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協同:讓課後作業更豐富有效
作者:羅濱(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切實有效減輕學生作業(ye) 負擔,需要從(cong) 學生學習(xi) 的角度,充分發揮作業(ye) 的育人價(jia) 值,加強作業(ye) 研究,提高作業(ye) 設計與(yu) 實施的質量,讓學習(xi) 更有效率。
作業(ye) 是學習(xi) 的必要環節和重要環節,其功能一是複習(xi) 鞏固課堂所學,加深理解和記憶;二是課堂學習(xi) 的延續、補充和發展,在學以致用中實現核心素養(yang) 的發展;三是促進自主學習(xi) ,滿足學生個(ge) 性化需求,幫助其學會(hui) 合理地調控時間;四是獲得學生學習(xi) 效果的評價(jia) 和反饋,給教師教學調整提供證據。
“雙減”對作業(ye) 的要求提高,作業(ye) 也成了教師們(men) “熟悉的陌生人”。以往作業(ye) 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有:數量偏多、重複性作業(ye) 偏多,難度匹配不合理;作業(ye) 素材資源少,形式較單一,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和長周期的作業(ye) 比例低;選擇少,難以滿足學生個(ge) 性化需求;完成作業(ye) 的過程性指導不夠,作業(ye) 結果使用不當;對作業(ye) 的研究少,教師的作業(ye) 設計、布置、指導、批改和反饋能力待提高等。重視作業(ye) ,就要逐步解決(jue) 這些問題,遵循規律講科學,全麵壓減作業(ye) 的總量和時長,加強對完成作業(ye) 過程的指導,豐(feng) 富批改作業(ye) 的形式,及時地反饋情況並進行指導。這些需要當地教研部門和學校校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一線教師一體(ti) 化聯合教研和實踐,協同解決(jue) 。
一體(ti) 化整體(ti) 設計單元教學目標和課後作業(ye)
因為(wei) 學生同時學習(xi) 的科目較多,學生課後時間有多種安排,完成作業(ye) 的時間有限,需要學科備課組長和教師、年級組長和班主任協同一體(ti) 化整體(ti) 設計。
教學目標統領課堂學習(xi) 和課後作業(ye) ,完成作業(ye) 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作業(ye) 是單元學習(xi) 設計與(yu) 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學習(xi) 單元為(wei) 單位,一體(ti) 化設計教學目標和作業(ye) ,教學設計關(guan) 鍵要素包括分析教學內(nei) 容和學生情況、製定素養(yang) 導向的教學目標、設計持續性評價(jia) 的內(nei) 容和方式、挑戰性的學習(xi) 任務,豐(feng) 富、結構化和可選擇的作業(ye) 。
一體(ti) 化聚焦關(guan) 鍵,優(you) 化作業(ye) 管理
學校要把作業(ye) 納入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統籌指導學科組、年級組的教學安排,製定作業(ye) 管理細則,從(cong) 作業(ye) 設計、布置、輔導、批改和反饋等各個(ge) 環節給出具體(ti) 措施。
學科內(nei) ,備課組長組織教師一體(ti) 化設計單元內(nei) 多個(ge) 課時的作業(ye) ,然後分課時布置,其依據是學科課程標準、教材內(nei) 容特點、學生的基礎、課上學習(xi) 情況和總體(ti) 時間。在年級組,年級組長要溝通協調各學科,包括周作業(ye) 總量和每天的作業(ye) 量,各學科不同類型的作業(ye) 在時間上要相對錯開,督促減少重複性作業(ye) ,避免超數量布置作業(ye) 和集中布置作業(ye) ,支持教師跟進式指導需要小組協作完成的長周期作業(ye) ,組織跨學科、跨班級的作業(ye) 成果展示和交流。
課後服務時段要加強課業(ye) 輔導。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e) ,尤其是對學習(xi) 困難的學生給予具體(ti) 指導,增強學生的學習(xi) 獲得感、建立學習(xi) 自信。教師在批改作業(ye) 時,要關(guan) 注學生完成作業(ye) 的數量、質量和過程,主動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路,洞察學生思維的障礙點,以此為(wei) 專(zhuan) 題開展校本教研,找到解決(jue) 問題的路徑。
一體(ti) 化教研協同,豐(feng) 富作業(ye) 供給
作業(ye) 要減量,學習(xi) 要提質。為(wei) 了提升作業(ye) 效能,應創新區(縣)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內(nei) 容和機製,設立專(zhuan) 項,研究作業(ye) ,豐(feng) 富作業(ye) 供給。
區校教研協同深化作業(ye) 理解。教研員和教師協同開展作業(ye) 研究,作業(ye) 主要包括複習(xi) 鞏固類、拓展延伸類和綜合實踐類等。其中,複習(xi) 鞏固類的基礎性作業(ye) 以教材內(nei) 容為(wei) 主,拓展延伸類作業(ye) 關(guan) 聯日常生活、社會(hui) 生活和高新技術發展等資源,綜合實踐類作業(ye) 強調學習(xi) 情境的複雜性、任務的綜合性和跨學科任務,促進學生知識應用和解決(jue) 問題方法的橫向遷移和遠端遷移。
校際教研協同共享作業(ye) 供給。學校之間建立常態化聯研機製,以學生學習(xi) 為(wei) 中心,研究、把握學生的學習(xi) 特點和需求,做好預判,設計多樣化作業(ye) ,提供作業(ye) 菜單,多給學生選擇作業(ye) 類型、作業(ye) 數量和作業(ye) 形式的機會(hui) ,建立“規定動作+自選動作”選擇機製,激勵學生自主完成作業(ye) 。協同建立資料分層供給、教師分層指導、答疑分層輔導和數據分層分析等機製,實現優(you) 秀教師資源和作業(ye) 資源校際共享。
此外,還可以組織跨學科協同共研作業(ye) 實施、跨年級協同搭建混齡學習(xi) 小組。作業(ye) 的總量減少,更需要學科內(nei) 、學科間有良好的結構性作業(ye) 設計來提升作業(ye) 品質。各科在批改作業(ye) 時,都不應完全以是否答對來評價(jia) ,而是關(guan) 注完成作業(ye) 的內(nei) 容和形式、過程中的收獲和完成後的滿足感,讓作業(ye) 成為(wei) 學生自主選擇、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過程。在學生跨年級完成任務,打破年齡邊界的混齡學習(xi) 過程中,學長的示範和指導,有利於(yu) 學生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共情能力的發展。
良好的作業(ye) 設計與(yu) 實施能力,是教師重要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表現。要從(cong) 課堂學習(xi) 、課後作業(ye) 、課後服務等多個(ge) 角度整體(ti) 考慮,調整作業(ye) 供給的結構和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