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人民藝術家秦怡今天淩晨逝世,享年一百歲

發布時間:2022-05-09 17:20:00來源: 光明網

  1922年1月31日,秦怡出生於(yu) 上海。

  2022年5月9日,這個(ge) 中國百年電影史的見證者和耕耘者,這個(ge) “人民藝術家”和“最美奮鬥者”,走完了整整一百年的光影人生路,於(yu) 4時08分在華東(dong) 醫院逝世,享年一百歲。

  她曾經,是《遙遠的愛》裏脫胎換骨的進步女性餘(yu) 珍;是《鐵道遊擊隊》裏機智勇敢的芳林嫂;是《馬蘭(lan) 花開》裏性格堅毅的鏟運機工人馬蘭(lan) ,是《女籃5號》中飽受苦難卻依舊樂(le) 觀的林潔,也是《青春之歌》中視死如歸、大義(yi) 凜然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林紅。

  她曾經,是一個(ge) 封建大家庭的女娃娃,一個(ge) 哥哥,八個(ge) 姐妹,最艱難時候全靠她一人拍戲養(yang) 活;她曾經,有過兩(liang) 段並不算成功的婚姻,一段在五年後終告離婚,一段在經曆甜蜜也經曆了背叛後又熬過了漫長的分居,最終留她獨自照撫兒(er) 子。

  她演過許許多多角色,在銀幕上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女性形象。但或許,她留給時代,留給中國電影,最剛毅、最勇敢、最美麗(li) 的形象,便是她自己。一輩子坎坷、磨難,也一輩子堅強、堅韌,從(cong) 沒有畏懼和軟弱,從(cong) 來都溫柔又從(cong) 容。

  愛電影,拍電影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浦東(dong) ,一戶封建家庭。所幸,在怡和洋行做賬房先生的父親(qin) ,要比許多同學的爸爸開明,經常帶小秦怡去看電影,“兩(liang) 毛錢就可以看一部新電影。如果是老片,隻要五分。”那個(ge) 時候,光影便在小女孩心中悄然埋下了種子,“電影真的是一種很特別的藝術,不僅(jin) 用語言、眼神、表情,就連一個(ge) 很小的動作,都能表現人的內(nei) 心世界,所以我做了電影演員之後,就再也不想做別的了。”

  能做上電影演員,按照秦怡的話說,要歸功於(yu) 她的“離家出走”。1938年,16歲的秦怡,在同學的建議下,離開上海,輾轉香港來到湖北武漢,光榮加入抗日隊伍。“那時候年輕不懂事,不顧家裏反對,可以說是不顧一切去到了前線。”於(yu) 是,她當護士、抬擔架,以一名少女的微薄之力,支援前方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又因為(wei) 長得好看,秦怡很快被“革命前輩”發現、引導,同年便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當實習(xi) 演員,參演了《正在想》《好丈夫》等話劇和電影作品。“我就這樣走上了演藝道路。從(cong) 不會(hui) 演戲到漸漸開竅,我正是通過認真演戲以及拍電影,慢慢地學習(xi) 當好職業(ye) 演員的素質和修養(yang) ,慢慢地體(ti) 會(hui) 做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責任和擔當。”

  幹一行,愛一行

  1941年秦怡離開中國電影製片廠,進入中華劇藝社,成為(wei) 該社演員。“在重慶的時候,一年六個(ge) 話劇,演足280天,我都是主要角色。戰地演護士,亭子間演嫂嫂,各色各樣的。隻要日本人不轟炸,就演。”她還甘願為(wei) 別人跑龍套,甚至後來秦怡寫(xie) 了一本名叫《跑龍套》的書(shu) ,闡釋心中的“龍套精神”。無他:幹一行、愛一行、專(zhuan) 一行、精一行,認真對待每一個(ge) 角色,每一次表演。

  抗戰勝利後,秦怡回到上海。父親(qin) 走了,她便扛起了整個(ge) 家,一部電影接著一部電影。1947年《無名氏》,1948年《遙遠的愛》。1949年建國了,她成為(wei) 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並主演了電影《失去的愛情》和《母親(qin) 》。1950年《農(nong) 家樂(le) 》,1951年《兩(liang) 家春》。稍許休整,1956年秦怡又完成了《鐵道遊擊隊》、《馬蘭(lan) 花開》兩(liang) 部大作;1957年主演了新中國第一部體(ti) 育題材彩色故事片《女籃五號》;1958年與(yu) 孫道臨(lin) 、宋德裕合作完成了《紅色的種子》;1959年與(yu) 謝芳等聯合出演改編自楊沫同名長篇小說的電影《青春之歌》,同年還出演了由鄭君裏、岑範聯合執導的《林則徐》……電視領域,秦怡也是先鋒和楷模,1982年她主演了電視連續劇《上海屋簷下》,並憑借此劇獲得第一屆大眾(zhong) 電視金鷹獎優(you) 秀女演員獎。對於(yu) 榮譽,她說“個(ge) 人真的沒什麽(me) 了不起的”;對於(yu) 名利,她說,“賺來的錢全都養(yang) 家了。我自己真的沒什麽(me) 錢,也沒什麽(me) 好看的衣服,隻好買(mai) 點藍布頭。”

  做多少,算多少

  但哪怕隻穿藍布衣服,秦怡也是美的。她的美,美在鮮花簇擁時。她的美,更美在繁華散盡後,麵對寵辱的優(you) 雅和堅強。86歲時候,秦怡為(wei) 地震災區捐出了畢生積蓄;93歲高齡,秦怡又自編自演自籌資金拍攝了電影《青海湖畔》,熱誠十足。“這個(ge) 故事在我腦海裏十年了”。於(yu) 是,女氣象工程師梅欣怡舍小家為(wei) 國家的動人故事,秦怡前後隻花了一個(ge) 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三萬(wan) 多字的劇本。她說,因為(wei) 和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整個(ge) 劇本創作“一氣嗬成”。當時有人為(wei) 老人的健康著想,勸她在上海的攝影棚裏搭個(ge) 布景,“藝術創作離不開真實,我一定要親(qin) 自下生活、上高原進行實地拍攝,才能來源於(yu) 生活、高於(yu) 生活,才能感動觀眾(zhong) 、對得起觀眾(zhong) 。”於(yu) 是,她不顧自己的年齡和身體(ti) ,堅持和劇組成員一起登上青藏高原,堅持工作在拍攝第一線,堅持活到老、幹到老,“我們(men) 在高原拍了一個(ge) 多月,我自己走到了(海拔)4300米。”影片完拍快要七年,當時的搭檔也是晚輩、上影演員劇團團長佟瑞欣說:“我一直記得秦怡老師一句話,我的年齡不是由我決(jue) 定的,但是我的生活可以由我決(jue) 定,我隻要活著就要工作,工作要比不工作強。”

  後來的那好幾年,秦怡又參演了由陳凱歌執導的古裝電影《妖貓傳(chuan) 》,95歲的她扮演一位曾見證唐王朝跌宕命運的老嬤嬤。雖然隻拍了三天,但在片場秦怡仍努力學習(xi) ,“我們(men) 作為(wei) 文藝工作者,任何東(dong) 西都學一點,是必須的。我作為(wei) 一個(ge) 電影演員,雖然有點經驗,但還不夠。”

  2019年,已經97歲的秦怡在華東(dong) 醫院療養(yang) 期間還參演了公益電影《一切如你》。鏡頭裏,她為(wei) 老伴做了吃的,焦急地等在病房外,她有些消瘦,但銀發紅唇,再配上金絲(si) 邊眼鏡,精神奕奕;鏡頭裏,自1939年參演個(ge) 人首部電影《好丈夫》,秦怡與(yu) 電影相伴超過八十載。鏡頭外,那一年已經97歲的表演藝術家,作為(wei) 電影界的唯一代表獲得了“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和“最美奮鬥者”個(ge) 人稱號;鏡頭外,今年1月底,記者最後一次在華東(dong) 醫院病房看到秦怡,她正恬靜地坐病房的玻璃窗前,桌上擺著這幾年生日時候她的相片。看著時光輕輕撫過,看著自己一年又一年的笑容,秦怡又笑了,一如往昔的從(cong) 容和美好。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