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爭創“無疫小區”:每幢樓、每個人都是命運共同體

發布時間:2022-04-28 14:40:00來源: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陸雪姣 記者袁瑋)“今天的物資搬運和樓道消殺,有人報名嗎?”征集誌願者消息剛在“紫荊在職黨(dang) 員”微信群發布,虹口區歐陽路街道紫荊小區黨(dang) 員們(men) 積極“揭榜”報名。在“無疫”小區創建過程中,紫荊小區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凝聚各方力量,以精細化治理全力推動“無疫小區”創建。

  日前,在虹口區文明辦指導下,紫荊小區發出了創建“無疫小區”倡議書(shu) 。倡議書(shu) 一經發出,黨(dang) 員們(men) 積極響應,就地下沉一線轉為(wei) 創建“無疫小區”黨(dang) 員先鋒隊伍力量,投身到社區防疫工作中。紫荊小區常住居民2500多名,僅(jin) 依靠居委幾名工作人員完成防疫工作遠遠不夠,通過黨(dang) 員帶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無形中激發了小區居民“無疫小區”創建的源動力。小區居民顧玉亮是一名老黨(dang) 員,也是水務方麵的老專(zhuan) 家,疫情封控期間,顧玉亮出資出物、出人出力,環境消殺、核酸檢測……。他還發揮自身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為(wei) 小區居民開設“疫情下樓宇自來水供應與(yu) 科學使用”的科普講座。

  張女士家裏有孩子,原本因為(wei) 在家帶孩子猶豫是否要當誌願者,看到像顧玉亮忙前忙後,她也坐不住了,“孩子讓家裏先生一個(ge) 人帶,我也要為(wei) 小區出份力,讓小區早點成為(wei) 防範區。”大家紛紛加入到社區防疫工作中,為(wei) 小區防疫貢獻力量。“我們(men) 以樓為(wei) 單位,大家齊心把樓保衛好,把居民區保衛好!”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任攀介紹,目前小區有170多位誌願者,黨(dang) 員先鋒微信群1個(ge) 、業(ye) 主創建微信群28個(ge) 、樓棟行動微信群28個(ge) ,2500人的社區,通過層層深入、逐級推動網格化管理,為(wei) 小區無疫創建工作賦能護航。

  倡議書(shu) 發出後,許多想法都落地實現,其中一件“大事”便是門口經營20多年的華聯超市,開始正式“上線”營業(ye) ,為(wei) 紫荊居民開啟定向線上配送服務。超市雖處在封控區,但3名員工一直在超市內(nei) 閉環管理,完全可以實現無接觸配送。隨著團購模式的興(xing) 起,人物交叉的感染風險增大,“可不可以讓超市為(wei) 居民配送生活物資,這樣避免團購帶來的風險。”小區居民們(men) 提出了建議。在征詢大家意見後,居委會(hui) 、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三駕馬車”發揮聯動作用,積極聯係超市負責人,商討對接無接觸配送的方案。居民通過樓棟業(ye) 主群線上訂購,不會(hui) 使用智能機的老人,則由社區采取左鄰右舍相互轉告、電話通知等方式,方便老人訂購,最終實現無接觸銷售配送。

  超市工作人員通過推車將居民們(men) 購買(mai) 的生活物資運送到小區門外,消毒後再由物業(ye) 工作人員、誌願者“接力”,將這些生活必需品用小推車配送至居民家門口。每一件物品的外包裝袋上,都由馬克筆寫(xie) 清了門牌樓棟,確保點對點配送至居民門口。為(wei) 確保每件商品到手安全,在發放到居民手中前還要經過兩(liang) 次消殺,“第一次是在門外指定點消殺,進小區後,每棟誌願者在物資發放前還會(hui) 再消殺一次。”業(ye) 委會(hui) 主任楊衛華告訴記者。

  在紫荊小區內(nei) ,虹口消殺專(zhuan) 班也正在忙碌作業(ye) ,對小區全麵的環境消殺。他們(men) 身穿“大白”服,手持消殺器械,對小區內(nei) 的樓道、電梯、公共出入口等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汙染的半汙染區終末消毒。

  為(wei) 進一步集中力量開展消殺工作,加大消殺力度,街道每日安排4位街道幹部和下沉幹部協助居委和物業(ye) 開展小區環境、生活垃圾堆點、電梯和樓道消殺。在小區居民全力創建無疫小區的同時,消殺專(zhuan) 班的作業(ye) 無疑又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此外,小區也加強出入口和門棟管理,確保居民足不出戶,對確有特殊需求來往進出的車輛登記信息,並當場做抗原檢測,“進出車輛的輪胎和車身,我們(men) 都會(hui) 消殺,不放過一個(ge) 死角。”小區門衛告訴記者。

  在大家的“疫”起努力下,小區還開設了流動疫苗接種專(zhuan) 場,並計劃在4月底前於(yu) 聯華超市點位布置便民核酸采樣亭,配備采樣醫護人員和誌願者,方便居民快速核酸篩查。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