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春獻給中國航天|從“太空之吻”到“太空牽手”,她的青春與航天“完美對接”

發布時間:2022-05-06 10:17:00來源: 光明網

  神舟八號與(yu) 天宮一號的“太空之吻”

  嫦娥五號軌道器與(yu) 上升器的“太空牽手”

  中國空間站首次徑向交會(hui) 對接

  每一次太空中的完美對接

  都有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

  交會(hui) 對接微波雷達主任設計師賀中琴的身影

  在太空中讓兩(liang) 個(ge) 飛速行駛的龐然大物

  實現如此精準的對接並非易事

  假設我們(men) 站在北京

  朝遠在百公裏之外的天津投一個(ge) 籃球

  球直接進框甚至連籃筐都沒碰到

  這就是我國微波雷達所達到的精度

  “作為(wei) 新一代的航天人,

  從(cong) 老一輩航天人手中接過接力棒,

  是要跑下去的。”

  在賀中琴看來

  每次任務成功後就像“滿血複活”一般

  可以繼續前行

  出品人

  楊 穀

  總監製

  宋樂(le) 永

  總策劃

  戰釗 宋雅娟

  編導組

  宋雅娟 蔡琳 金赫 張佳興(xing) 肖春芳 武玥彤

  本期編導

  蔡琳 宋雅娟

  製作

  光明網科普事業(ye) 部

  

  特別鳴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

  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北京航天自動控製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北京精密機電控製設備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與(yu) 導航衛星總體(ti) 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ti) 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5所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706所

  

  聯合出品

  中國科協科普部 中國宇航學會(hui) 光明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