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旬老人到網紅作家:她趴在灶台邊,寫滿八斤稿紙
中新文娛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最近,有一位作家登上了熱搜,這位作家的名字是楊本芬。2003年,她在灶台旁開啟了寫(xie) 作之路,80歲出版暢銷書(shu) 。
不久前,82歲的她接受了中新文娛記者采訪,聊了聊與(yu) 人生、寫(xie) 作有關(guan) 的故事。
楊本芬不是科班出身的作家,甚至連求學經曆都一波三折。從(cong) 年少時起,她曾經曆過許多磨難,卻從(cong) 未放棄讀書(shu) ;晚年才開始寫(xie) 作,將這個(ge) 愛好保持至今。
就像她自己形容的那樣,“人到晚年,我卻像一趟踏上征途的列車,一種前所未有的動力推著我轟隆轟隆向前趕去。”
楊本芬。受訪者供圖
“讀書(shu) 真好呀”
1940年,楊本芬出生於(yu) 湖南湘陰。家裏條件不好,她很小的時候就得幫著母親(qin) 照顧弟弟妹妹,幹完活,就跟著父母識字,看著同齡人去學校,心裏跟貓抓一樣難受。
直到11歲,楊本芬才等來了一個(ge) 讀書(shu) 的機會(hui) 。學校離家有12裏路,“有一回下了雪,我就一雙鞋,怕打濕後沒鞋穿,幹脆赤腳走去學校。沒走多遠,雙腳就麻木了。”
學校的老師看著心疼,打來熱水讓楊本芬洗腳。她說,盛水的是一個(ge) 有花的陶瓷盆,“我感覺好高級啊。”
放學回家,她要縫衣服掙錢,有時會(hui) 累得打瞌睡;沒有鍾表,楊本芬就每天摸黑起床,輕手輕腳淘米洗菜,一邊做飯一邊複習(xi) 功課,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為(wei) 了讀書(shu) ,她吃了很多苦,“可我覺得都值。讀書(shu) 真好呀,我就願意讀書(shu) 。”
艱難求學
小學畢業(ye) 後,楊本芬沒能繼續念書(shu) ,因為(wei) 得掙工分,分擔養(yang) 家的重任。弟弟妹妹長大後,在母親(qin) 的支持下,她考上了一所工業(ye) 學校,成績依然很好。
她辦了一個(ge) 借書(shu) 證,《紅與(yu) 黑》《羊脂球》……讀了許多外國小說。白天時間不夠用,就打著手電,躲在被子裏看書(shu) 。
那是楊本芬特別快樂(le) 的一段時光。但眼看就要畢業(ye) ,學校卻停辦了。拿不到畢業(ye) 證,楊本芬也沒辦法找工作。她不甘心,輾轉來到江西繼續求學,又考上了一所可以半工半讀的大學。
但種種原因疊加之下,楊本芬這次也未能完成學業(ye) 。無奈之下,她隻得選擇了婚姻,家務繁瑣,讀書(shu) 的願望終究還是成了一場空。
楊本芬。受訪者供圖
縱使日子過得很拮據,楊本芬也從(cong) 沒放棄過讀書(shu) 。在一家人生活的那個(ge) 小縣城,她隻要聽見誰手上有一本自己沒讀過的小說,就一定想方設法借來。
楊本芬的二女兒(er) 章紅對一件事印象特別深刻:在他們(men) 還很小的時候,楊本芬就說:“以後你們(men) 要讀大學。”後來,在楊本芬的堅持下,家裏三個(ge) 孩子都接受了高等教育。
對楊本芬來說,這未嚐不是實現心願的另一種方式。很多年以後,她仍然說,看著自己的小孩一個(ge) 個(ge) 考上大學,太令人高興(xing) 了,“考上一個(ge) ,我就高興(xing) 一回。”
灶台旁的寫(xie) 作者
退休後,楊本芬到南京幫章紅帶孩子。章紅是個(ge) 作家,家裏存著很多書(shu) 。楊本芬不時會(hui) 找出幾本看看,慢慢地,也想動筆寫(xie) 一寫(xie) 自己的母親(qin) 。
她在一摞白紙上開始了最初的創作。由於(yu) 大部分時間被做家務、照看孫女占據,楊本芬就趁著在廚房裏忙活時,抽空寫(xie) 上幾行。
女兒(er) 家的廚房是由一個(ge) 封閉陽台改造成的,空間狹小。楊本芬找來一張小板凳,坐在上麵,再拿一張高一點的方凳當桌子,鋪開稿紙,想到一個(ge) 畫麵就馬上記下來。
鍋裏燉著紅燒肉、煲著湯,她就趴在灶台旁邊寫(xie) 。要離開南京時,《秋園》的初稿基本完成了,稿紙大概有八斤重。她常說,這個(ge) 重量裏也有自己的眼淚。
楊本芬的作品。出版方供圖
出版之後,《秋園》迅速走紅,楊本芬的名字為(wei) 眾(zhong) 多讀者熟知。接下來,她又寫(xie) 了第二本作品《浮木》,補齊了《秋園》中未曾寫(xie) 到的故事。
在前不久出版的第三本書(shu) 《我本芬芳》裏,她寫(xie) 了一位女性的情感經曆,以及生活中的失落與(yu) 困惑,“婚姻的不幸福大概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問題,誰也講不出個(ge) 子醜(chou) 寅卯。”
三本書(shu) 出版後,楊本芬徹底火了。有人說她是“灶台作家”,令人佩服。楊本芬卻說,“我還是那個(ge) 我,一個(ge) 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別人說我是網紅作家,我也沒感覺。”
她學會(hui) 了上網,也會(hui) 看讀者的評價(jia) 。每次看到有人誇獎她的作品,楊本芬都特別開心,“我還認識了很多朋友,他們(men) 會(hui) 和我分享生活,這都是讓人高興(xing) 的事情。”
寫(xie) 作的樂(le) 趣一直沒變
對於(yu) 楊本芬來說,生活其實沒那麽(me) 友好。
她渴望讀書(shu) ,可小小年紀就要為(wei) 父母分憂,隻得艱難求學。成年後為(wei) 生計奔波,她做過許多活計:種田、切草藥、當工人……這些事,一點點將她和寫(xie) 作的距離拉開。
但不同的是,她始終沒有放棄希望,也學會(hui) 坦然地麵對諸多磨難,學會(hui) 知足,“我的膝蓋做了手術,但身體(ti) 還是很健康,沒有這病那病。而且,寫(xie) 作這個(ge) 樂(le) 趣一直都沒變”。
她說,自己會(hui) 繼續記錄生活,唯一有點遺憾的是,如果早點開始寫(xie) ,可能還會(hui) 寫(xie) 得更好。(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