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國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基本遵循
作者:羅理章(福建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基地教授)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是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的戰略任務,是新時代聚焦國家治理主題、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強國夢的需要。目前,互聯網日漸成為(wei) 思想輿論和意識形態鬥爭(zheng) 的前沿陣地。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wu) 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治理是關(guan) 鍵之舉(ju) 。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全麵部署網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極力促成互聯網“最大變量”賦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增量”。大力推進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現代化需堅持“五個(ge) 統一”,既是新時代秉承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和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的內(nei) 容要義(yi) ,更是實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邏輯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邏輯辯證統一的現實舉(ju) 措。
一、堅持黨(dang) 性與(yu) 人民性相統一
治理之要在於(yu) 發展,發展之道在於(yu) 安民。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是新時代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關(guan) 鍵部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黨(dang) 性和人民性從(cong) 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在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為(wei) 世界謀大同中堅守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精神之魂,踐行黨(dang) 性與(yu) 人民性高度統一的理論品格。堅持黨(dang) 性與(yu) 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既是加強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首要世界觀,又是方法論。
其一,要堅定正確政治立場,旗幟鮮明弘揚主旋律,確保網絡意識形態科學治理方向。不斷強化網絡核心媒體(ti) 的政治引導功能,弘揚主流價(jia) 值精神,傳(chuan) 遞思想正能量,把握主流輿論動態。同時,在網絡意識形態治理領域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製度的長效機製,培育廣大黨(dang) 員幹部忠誠擔當為(wei) 民的政治品格,不斷強化黨(dang) 性體(ti) 檢,做好率先垂範,為(wei) 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提供強大效能與(yu) 持久動力。
其二,要牢牢堅守人民立場,堅持走網絡群眾(zhong) 路線,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加強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治理,不僅(jin) 要錘煉“黨(dang) 性”心經,更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治理導向和豐(feng) 富人民精神的需求取向,以提高人民精神素養(yang) 和激發群眾(zhong) 治理熱情為(wei) 抓手,健全網絡群眾(zhong) 訴訟監督機製,鍛造係列經典網絡文化作品,營造網絡空間良好氛圍。
二、堅持主流引領與(yu) 兼容並包相統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全麵推進網絡意識形態戰略工程,極大地增強了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但網絡空間利益格局的變革轉換與(yu) 意識形態領域多元思想文化的客觀存在,決(jue) 定了需要客觀辯證處理好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建設“破”與(yu) “立”、“一”與(yu) “多”兩(liang) 對關(guan) 係,堅持主流引領與(yu) 兼容並包相統一。
其一,正確處理“破”與(yu) “立”,確保馬克思主義(yi) 一元指導與(yu) 多元社會(hui) 思潮發展並存。立主旋律、破負能量,立理性辨識、破模糊認知是新時代推動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nei) 容。加強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廓清錯誤思潮迷霧,從(cong) 係統源頭上解決(jue) 歪曲、抹黑、唱衰主流意識形態的錯誤論調。同時,也要容許以馬克思主義(yi) 引領多元社會(hui) 思潮合理存在與(yu) 發展,汲取有利養(yang) 分,增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生命力、引領力、控製力。
其二,理性看待“一”與(yu) “多”,確保弘揚主流文化與(yu) 保持文化多樣性並舉(ju) 。在網絡空間傳(chuan) 承主流文化、弘揚主流精神、傳(chuan) 播主流價(jia) 值、壯大主流輿論,是新時代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攻堅持久戰的根本目標。堅持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側(ce) 並駕齊驅,立足“內(nei) 容為(wei) 王”原則,保障網絡精品內(nei) 容供給,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滋養(yang) 網絡空間,擴大主流意識形態思想輻射力,形成主流優(you) 勢。同時尊重思想文化的差異性與(yu) 多樣性,兼收並蓄,鞏固好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精神堡壘。
三、堅持依法治理與(yu) 道德感化相統一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nei) 心的法律。堅持依法治理與(yu) 道德感化相統一,是推動網絡意識形態治理常態化製度化的應有之義(yi) ,也是提高網絡空間綜合治理能力的重要舉(ju) 措。建立健全網絡空間綜合治理機製,提升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效能,要堅持法的威懾與(yu) 德的感化同“屏”共振,以道德滋養(yang) 法治精神,以法治體(ti) 現道德理念。
其一,推進全媒體(ti) 時代依法治網,樹立規則意識。網絡意識形態是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場域的拓展延伸,掌握並實施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關(guan) 鍵在於(yu) 網絡群眾(zhong) 的自願認同、自覺踐行,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貫穿網絡空間法治精神,必須全麵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注重用法治手段約束和規範網絡主體(ti) 行為(wei) ,建立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紅綠燈”,對網絡言辭低俗、道德失範、行為(wei) 越軌現象要敢於(yu) “亮劍”,守好網絡意識形態政治安全防線。
其二,聚焦網絡空間道德建設要點,營造健康文明網絡環境。道德的生命在於(yu) 踐行,要充分發揮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美德的人格塑造與(yu) 價(jia) 值導向功能,精確線上道德教育引導,注重網絡道德教化與(yu) 心靈淨化,真切落實“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同時,豐(feng) 富網上道德實踐形式,培育健康道德取向、理性道德判斷,自覺激發群眾(zhong) 形成善良道德意願和積極道德情感,從(cong) 而增強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歸屬感與(yu) 自覺踐行力。
四、堅持黨(dang) 的領導與(yu) 社會(hui) 參與(yu) 相統一
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基於(yu) 網絡空間的自主個(ge) 性化、時域互動性,需要統籌全局,在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積極促進多元主體(ti) 共同參與(yu) 網絡意識形態治理,形成黨(dang) 委領導、政府監管、網站協同、網民自律的網絡空間治理模式,堅持黨(dang) 的領導與(yu) 社會(hui) 參與(yu) 相統一,增強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協同力、組織力、號召力、凝聚力。
其一,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加強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靈魂和關(guan) 鍵。黨(dang) 作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主心骨”和“領頭羊”,決(jue) 定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方向。以加強黨(dang) 對網絡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為(wei) 重點,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建立健全為(wei) 民助民惠民的網絡意識形態服務體(ti) 係,以更有力的舉(ju) 措、更有效的手段,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手中,穩固治理的根基之源。同時,發揮黨(dang) 媒“風向標”作用,增強重大新聞媒體(ti) 的輿論導向力,加強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
其二,促進多元主體(ti) 充分參與(yu) 治理,完善網絡安全協同治理機製。激發參與(yu) 熱情,關(guan) 鍵在於(yu) 充分保證共享治理成果,把保障網絡空間健康良序發展和增進人民福祉作為(wei) 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依托現代網絡核心技術,實現網絡信息資源最大化共享,建立突發重大公共事件輿情引導機製,增強輿情回應能力,緩解“線上”“線下”疏離矛盾。同時還需明確界定多元主體(ti) 治理權責和範圍,增強社會(hui) 治理主體(ti) 網絡空間責任意識,發揮正能量引領功能,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五、堅持民族特色與(yu) 國際定位相統一
凝聚世界力量、匯聚人民智慧,建設良好網絡生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目標追求。世界是“多元一體(ti) ”又“和而不同”的。推動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現代化,堅持民族特色與(yu) 國際定位相統一,是新時代加強中國特色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必然選擇。
其一,傳(chuan) 承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特稟賦,闡釋好中國特色。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血脈,是民族精神風貌、價(jia) 值理念的真切表達。紮根中華曆史文化土壤,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對網絡意識形態一元指導的同時,要充分發揮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支撐作用,保護民族特色文化精華,建立線上區域特色專(zhuan) 題欄目,健全網絡精品內(nei) 容供給及獎懲機製,提升網絡內(nei) 容質量,講好線上中國故事。
其二,在共治共贏中貢獻中國智慧,增強國際認同力。全麵推進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是我國為(wei) 推動全球網絡體(ti) 係公平合理發展和破解全球網絡治理難題提出的中國方案,展現了大國擔當。積極呼籲世界各國走“互信共治”道路的同時,要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主動拓展全球媒體(ti) 合作對話機製,深化國際合作友誼,力求以對話解決(jue) 意識形態爭(zheng) 端、以合作協商化解治理分歧,傳(chuan) 遞好中國聲音。
【本文係福建省社會(hui) 科學規劃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核心要義(yi) 和實踐要求研究”(項目編號:FJ2021XZZ001)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