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蒹葭在故鄉
作者:查幹
“蒹葭蒼蒼,白露為(wei) 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蘆葦,是最早入詩的水生植物。
餘(yu) 初識蘆葦,是在童年的故鄉(xiang) 。每個(ge) 人心中所珍藏的尤物和念想,各有不同,在我,山水和草木皆是,蘆葦尤甚。
我生長在蒙古高原的紮魯特山地。山地地勢高,氣候寒冷,不過四季是分明的,節令總是依時而至,像準時赴約的戀人。家鄉(xiang) 的蘆葦,是報春者之一,春風一拂,就急著往上躥。它色澤微黃,且嫩,有著驚人的生命張力。於(yu) 是,家鄉(xiang) 的胡魯斯泰濕地,一夜間就變了顏色,那顏色是屬於(yu) 春天的。在蒙古語裏,“胡魯斯泰”意思是有蘆葦的地方。胡魯斯泰濕地離我們(men) 家不遠,我學會(hui) 走路後,便與(yu) 它親(qin) 近起來。從(cong) 此,蘆葦是我從(cong) 春到秋,一睜眼就可以看到的植物。萬(wan) 千植物競春而生,為(wei) 何先入眼的總是蘆葦?這不僅(jin) 僅(jin) 是視覺的選擇,更是心靈的選擇吧。
作為(wei) 水生植物的蘆葦,似乎比其他植物長勢要快。陽光和春風,到了胡魯斯泰,就格外地忙碌起來,尤其對蘆葦和菖蒲更是嗬護有加。水禽和蛙類興(xing) 奮地繞濕地飛翔,鳴叫,追逐,把春的氣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水禽們(men) 的巢,是築在蘆葦枝頭的。蒼鷺的築巢功夫最為(wei) 出色,它們(men) 把生長中的蘆葦枝頭拚接起來,織成巢,高高在上,甚為(wei) 壯觀。凡濕地,蘆葦必是主要角色,是領班。它給為(wei) 數眾(zhong) 多的水禽、蛙類、昆蟲提供生命之需。也因此,我對蘆葦有了好感,延續至今。中華大地上的山山水水神奇如畫,我所到之處,都讓我留下了不可不珍藏的記憶,然而最難忘的還是蘆葦繁生之地,總覺得那裏也是故鄉(xiang) 。
有一年到洞庭湖,時值晚秋,登嶽陽樓時太陽剛剛升起,整個(ge) 嶽陽城仿佛都在煙水中漂浮。舉(ju) 目眺望,八百裏洞庭水依然悠悠地流著,水光把三湘大地照個(ge) 通亮。遠處的那一個(ge) 小小島嶼,山巒起伏的小小島嶼,就是君山島了。有人說,來到嶽陽,要做三件事:一登嶽陽樓,二觀洞庭水,三遊君山島。夏季上島,要走水路,也就是乘船。而晚秋時節,水退路出,可乘車而去。登島之後,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湖洲上的萬(wan) 畝(mu) 蘆葦蕩。晚秋時節的蘆花美若霞,在秋風的吹拂下,形成無邊的金色漣漪,緩緩推向水天連接處。君山島,被人稱為(wei) “愛情島”,這裏的蘆葦,風雨千年初衷未改,依舊守衛在這一片水域,春綠秋黃,以它們(men) 的白發訴說著衷情。葦蕩上空,水禽們(men) 雲(yun) 片似的飛動,蔚為(wei) 壯觀。那是蒼鷺,第一眼我就認出了它們(men) ,覺得它們(men) 也曾在家鄉(xiang) 的濕地留下清脆的鳴聲。
天津寧河是已故作家柳萌的家鄉(xiang) ,他在世時,曾幾次邀我去看看。他的家鄉(xiang) 的確不俗,有山有水有河有海。更令我驚奇的是,他家鄉(xiang) 那一片連天的蘆葦蕩。我沒有想到在離北京這麽(me) 近的地方,有如斯壯闊的蘆葦生長地,不得不羨慕他家鄉(xiang) 的豐(feng) 富與(yu) 闊綽。細細看來,這裏的蘆葦蕩比君山島的還要大還要深,蘆花的色彩也更豐(feng) 富多樣。風一起,掀起連天的葦浪。而浪花間的水禽家族,多得驚人,那種自由踱步的神態,像極了紳士,讓人忍俊不禁。柳萌兄笑著說,這裏的水禽,不懼人,仿佛都是自由王國裏的皇親(qin) 國戚。這些蘆葦形成這麽(me) 浩蕩的規模,如一片巨大的葉子,橫躺於(yu) 北方大地,這是上天的賜予。這裏離我的家鄉(xiang) 不遠,蘆葦的品種,或許是相同的?
一年看不到蘆葦,就覺得心裏空蕩蕩的。好在住家樓下就是河邊,植有不少蘆葦、菖蒲、紅蓼,在晚秋時節,還可前往圓明園探望蘆葦。玉玲瓏館、獅子林、福海、湖心島等景區的蘆葦規模可觀,給這個(ge) 荒蕪沉靜的園林注入了不少活力。我是每年都要去幾次圓明園的。我喜歡它的浩闊與(yu) 野氣,喜歡它所深藏的往日輝煌和風雲(yun) 故事,然而我很少去看它殘破的遺址和沉睡的石頭,那是我們(men) 心靈的傷(shang) 疤,隻能儲(chu) 存,不可觸摸。在這裏,唯蘆葦,是讓人愉悅的景物。它們(men) 似乎與(yu) 我有心靈的交流,它們(men) 的沉靜,它們(men) 的色澤,它們(men) 無言的招搖,給我以慰藉。步入湖心島,那長長的、曲曲彎彎的棧道可以讓你與(yu) 蘆葦親(qin) 近,能聽到它們(men) 均勻的呼吸和喃喃的自語。而蘆葦叢(cong) 中傳(chuan) 來的禽鳴與(yu) 蛙鼓,許是它們(men) 訴說衷情的另一種方式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