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奏響“三農”發展新樂章

發布時間:2022-05-10 16:4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隨著無人插秧機底部的機械手臂不停翻轉,翠綠的水稻秧苗齊整整地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安了家。一株株“個(ge) 頭”相當的秧苗,排成橫平豎直的隊伍,迎風展示著自己“壯實”的身體(ti) ……這幾天,黑龍江北大荒集團的各個(ge) 農(nong) 場,盡現水稻插秧的繁忙景象。而此時的華北麥區,一架架植保無人機均勻地噴灑出農(nong) 藥,在預防病蟲害的關(guan) 鍵時期為(wei) 夏糧豐(feng) 收打下基礎。廣袤田野上,一個(ge) 個(ge) 孕育著希望的春耕圖景背後,是大國糧倉(cang) 根基之穩,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氣象之新。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出台一係列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2017年10月,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要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按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一幅農(nong) 業(ye) 更強、農(nong) 村更美、農(nong) 民更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壯美畫卷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

  1.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更高效 糧倉(cang) 根基牢

  前進、轉向、掉頭……5月7日上午,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nong) 場,數十台插秧機正“步伐”一致地緊張作業(ye) 。這些龐然大物能做到步調統一,考驗的並非是駕駛員,而是農(nong) 技人員。因為(wei) 它們(men) 都是無人插秧機,並且自帶北鬥導航係統。農(nong) 技人員設定好路徑後,隻需輕輕按下手機上的啟動鍵,這些無人插秧機便開始精準作業(ye) ,場麵震撼而壯觀。

  過去需要十幾個(ge) 人完成的水田插秧作業(ye) ,現在隻需一兩(liang) 個(ge) 技術員便可完成,而且無人插秧機的效率是普通插秧機的數倍。“不僅(jin) 有無人插秧機,建三江是無人化技術最先進的無人農(nong) 場。我們(men) 給農(nong) 場配套田間監控係統及傳(chuan) 感器,時刻監測風向、風速、溫濕度、氣壓、降雨量、土壤濕度、蟲情、病害等信息,監控秧苗各生育環節長勢,並通過智能化設備將數據上傳(chuan) 到智慧農(nong) 業(ye) ‘雲(yun) ’平台,經過充分模擬與(yu) 運算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供精準科學的分析和種植方案。”在建三江分公司農(nong) 業(ye) 發展部部長李國俊看來,與(yu) 以前相比,現在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

  農(nong) 業(ye) 要振興(xing) ,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大數據、雲(yun) 計算、5G、無人駕駛、北鬥導航……近年來,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推進,越來越多先進科技應用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變得更加智慧、高效、綠色。

  這是一串讓人自豪的數字——目前,我國農(nong) 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比超過95%;全國家庭農(nong) 場超過390萬(wan) 個(ge) ;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累計提高近15個(ge) 百分點;全國農(nong) 機服務組織達19.5萬(wan) 個(ge) ,2020年農(nong) 機作業(ye) 總麵積達到70億(yi) 畝(mu) 次,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分別累計增加2.8萬(wan) 個(ge) 和14億(yi) 畝(mu) 次;2020年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比2015年提高3個(ge) 百分點以上;到2021年,全國建成9億(yi) 畝(mu) 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高標準農(nong) 田,每畝(mu) 產(chan) 能提高10%~20%;全國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認證的農(nong) 產(chan) 品數量累計超5.8萬(wan) 個(ge) 。

  在一粒粒種子創造的奇跡中,在一塊塊耕地蘊藏的潛力中,在漫山撒種到設施農(nong) 業(ye) 的轉變中,科技創新讓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邁出新步伐,不斷夯實大國糧倉(cang) 的根基。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首要任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連年豐(feng) 收。2021年,我國糧食單產(chan) 達387公斤/畝(mu) ,比2015年增長16.8公斤/畝(mu) 。水稻、小麥兩(liang) 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玉米超過90%。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也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線。我國實現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為(wei)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hui) 穩定發展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2.顏值氣質雙提升 農(nong) 村麵貌新

  幹淨整潔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房屋,鬱鬱蔥蔥的樹木,清澈見底的池塘……福建省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田園之美盡收眼底。近年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樣的美麗(li) 鄉(xiang) 村越來越常見。形容村莊的標配詞語,不再是滿地泥濘、垃圾成堆,而是村容整潔、環境優(you) 美、設施完善甚至精致優(you) 雅。

  這一切,得益於(yu) 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整治。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後,2018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各地區因地製宜、真抓實幹,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曾經長期存在的髒亂(luan) 差局麵得到扭轉,村莊環境基本實現幹淨整潔有序,農(nong) 民群眾(zhong) 環境衛生觀念發生可喜變化、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目前,全國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1%,農(nong) 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全國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建製村實現100%通硬化路,全國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全國農(nong) 村供電可靠率達到99.8%,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9%。

  “顏值”越來越高的同時,鄉(xiang) 村的“氣質”也不斷提升。在農(nong) 家書(shu) 屋裏讀讀書(shu) ,在文化廣場上跳跳舞,在文化禮堂裏看看電影,早已成為(wei) 許多村民的日常,村民的精氣神不斷提升。

  與(yu) 此同時,鄉(xiang) 村治理更加智慧。在浙江省德清縣五四村,“數字”成了賦能鄉(xiang) 村治理的“法寶”。圍繞鄉(xiang) 村治理和服務,村裏實現對生態環境變化的實時監測、管理,並麵向村民提供便民服務,精準推送11大類95小項基本公共服務,構建群眾(zhong) 共享治理模式。

  積分製、清單製、數字賦能等治理方式創新發展,文明鄉(xiang) 風加快培育;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得到加強,以黨(dang) 建引領創建鄉(xiang) 村善治新模式;傳(chuan) 統村落、民族村寨、農(nong) 業(ye) 遺跡等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種種新氣象如春風拂麵,讓村民生活更加舒心安心,繪就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圖景。

  3.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好 農(nong) 民腰包鼓

  立夏時節,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龍塘鎮忠誠村被生態闊葉林環抱,高大的木荷、楓香等鬱鬱蔥蔥,山間,村民郭日新正忙著給栽種的草珊瑚鋤草。

  “以前守著大山過日子,收入微薄,想在山上刨食,難!”2015年,郭日新因非法砍伐林木被行政處罰,而今,他卻發展起林下經濟,在山林裏種植了8畝(mu) 中藥材草珊瑚,走上了“不砍樹、能致富”的道路。在忠誠村,像郭日新這樣的村民越來越多,樹蔭下一叢(cong) 叢(cong) 綠油油的草珊瑚成為(wei) 當地的“搖錢樹”,鼓起村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忠誠村形成以草珊瑚和黃精等中草藥種植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格局,中草藥種植麵積達3000多畝(mu) ,預計總產(chan) 值可達3000多萬(wan) 元,帶動群眾(zhong) 致富。

  這是近年來我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渠道不斷拓寬的一個(ge) 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一係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農(nong) 業(ye) 縱向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橫向拓展農(nong) 業(ye) 功能,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奠定堅實基礎。

  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各地立足資源優(you) 勢,打造各具特色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載體(ti) 。2021年,累計培育80個(ge) 產(chan) 值超100億(yi) 元的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30個(ge) 產(chan) 值超100億(yi) 元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20個(ge) 產(chan) 值超10億(yi) 元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創建3673個(ge)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提檔升級——農(nong) 文旅加快融合,創造了新需求。2021年,全年休閑農(nong) 業(ye) 營收預計超過7000億(yi) 元,比2015年增加2600億(yi) 元。

  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規模擴大——各地加大扶持力度,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動能不斷增強。2021年,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員累計達1120萬(wan) 人,較2020年底增長110萬(wan) 人。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良好的發展勢頭,為(wei) 農(nong) 民增收注入了動力。2021年全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由2017年的2.71∶1縮小到2021年的2.5∶1。今年一季度,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yu) 城鎮居民2.1個(ge) 百分點。

  農(nong) 民增收離不開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也離不開改革助力。目前,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階段性任務已完成,全國共建立集體(ti) 經濟組織約96萬(wan) 個(ge) ,2020年向成員分紅703.8億(yi) 元。2020年全國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總收入6320.2億(yi) 元,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在希望的田野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的篇章正在繪就,大國“三農(nong) ”新的樂(le) 章不斷奏響。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