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賦能四川文旅發展
原標題:以科技創新賦能四川文旅發展
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新技術的不斷湧現,為(wei) 文化旅遊的新一輪轉型迭代提供了更多可能。日前,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印發《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明確“以科技創新賦能文化和旅遊發展,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和文化旅遊強省”的發展目標,圍繞科技創新體(ti) 係建設、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信息化建設、標準化建設、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運用、文旅育人及人才培養(yang) 等幾大方麵著力,發揮科技創新的引擎和支撐作用,提升巴蜀文化影響力、四川旅遊吸引力、文化旅遊供給力、文旅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具體(ti) 來看,在完善文旅科技創新體(ti) 係方麵,《規劃》提出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作為(wei) 全省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載體(ti) ,“十四五”期間將爭(zheng) 創國家旅遊科技示範園區試點1家,認定省級旅遊科技示範園區10家;加強文旅重點實驗室建設;建立完善文旅行業(ye) 智庫體(ti) 係;支持創新型文化和旅遊領域科技型企業(ye) 和高新技術企業(ye) 發展。
為(wei) 將科研成果與(yu) 四川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轉化為(wei) 有效的生產(chan) 力,《規劃》提出了將“聚焦巴蜀文化、三國文化、川渝傳(chuan) 統戲劇曲藝及現代展示方式、非遺傳(chuan) 承保護、山地旅遊、藏羌彝民族旅遊等領域開展研究”,支持文化和旅遊重要裝備、工藝、係統、平台的研究成果轉化推廣。
推進文化和旅遊信息化方麵,《規劃》提出推進全省文旅係統數字化改革,實現旅遊景區文博場館身份證、健康碼、門票“三碼合一”便捷入園。“十四五”期間,每年計劃創建智慧旅遊城市5個(ge) ,創建35家智慧景區、智慧公共文化場館等數字化示範單位。
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製定和細化研學旅遊、山地旅遊、工業(ye) 旅遊、自貢彩燈、非遺產(chan) 品等一係列地方標準,推動山地旅遊、自貢彩燈等部分有代表性的標準成為(wei) 行業(ye) 標準或國家標準,形成四川天府旅遊名牌係列規範和指南。
加強文旅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運用,設立“四川省文旅IP發展研究中心”,深入推進文旅IP培育、示範工作與(yu) “天府旅遊名牌”工作有機融合。
通過發展研學旅遊等推動文旅育人及文旅人才培養(yang)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吳夢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