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鑫:“大膽”底氣緣何來
【奮鬥者 正青春·一線故事】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編者按
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這才是當代青年該有的模樣!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li) ,一線的故事最動人。放眼祖國大地,許許多多年輕人紮根基層一線,他們(men) 不甘平庸,拒絕躺平,踔厲奮發,勇毅前進,書(shu) 寫(xie) 了一個(ge) 個(ge) 昂揚向上的精彩故事。他們(men) 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wei) 大創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先鋒力量!
從(cong) 今天起,光明日報在《奮鬥者正青春》專(zhuan) 欄中推出“一線故事”係列報道,帶您走近一群年輕的生命,傾(qing) 聽他們(men) 奮發有為(wei) 、勵誌進取的動人故事。
一塊重達3噸的巨石從(cong) 山上滾落,砸在一座高壓線路的鐵塔上。鐵塔主材彎曲,已喪(sang) 失部分承載能力。山坡上還有大量渣石,電網安全運行受到嚴(yan) 重威脅。
——這是2016年1月,發生在重慶市彭水縣保家鎮山區的一幕。
臨(lin) 近年關(guan) ,保供電任務十分重要。而現場山高路險,事故處理起來非常複雜。怎麽(me) 辦?
“必須斷電換鐵塔,另外架設線路。”
“那樣周期太長、成本太高,附近幾個(ge) 區縣長時間用不上電,影響太大!”
趕到現場的多路專(zhuan) 家意見不一。
這時,一位皮膚黝黑的年輕人,經過現場緊張的徒手推演後,提出一個(ge) 大膽的搶險方案:“采用四方拉線穩固鐵塔,三組抱杆支撐加固受損主材,帶電作業(ye) ,懸空更換鐵塔主材!”
這個(ge) 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質疑:“帶電換塔,從(cong) 沒嚐試過,安全係數有多高?萬(wan) 一更換過程中鐵塔翻覆了怎麽(me) 辦?”
年輕人拿著厚厚一遝寫(xie) 滿計算分析過程的稿紙,耐心解釋起來。經過一番激烈的爭(zheng) 論,方案終於(yu) 獲得通過。
5年多過去了,按這一方案施工修複的鐵塔,至今仍支撐著電網安全平穩運行。這個(ge) “大膽”的年輕人,就是國家電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設計中心輸電結構專(zhuan) 業(ye) 主管王金鑫。
2009年,王金鑫從(cong) 重慶大學碩士畢業(ye) 來到研究院。他在大學裏學的是土木工程,剛參加工作時還是輸電方麵的“門外漢”。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王金鑫一邊跑工地,一邊見縫插針地學習(xi) 。家裏房間小,他就將三四平方米的陽台改成“書(shu) 房”,每天學到晚上12點以後。坐公交上下班時,也總是捧著“大部頭”如饑似渴地看。
一線出真知,現場見真功。王金鑫一方麵將現場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帶回來研究琢磨,一方麵將自己鑽研出的新技術、新方法用於(yu) 現場施工搶險。他的“大膽”,正是基於(yu) 底氣和實力的“敢作敢當”。
2020年7月,特大暴雨導致重慶武隆一處山體(ti) 大麵積滑坡,附近一座高壓鐵塔受到威脅。
王金鑫帶領專(zhuan) 家組火速趕赴現場。眼前的景象讓人倒吸一口涼氣:洪水浸泡過的山坡上時不時衝(chong) 下一股股泥石流,大片的樹木和莊稼已被滑坡麵掩埋;山腳的柏油公路被滾落的山石砸出一串巨大的深坑,一些地段連路基也被衝(chong) 了……經勘測,滑坡超過了200萬(wan) 方,最近處離高壓鐵塔不到10米。
遇上這樣的險情,以往的常規做法是換地方重新安裝鐵塔。這樣做投資大,拉電斷網可能要超過1個(ge) 月,但最穩妥也最保險。能不能保留原塔,不斷電搶修?這樣能節省一大筆資金,工期短,沿線用電也不受影響。但是萬(wan) 一鐵塔最後被滑坡衝(chong) 垮了,誰能承擔責任?
專(zhuan) 家組討論到深夜,兩(liang) 種意見誰也說服不了誰。
王金鑫通過現場多輪測算,判斷大規模的滑坡已經結束,即使暴雨不停最多也隻會(hui) 發生溜滑。於(yu) 是,他又“大膽”地提出“在杆塔周圍架設多邊形裝板擋牆”的搶險方案。
真的可行嗎?這可是處理類似險情從(cong) 來沒有嚐試過的方案啊!王金鑫見大家心裏仍然在打鼓,就一邊繪圖一邊推算:3米溜滑會(hui) 怎樣、8米溜滑會(hui) 怎樣、最大程度溜滑會(hui) 怎樣……
最終,搶險隊用這個(ge) 影響最小、投資最少的方案,圓滿完成了排險搶修任務。
今年39歲的王金鑫,已經是業(ye) 內(nei) 公認的輸電結構專(zhuan) 家。他拿到了好幾個(ge) 號稱業(ye) 內(nei) “最難考”的執業(ye) 資格證書(shu) ,擁有3項發明專(zhuan) 利和9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參加了80多個(ge) 重點工程的設計和建設,多次獲得“全國電力行業(ye) 傑出青年專(zhuan) 家”“國網公司基建技術管理專(zhuan) 家”和“重慶市優(you) 秀青年設計師”等榮譽。
“五一”前的一個(ge) 周六,記者終於(yu) 在辦公室“截”住了王金鑫。他幾乎整個(ge) 身子都埋在桌子上小山一樣的書(shu) 堆裏,桌腳一雙登山鞋,被厚厚的泥土包裹得嚴(yan) 嚴(yan) 實實。
“剛從(cong) 現場回來,還沒來得及洗。”他有些不好意思。但一聊及施工搶險,他馬上又興(xing) 奮起來:“每次任務完成後,看看千家萬(wan) 戶亮著的燈,聽聽附近工廠機器的轟鳴,作為(wei) 一個(ge) 電力人,真的很自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