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何以再引重視
【光明時評】
作者:蔣理(教育研究者)
今年秋季學期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wei) 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近日發布的2022年版義(yi) 務教育階段“新課標”顯示,清潔與(yu) 衛生、整理與(yu) 收納、烹飪與(yu) 健康、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勞作等任務,將分別貫穿不同年級段。小學生將被要求會(hui) 炒西紅柿雞蛋,搞得了盆栽水產(chan) 養(yang) 殖等。
此前,我國中小學就有勞動教育,不過一直存在被邊緣化、弱化等問題。2015年,教育部等部門發布《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就直指這一問題,提出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hui) 中被淡化,中小學生勞動機會(hui) 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輕視勞動、不會(hui) 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小學生不會(hui) 剝煮熟的雞蛋、不會(hui) 拿掃帚掃地,大學生讓家長定期到校洗衣服、請家政公司來宿舍搞衛生……這樣的報道頻頻引發社會(hui) 熱議。
將勞動課獨立成一門課程,釋放出國家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的明晰信號,是推進“五育並舉(ju) ”的重要舉(ju) 措。而要讓學校、家長和社會(hui) 真正重視勞動教育,需要對症下藥,找準勞動教育被弱化、淡化、軟化的根源所在,強化依法治教;同時改革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推進全社會(hui) 形成新的教育觀和成才觀,培養(yang) 學生形成健康的勞動價(jia) 值觀。
中小學校按課程方案與(yu) 標準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規定的課程,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但具體(ti) 到學校辦學實踐中,卻存在重視智育,輕視美育、德育、勞育等功利化、短視化辦學傾(qing) 向。有的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按課程與(yu) 中高考的關(guan) 係,把課程分為(wei) “主課”“副課”並區別對待,結果就是所謂的“副課”被擠占成常事。如果依法治教不能落在實處,“五育並舉(ju) ”不能被堅持,那麽(me) 即便勞動課獨立成為(wei) 一門課程,其被弱化的老問題將依舊存在。
對於(yu) 勞動教育,社會(hui) 上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比如,有家長就對勞動課的設置持保留態度,認為(wei) 孩子去學校是讀書(shu) 不是去做體(ti) 力勞動。還有觀點認為(wei) ,人工智能時代“引導”學生從(cong) 事體(ti) 力勞動、生產(chan) 勞動,係逆勢之選。炒菜的話,買(mai) 一個(ge) 機器人炒菜機就能解決(jue) 問題,讓學生學炒菜似無必要。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替孩子包辦除學習(xi) 之外的一切事宜,將勞動立作學習(xi) 的對立麵,甚至用“不努力讀書(shu) ,今後就去做‘苦力’”等對孩子進行“恐嚇教育”。這些錯誤的認識與(yu) 教育方式亟須糾正。
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不僅(jin) 是要培養(yang) 學生自主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勞動價(jia) 值觀,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很難說,學生不願意成為(wei) 技能人才、職業(ye) 院校不安於(yu) 職業(ye) 教育定位的現象與(yu) “崇尚讀書(shu) 、漠視勞動”這一觀念的長期影響沒有關(guan) 係。
實現家長和社會(hui) 對勞動教育的認知糾偏,需要深入推進教育評價(jia) 改革。對照2020年發布的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或可將勞動教育評價(jia) 作為(wei) 探索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重要實踐。評價(jia) 學生是否上好勞動課,顯然不應采取結果評價(jia) 方式,進行所謂的勞動課考試,而應關(guan) 注學生參加生產(chan) 勞動、服務勞動的表現,重視學生對勞動的體(ti) 驗,進行寫(xie) 實性、過程性評價(jia) ,將其納入綜合素質發展檔案。學校和家長必須意識到,義(yi) 務教育階段必須重視學生的全麵發展與(yu) 核心素養(yang) 培養(yang) ,如此方能為(wei) 孩子未來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