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文化滋養中國動畫
【影視銳評】
作者:薛鎮瀚(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博士研究生)
動畫電影《我們(men) 的冬奧》上映,獲得各界點讚。該片不僅(jin) 讓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首次亮相大銀幕,還集結了孫悟空、哪吒等中國經典動畫電影中的神話人物形象,用傳(chuan) 統神話元素喚起了幾代國人的童年回憶。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作品深耕傳(chuan) 統神話題材。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獲得票房口碑雙豐(feng) 收之後,又陸續推出《薑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等作品,用對傳(chuan) 統神話進行現代化改編的創作策略持續獲得觀眾(zhong) 的關(guan) 注和好評。神話題材動畫電影頻出爆款,這一現象值得我們(men) 關(guan) 注和思考。
中國動畫電影發軔於(yu) 20世紀上半葉。彼時,動畫電影是一種新興(xing) 的藝術形式。中國動畫先驅們(men) 基於(yu) 文化傳(chuan) 承、受眾(zhong) 接受等因素的考慮,將目光投向傳(chuan) 統文學經典改編,借此喚起大眾(zhong) 對神話文本的集體(ti) 記憶。由此,國產(chan) 動畫電影從(cong) 誕生之初就和神話結下了不解之緣,產(chan) 出《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一係列劃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而至上世紀90年代,國有電影製片廠陸續改製、自負盈虧(kui) ,過度依賴計劃經濟體(ti) 製下統購包銷政策的國產(chan) 動畫電影製作一度陷入低穀,神話題材創作也呈式微之勢。
後來,隨著電影產(chan) 業(ye) 化不斷深化,以及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電影工作者通過各種創作實踐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展開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為(wei) 曾經創造了國產(chan) 動畫電影輝煌的故事題材,神話題材結合技術層麵和創作理念的不斷突破,再次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2015年暑期,《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通過消解原著中齊天大聖的法力設定,展現了“普通人”孫悟空的覺醒與(yu) 成長,並以懲奸除惡、英雄複歸的主題設置,作出了貼合大眾(zhong) 審美的現代化闡釋,一舉(ju) 收獲票房與(yu) 口碑雙豐(feng) 收,重新點燃了國人對國產(chan) 動畫電影的熱情,也再度引起了從(cong) 業(ye) 者對神話題材改編的關(guan) 注。此後,動畫電影又開始對“封神宇宙”的建構。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解構《封神演義(yi) 》敘事策略方麵進行大膽嚐試,不僅(jin) 一反《封神演義(yi) 》中尖銳的對立狀態,使哪吒、敖丙以“魔丸”“靈珠”轉世的“雙生”形式出現,又通過重塑李靖慈愛的父親(qin) 形象營造合家歡結局,增加影片的喜劇效果,給觀眾(zhong) 耳目一新的感覺,創造了50.36億(yi) 元的國產(chan) 動畫電影票房紀錄。與(yu) “魔童”哪吒的置換變形不同,《新神榜:哪吒重生》以現代審美風格構建動蕩而傳(chuan) 奇的敘事世界,使哪吒搖身一變,成了機車少年李雲(yun) 祥,講述其反抗強權、找尋自我的過程。此外,《白蛇:緣起》與(yu) 《白蛇2:青蛇劫起》這兩(liang) 部脫胎於(yu) 《白蛇傳(chuan) 》文本的動畫電影,也拓展了神話改編的敘事邊界,著重展現白娘子和小青的成長。
新近上映的《我們(men) 的冬奧》則將傳(chuan) 統神話元素與(yu) 經典動畫元素融合起來,開啟了國產(chan) 動畫電影在嶄新維度的創新。作為(wei) 中國動畫的搖籃,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始就以《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經典傳(chuan) 統神話題材動畫作品,打造了不畏強權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伸張正義(yi) 的少年英雄小哪吒等深入人心的形象範式,開啟了取材傳(chuan) 統神話、闡揚時代精神的動畫創作之路。此次,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我們(men) 的冬奧》中巧妙融合原有IP的故事框架和美術風格。同時,為(wei) 契合冬奧主題,不僅(jin) 讓哪吒、葫蘆兄弟等家喻戶曉的角色穿上雙板、單板等符合各自視覺特征的“冰器”,又以陌生化方式顛覆了《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英姿颯爽的造型設計,轉而塑造了因疏於(yu) 運動而身材發福的“胖大聖”形象。故事中,“胖大聖”接受冰墩墩、雪容融的邀請,準備參加天宮冰雪盛會(hui) ,在前往北海龍宮借“冰器”的路上結識大耳朵圖圖,與(yu) 之成為(wei) 師徒,開始了苦中作樂(le) 的訓練生活。由此,獨具匠心地聯動了兩(liang) 個(ge) 跨時空的代表性IP,在延伸《西遊記》中“龍宮借寶”神話母題的基礎上,產(chan) 生了超出神話文本及影像記憶的審美效應。
這些影片的成功不僅(jin) 打破了傳(chuan) 統神話敘事模式的壁壘與(yu) 局限,也為(wei) 國產(chan) 動畫電影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接下來的創作實踐中,神話改編動畫電影如何才能走得更穩健?筆者認為(wei) ,在利用文化記憶引發觀眾(zhong) 觀影興(xing) 趣的同時,還應從(cong) 神話故事、技術賦能等表層意義(yi) 入手,深入挖掘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形成的精神內(nei) 涵,使傳(chuan) 統文化符號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精神互為(wei) 表裏,讓形式和意蘊有機融合,在更寬廣的維度體(ti) 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張岱年在總結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時指出,中國文化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的核心是關(guan) 於(yu) 人生意義(yi) 、人生價(jia) 值、人生理想的基本觀點,可以稱為(wei) 人本觀點,中國幾千年來文化傳(chuan) 統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內(nei) 涵是四項基本觀念,即天人合一、以人為(wei) 本、剛健有為(wei) 、以和為(wei) 貴。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是曆經數千年延綿不斷的文化傳(chuan) 承所造就的,具有橫貫古今、超越時空的魅力,也是中國文藝創新與(yu) 發展的精神支柱。希望動畫電影創作者能在深刻理解中華文化核心精神的基礎上,將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價(jia) 值與(yu) 當下中國的現實更緊密地聯係起來,把中國故事講得更精彩,讓中國聲音更響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