) 表現林木山石、溪流霧靄的自然形態,有著由心而發的舒緩。周建明把書(shu) 法的審美取向帶入山水畫創作中,希望在繪畫中體(ti) 現出書(shu) 法用筆,即用筆的書(shu) 寫(xie) 性。

  周建明的山水畫,有靜謐的氣質,白石老人說過:“畫中要有靜氣。骨法顯露則不靜,筆意躁動則不靜。要脫盡縱橫習(xi) 氣,要有一種融合之氣浮動丘壑之間。”隻有這種由心而發的心性流露的書(shu) 寫(xie) 性,才能感知他對繪畫的真誠而非刻意為(wei) 之的心態。畫到妙處生靜氣,畫有靜氣則生靈。周建明在水墨氤氳中彰顯文靜淡雅的平和以及平淡天真的韻致,具體(ti) 在繪畫上, 靜氣可以說是一種弦外之音,以筆墨為(wei) 載體(ti) ,表現出一種超乎形外的韻味,使觀畫者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詩要孤,畫要靜”,這是傳(chuan) 統的藝術觀念,是一種追求人與(yu) 自然高度和諧的審美理想與(yu) 精神境界。繪畫成為(wei) 周建明內(nei) 心的世外桃源,實現人生樂(le) 趣和自身價(jia) 值的載體(ti) 。周建明的狀態可能正如蘇軾所雲(yun) :“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

  【對話】

  廣州日報:您對國畫的興(xing) 趣緣於(yu) 何時?

  周建明:小時候隻是對繪畫有興(xing) 趣,至以什麽(me) 畫種當時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後來考入了廣州美術學院以後,才對中國畫有了清晰的了解,也是基於(yu) 對中國文化背景和中國哲學思想的不斷學習(xi) 和了解中,感覺中國畫的審美體(ti) 係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畢業(ye) 之後我就選擇了中國畫作為(wei) 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方向。

  廣州日報:你的山水畫創作在筆墨語言和繪畫程式上可以看出根植於(yu) 傳(chuan) 統山水畫,但在意境營造、賦色以及材料運用上又有獨特個(ge) 人感悟,這是否和你的求學背景和經曆有關(guan) ?

  周建明:是的,在廣州美院的教育體(ti) 係裏,對傳(chuan) 統中國畫的教學有係統的學習(xi) 機製,所以,自然而然我的中國山水畫也就根植於(yu) 傳(chuan) 統中國畫的審美體(ti) 係當中並呈現出來。同時,我在美院讀的是美術教育係,教育係的特點就是什麽(me) 專(zhuan) 業(ye) 都要有所涉獵。因而,在我的中國畫創作中,在畫麵的表現上可能就自覺不自覺地融合進了不同畫種的一些元素,包括顏色、材料、構圖、意景營造等方麵,我希望在畫麵中體(ti) 現自己的感受和繪畫語言。

  廣州日報:你的繪畫上有一個(ge) 特點就是根據畫麵需要能洋洋灑灑大段落款,這種自信來源於(yu) 你長期的書(shu) 法訓練?

  周建明:是的,我從(cong) 小就學習(xi) 書(shu) 法,現在一直在堅持。我們(men) 常說“書(shu) 畫同源”,我常常在中國畫的題跋中,使用大量的書(shu) 法作為(wei) 構圖的重要一部分,增加畫麵中的美感意蘊。石濤有雲(yun) :“字與(yu) 畫者,其具兩(liang) 端,其功一體(ti) 。一畫者,字畫先有之根本也。”石濤在他的《畫語錄》裏麵專(zhuan) 門有一章論述書(shu) 法與(yu) 繪畫之間的重要關(guan) 係。

  廣州日報:從(cong) 自己的實踐經驗上看,接受過係統的專(zhuan) 業(ye) 訓練、具有學院背景的畫家進入中國畫創作有什麽(me) 優(you) 勢,同時有什麽(me) 需要警醒的地方?

  周建明:進入專(zhuan) 業(ye) 藝術院校接受過係統繪畫訓練的畫家,他們(men) 的造型能力比較強,更重要的是,他們(men) 對繪畫美學有較深的理解。對美學的深入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決(jue) 定畫家的藝術生命和藝術道路的深度和廣度,對畫家影響深遠。在生活中,我們(men) 常常詬病一個(ge) 人“眼高手低”,但這對於(yu) 繪畫來說,“眼高手低”反而才是一種合理現象,“眼高”就是說藝術家的藝術修養(yang) 和藝術思想,眼界高,創作立意比較高;“手低”而技法表達較低,還沒達到表現自己的思想境界,這是一個(ge) 畫家常常麵臨(lin) 的問題。反之,如果“眼低手高”,那就沒救了。

  廣州日報:你近期的創作方向是什麽(me) ?

  周建明:近期有可能會(hui) 畫一些帶有禪意韻味的一些作品吧。同時也在聽一些交響樂(le) ,也許某一時段會(hui) 思考怎麽(me) 把音樂(le) 通過繪畫語言來表達,在繪畫中糅合音樂(le) 元素,邊思考邊嚐試。

  廣州日報:中國山水畫有一套完整的審美價(jia) 值觀,作為(wei) 長期山水畫的實踐者,你如何堅定自己的這種創作方向?

  周建明:每一個(ge) 畫種都有它自己獨立的審美體(ti) 係和評判標準。中國畫當然要以在中國畫的審美體(ti) 係框架內(nei) 進行,中國畫可以有很高的精神表達和哲學內(nei) 涵,這就需要自己不斷學習(xi) ,提高自己各方麵的修養(yang) ,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堅守。

  廣州日報:你現在的藝術態度是怎樣?如何避免所謂的自娛自樂(le) 以及在繪畫上功利性的追求?

  周建明:如果說一個(ge) 畫家能堅守自己的藝術思想,堅守自己的藝術風格,不隨波逐流,不受市場引導,“自娛自樂(le) ”也許是一件好事,當然,前提是方向正確,在美術史上很多偉(wei) 大的作品、偉(wei) 大的藝術家都是這樣成就的。所謂功利,說的就是迎合市場吧!通常情況過於(yu) 迎合市場,會(hui) 拉低藝術水準,而純藝術,常常又會(hui) 失去市場,就是所謂曲高和寡的意思吧!這是一個(ge) 普遍矛盾的現象,怎麽(me) 掌握這個(ge) 度。隻能畫家自己選擇,自己把控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