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讀屏時代”要不要做“低頭族”?我們該如何閱讀

發布時間:2022-04-26 11:0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文娛北京4月26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對很多人來說,閱讀是生活中的必備元素。

  近日,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成年國民包括書(shu) 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nei) 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wei) 81.6%。

  紙質書(shu) 、電子書(shu) 、手機……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men) 的閱讀方式有了更多選擇。在“讀屏時代”,如何才能讓閱讀更優(you) 質?

  你喜歡讀紙質書(shu) 嗎?

  前述閱讀調查顯示,2021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shu) 閱讀量為(wei) 4.76本,高於(yu) 2020年的4.70本。人均電子書(shu) 閱讀量為(wei) 3.30本,高於(yu) 2020年的3.29本。

  中國書(shu) 店(雁翅樓店)內(nei) 陳列著不少書(shu) 籍。上官雲(yun) 攝

  記者在中國書(shu) 店(雁翅樓店)采訪時也了解到,近些年來到店看書(shu) 的讀者人數不斷增加。

  “一般常來的是周邊居民、學校學生。放學之後,不少學生會(hui) 到書(shu) 店來,在閱讀區翻翻書(shu) 。”中國書(shu) 店雁翅樓店經理孫奕介紹。

  他表示,書(shu) 店內(nei) 有不同的功能分區,比如少兒(er) 閱讀區、國學區等等,此外設有“中軸線文化空間”,可以舉(ju) 辦讀書(shu) 會(hui) 等活動。

  “在各類書(shu) 籍中,‘輕閱讀’的書(shu) 比較受歡迎,讀者翻得多一些。”不過,孫奕提到,來書(shu) 店看書(shu) 的人有不少在刷手機,“我自己看紙質書(shu) 比較多,但每天也會(hui) 花不少時間‘讀屏’。”

  讀屏時代的“低頭族”

  確實,如今刷手機的“低頭族”似乎隨處可見。

  有讀者表示,走在路上都經常能看見“讀屏”的行人,有的是在看電子書(shu) 、讀新聞,有的是刷短視頻或追劇,相較而言,拿著紙質書(shu) 閱讀的人就沒那麽(me) 多。

  讀者小胡向記者表示,自己主要的閱讀方式就是看紙書(shu) 和手機,或者是用閱讀器,“紙質書(shu) 往往攜帶不方便,這點閱讀器比較好,墨水屏的,看得時間久一點,眼睛不會(hui) 太累。”

  小胡喜歡通過閱讀器來讀書(shu) 。受訪者供圖

  “我喜歡讀內(nei) 容質量好、排版美觀的電子書(shu) 。另外,電子書(shu) 可以調整字體(ti) 大小這個(ge) 也是一個(ge) 好處。”小胡解釋。

  不過,此前有觀點認為(wei) ,數字閱讀在給讀者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會(hui) 出現碎片化、娛樂(le) 化的傾(qing) 向,讓人趨向“讀圖”“讀視頻”,邁進一個(ge) “淺閱讀”時代。

  淺閱讀與(yu) 深閱讀

  近年來,人們(men) 可選擇的閱讀方式增加了,有關(guan) “深閱讀”“淺閱讀”的話題並不鮮見。有人感歎讀紙質書(shu) 的人好像沒那麽(me) 多了,也有人覺得對此沒必要過分糾結。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yu) 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認為(wei)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的多元化、快捷化甚至是個(ge) 性化等,總的來講會(hui) 是一個(ge) 大的趨勢。也是一種好事。”

  “這能夠極大豐(feng) 富、滿足人們(men) 在不同場景下對閱讀的需求,讓閱讀有增量。”徐升國表示,但同時要看到,一些新的閱讀方式也有著與(yu) 傳(chuan) 統紙質書(shu) 不同的特點和弱點。

  他分析,閱讀是為(wei) 了獲取深度的知識和智慧,通過閱讀學習(xi) 思考,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ti) 係和價(jia) 值體(ti) 係,進而形成人生觀、價(jia) 值觀,以及綜合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深度閱讀。

  “但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這種閱讀大多以碎片化的淺閱讀為(wei) 主,不足以完全替代傳(chuan) 統的深度閱讀。”徐升國表示,有必要呼籲大家增強紙質書(shu) 閱讀,使之與(yu) 數字閱讀方式優(you) 勢互補。

  資料圖:市民在造型獨特的重慶鍾書(shu) 閣書(shu) 店閱讀。何蓬磊 攝

  這個(ge) 時代,該如何閱讀?

  隨著數字閱讀不斷發展,“萬(wan) 卷書(shu) ”正在變得觸手可及。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何種閱讀方式,目的都是“開卷有益”。

  徐升國建議,在全民閱讀工作中,適當加強閱讀指導和公共服務等,為(wei) 讀者提供更多閱讀方法的指引、優(you) 秀閱讀產(chan) 品,以及更良好的閱讀氛圍和閱讀環境,滿足讀者閱讀需求。

  “我們(men) 可以充分利用現在的生活方式進行閱讀,比如在路上聽完整的有聲書(shu) 或聽專(zhuan) 家對作品的導讀分享。在單位讀一些與(yu) 工作相關(guan) 的作品。”他表示,在家裏則要注意營造舒適的閱讀氛圍。

  從(cong) 紙質書(shu) 到閱讀器或各種屏幕,實際隻是閱讀載體(ti) 的轉化,就看怎麽(me) 去利用。或許,與(yu) 閱讀方式相比,更值得關(guan) 注的是閱讀本身。(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