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高顏值的廈門,底色更亮麗

發布時間:2022-05-07 13: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初夏時節,陽光正好,和風習(xi) 習(xi) ,漫步在福建廈門山海步行通廊上,心曠神怡。這裏空氣清新,樹木蔥鬱,三角梅、木棉、洋紫荊等爭(zheng) 奇鬥豔。山海步行通廊將充滿活力的城市景觀與(yu) 寧靜的自然風景無縫對接,讓人們(men) 在繁華的城市生活中,體(ti) 驗人與(yu) 自然的交融。

  這條山海步行通廊是廈門在城市中心地帶新修建的一條健康步道,起於(yu) 廈門郵輪碼頭,終於(yu) 觀音山夢幻沙灘,全長約23公裏,是一條彰顯自然野趣,探索山林之美的生態之路。

  “綠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men) 的推崇。”走在山海步行通廊的廈門市民羅瑞明說,“山海步行通廊讓我們(men) 能夠暢享綠色健康生活。在這裏行走非常舒服,沿途環境好,空氣清新,負氧離子高,有利於(yu) 健康。”

  近年來,廈門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如今綠色已成為(wei) 廈門生產(chan) 生活“最美底色”,為(wei) 廈門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動能。

  創建綠色生活方式

  廈門市民毛通雙住在思明區湖濱中路,走進他家的院子就像走進一個(ge) “都市花園”。火紅的三角梅爬滿圍牆,兩(liang) 棵兩(liang) 米多高的酒瓶蘭(lan) 格外引人注目,此外還有枇杷樹、楊桃樹、蓮霧樹等,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我這裏還有一個(ge) 小池塘。”毛通雙帶記者穿過精心布置的鵝卵石小徑來到一個(ge) 圓形池塘邊。“池塘裏有魚和烏(wu) 龜。周邊的白鷺常來光顧池塘,抓魚吃,烏(wu) 龜沒有天敵,成了常住居民。”毛通雙笑著介紹,笑容是如此的驕傲和陽光。

  隨著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為(wei) 人們(men) 所接受,廈門人不僅(jin) 開始美化陽台和房前屋後,而且他們(men) 還通過義(yi) 務植樹、認建認養(yang) 、線上雲(yun) 植樹等多種方式,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共同為(wei) 高顏值的廈門增綠添彩。

  “廈門最美的風景就是廈門人!”每個(ge) 廈門人都在努力成為(wei) 綠色生活的主角。正因為(wei) 如此,廈門市倡導的“綠色出行”“綠色居住”“綠色消費”“綠色辦公”等各種理念都得到廈門人的廣泛擁護和支持。在廈門,主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處處可見:山海步行通廊,遊客自覺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文明排隊、有序遊覽;五緣灣海灘邊,遊客離開時會(hui) 收拾剩下的食品、物品,打包帶走,垃圾則分類投放在垃圾箱內(nei) ……

  打造綠色城市環境

  廈門是一座風光旖旎的“海上花園”,海水環繞,四季如春。在盡情地擁抱陽光、沙灘、椰樹、海風,享受著這座花園式城市帶來紅利的同時,廈門市通過一係列紮實的舉(ju) 措,嗬護藍天碧水淨土,讓“清新的藍”“怡人的綠”成為(wei) 廈門美麗(li) 而永恒的標簽。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廈門經濟特區建立以來,《廈門經濟特區水資源保護條例》《廈門市海洋環境保護若幹規定》《廈門經濟特區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條例》等多部與(yu) 生態和資源保護有關(guan) 的法規規章相繼落地生根,為(wei) 經濟特區發展構築起一道道堅實的綠色屏障。

  近年來,廈門市還投入了70多億(yi) 元修複38個(ge) 濕地生態項目,打造了濱海棧道、山海步道、空中自行車道等。目前廈門有140多座公園,16000多公頃建成區園林綠地,數萬(wan) 公頃林地。

  盈盈綠水,爛漫繁花,翩躚白鷺,休閑身影。如今,放眼廈門全域,每一寸肌膚都被綠色浸潤,海灘、公園、濕地已經成為(wei) 市民隨時光顧的“城市新客廳”,城鄉(xiang) 處處呈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知名學者易中天說:“廈門人整個(ge) 地就是生活在一個(ge) 大花園和大公園裏。”

  大力推進零碳實踐

  自2019年中國電影金雞獎落戶廈門以來,廈門市大力推進電影事業(ye) 和電影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影視+碳中和”新模式,是廈門對電影事業(ye) 創新發展的一個(ge) 貢獻。

  在2021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零碳金雞、綠色影節”成為(wei) 一個(ge) 全新亮點。這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向電影人發出《綠色電影 助力“雙碳”倡議書(shu) 》,並創新實施碳中和試點工作。通過廈門市碳和排汙權交易中心的專(zhuan) 業(ye) 化服務,購買(mai) 林業(ye) 碳票的方式抵消本次電影節產(chan) 生的碳排放。廈門市產(chan) 權交易中心為(wei) 此出具碳中和證書(shu) ,實現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曆史上的首次“零碳排放”。

  去年以來,廈門紮實推進碳中和踐行工作,積極探索開辟“雙碳經濟”新模式,多個(ge) 低碳試點項目建設緊鑼密鼓。

  東(dong) 坪山是廈門城市中央山地公園,公園以山體(ti) 林地為(wei) 主,山、林、石、水、寺各具特色。來到這裏,人們(men) 會(hui) 發現青山間穿梭的巴士是純電動的,路燈是太陽能供電,度假民宿屋內(nei) 的牆麵使用了生態稻草漆。

  2020年,東(dong) 坪山片區建成福建省首個(ge) 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經核算,東(dong) 坪山片區優(you) 化能源結構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8噸/年,其中,路燈年減碳約49噸,純電公交車年減碳約29噸。2021年,東(dong) 坪山片區在實現近零碳排放的基礎上,又持續減碳100餘(yu) 噸,入選2021年度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

  如今的廈門,到處都有綠色低碳發展的影子。廈門金旅客車憑借“雙碳”目標和新能源政策帶來的機遇,批量交付世界各地助力綠色出行;軍(jun) 營村低碳社區、後溪工業(ye) 組團低碳園區、植物園低碳景區等20個(ge) 低碳試點項目加快建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