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藝名人十小時接力“開卷品書香”

發布時間:2022-04-26 11: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23日推出了“開卷品書(shu) 香——4.23全民閱讀十小時直播活動”。全程以“書(shu) ”為(wei) 主角,主持人與(yu) 來自各行各業(ye) 的愛書(shu) 人齊聚這場別開生麵的讀書(shu) 盛會(hui) ,王蒙、康震、濮存昕、張國立、王源、周冬雨、俞灝明等幾十位名人也以推薦書(shu) 籍的形式參與(yu) 聚合聯動。

  守傳(chuan) 統之魂:經典與(yu) 傳(chuan) 承

  4月23日是塞萬(wan) 提斯、莎士比亞(ya) 等文豪誕生或辭世的紀念日,他們(men) 的經典之作流傳(chuan) 了數世紀,卻曆久彌新。我們(men) 的先祖也留下了無數經典。這些經典傳(chuan) 承了千百年。這場直播就以弘揚傳(chuan) 統文化的“書(shu) 與(yu) 經典、書(shu) 與(yu) 傳(chuan) 承”作為(wei) 開啟篇章。

  主持人任魯豫邀請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哲學部副主任劉躍進,中國紅樓夢學會(hui) 會(hui) 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慶善,以及青年演員李菲兒(er) 一起“偷得浮生半日閑,共享人間四月天”。

  直播中,劉躍進以“以孤篇壓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為(wei) 例,與(yu) 觀眾(zhong) 分享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之美;關(guan) 於(yu) “怎麽(me) 讀經典”,他引用朱熹語錄表示“與(yu) 其泛覽博觀不如熟思精讀”。張慶善則認為(wei) “人生若不讀經典,會(hui) 很遺憾。像《紅樓夢》這樣偉(wei) 大的文學經典,就像一輩子都愛著的伴侶(lv) 一樣,伴隨你的終身。”青年演員李菲兒(er) 表示今天是一次難得的學習(xi) 之旅,她現場演唱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用現代音樂(le) 讓傳(chuan) 統詩詞煥發出年輕而蓬勃的生機。

  漫畫家白茶現身直播現場,以幽默的繪筆呈現了經典文學中的著名形象,而現場嘉賓和網友共同看圖猜作品,氣氛熱烈。

  創藝術之新:戲劇與(yu) 影視

  書(shu) 籍是文明傳(chuan) 承的重要媒介,也是不同藝術形式的靈感源泉。從(cong) 莎士比亞(ya) 的戲劇舞台,到今天舞台上的喜怒哀樂(le) 、熒幕中的光影流年,無數經典文學作品被改編成了更多元、更創新的藝術作品。主持人朱迅以“改編作品是流動的詩、立體(ti) 的歌”開啟了第二篇章“書(shu) 與(yu) 戲劇、書(shu) 與(yu) 影視”的嘉賓對談。

  著名演員薩日娜、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顧春芳、著名編劇史航就書(shu) 與(yu) 戲劇、影視的關(guan) 係展開了暢聊。薩日娜是熱播電視劇《人世間》中李素華的扮演者,被網友親(qin) 切地稱為(wei) “國民母親(qin) ”。她將《人世間》的原著小說與(yu) 電視劇本都帶到了直播現場,稱自己是被原著傳(chuan) 遞出的厚重與(yu) 恢弘所打動,感動於(yu) 這部平民史詩“於(yu) 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yi) 擔當”。但是當要把這部100多萬(wan) 字的巨著轉化為(wei) 影像,她認為(wei) 必須學會(hui) 取舍,要不斷將原著的氣息吸納到自己身上,把記憶中最溫暖的東(dong) 西留存下來。

  而顧春芳談起《紅樓夢》的各種話劇、戲曲和影視改編則認為(wei) :“經典一定需要經曆闡釋的曆史。美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經典既應該有專(zhuan) 業(ye) 的演繹,還應該有普羅大眾(zhong) 的參與(yu) 。”“原著就像月亮,月亮隻有一個(ge) ,可是天下江河水井千萬(wan) ,倒影月影也很美。”在她看來,唯有大眾(zhong) 的普遍參與(yu) ,才能讓經典的魅力不斷延續下去。

  畢業(ye) 於(yu) 中央戲劇學院的史航愛戲入命,他引用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有能力這樣改,就有權力這樣改”來詮釋自己對戲劇改編的看法。他認為(wei) 對於(yu) 有原著的作品,“劇本就是要把好糧食釀成酒”,並且要努力超越原著作品。直播中他生動發問:“當你遇到一條河,你願意永遠留在下遊嗎?你要逆流而上。”

  與(yu) 大眾(zhong) 同行:讀者與(yu) 人生

  “沒有一艘艦船,能像一本書(shu) ,帶我們(men) 遨遊遠方。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詩行,如此歡悅飛揚。”主持人張蕾以傳(chuan) 奇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詩句開啟了直播的第三篇章——“書(shu) 與(yu) 讀者、書(shu) 與(yu) 人生”。

  對讀書(shu) 人來說,書(shu) 房就是精神家園一樣的存在。直播中,嘉賓們(men) 共賞了簡·奧斯丁等名家書(shu) 房,也分享了自己的書(shu) 房。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總政治部話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劉勁在直播中展示了自己豐(feng) 富的藏書(shu) 。他扮演的周恩來總理深入人心,而他本人也一直被周總理的那句“為(wei) 中華之崛起而讀書(shu) ”所激勵。

  北京老舍文學院專(zhuan) 業(ye) 作家、北京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周曉楓的書(shu) 房則充滿了溫婉之氣,她認為(wei) “書(shu) 的美妙就在於(yu) ,每當你打開一本書(shu) ,你就進入一個(ge) 最安全的穿越的世界,進入一個(ge) 嶄新的魔法、一個(ge) 無限的可能。”

  北京大學世界傳(chuan) 記研究中心主任趙白生稱自己為(wei) “職業(ye) 讀者”,以讀書(shu) 安身立命。他的書(shu) 櫃“頂天立地”,實時提醒自己“讀書(shu) 人需要有鋼筋鐵骨”;他還喜歡到世界各地的圖書(shu) 館讀書(shu) ,他認為(wei) 好的圖書(shu) 館能夠“讓你的想象力飛翔起來”。

  以時代之名:文學與(yu) 理想

  “書(shu) 與(yu) 文學、書(shu) 與(yu) 理想”是直播的最後一個(ge) 篇章,由主持人李思思和三位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劉震雲(yun) 、徐則臣齊聚一堂。

  今年是茅盾文學獎四十周年,這個(ge) 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最高榮譽的獎項,讓我們(men) 看到了中國文學的厚重、開闊與(yu) 多元。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震雲(yun)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徐則臣向觀眾(zhong) 講述了茅獎的由來,也肯定了茅獎對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意義(yi) 。

  這三位重量級作家都談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文學。周大新認為(wei) 文學作品最深的思想含義(yi) 應該是“呼喊愛意”,讓世界充滿愛的文學就是理想的文學。劉震雲(yun) 則認為(wei) 作家隻懂文學是遠遠不夠的,“沸騰的生活始終在你身邊”,盡管文學的底色是哲學,但是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是文學另一個(ge) 趣味的滋養(yang) 。徐則臣對自己寫(xie) 作的題材投入了許多情感,他覺得這是至關(guan) 重要的:作為(wei) 一個(ge) “70後”作家,他認為(wei) 自己這一代作家有義(yi) 務有責任,把自己看到的新東(dong) 西、對世界的新理解注入文學之中。

  近6小時的網絡對談直播之後,新教育實驗發起人、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首屆國際兒(er) 童讀物聯盟愛閱人物獎得主朱永新啟動了“全民朗讀接力活動”。多年致力於(yu) 推動全民閱讀的他說:“每個(ge) 人閱讀的力量將最終匯聚成這個(ge) 國家、這個(ge) 民族的閱讀力量、精神世界的力量。而讀書(shu) 是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整個(ge) 活動由近7小時的網絡直播、1台“世界讀書(shu) 日特別節目”和9個(ge) 篇章的整點推送組成,節目全網直播觀看總量超過1200萬(wan) ,“十小時接力開卷品書(shu) 香”等話題登上多個(ge) 熱搜榜,話題總討論量129.2萬(wan) ,總閱讀量達36.74億(yi) 。(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