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居家辦公”碰上“線上授課”
【新聞隨筆】
作者:羅容海(北京師範大學副研究員)
據媒體(ti) 報道,一些城市在封控期間,學校心理教師接到的學生和家長的心理谘詢電話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當居家辦公與(yu) 線上授課同時存在於(yu) 相對狹小的家庭空間內(nei) ,家庭關(guan) 係建設以及家庭心理問題疏解的確不容小覷。
媒體(ti) 報道的案例林林總總,有所謂“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有因為(wei) 寵物無法下樓而導致焦慮抑鬱的,封控城市家庭焦慮的表現各不相同。但背後原因都是家庭關(guan) 係的緊張和家庭功能的不足。
在這兩(liang) 年多的“停課不停學”期間,類似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專(zhuan) 家們(men) 的重視。許多學者專(zhuan) 門針對疫情居家期間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做過研究,幾乎無一例外地表明,疫情期間,學生更易焦慮,家庭在居家情緒、居家學習(xi) 、居家生活和親(qin) 子關(guan) 係上存在更多的問題。
更具體(ti) 的研究表明,家長因素是學生心理狀況的重要影響因素。學生生活在家長焦慮和對子女學習(xi) 不滿意的家庭,焦慮症狀發生率較高,而親(qin) 子關(guan) 係親(qin) 密家庭的學生焦慮症狀發生較低。此外,文化程度、居住地(城市或農(nong) 村)、職業(ye) (有或無)、家庭收入、隔離天數都對家庭成員焦慮程度有影響。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應對方式至關(guan) 重要,積極應對家庭問題的居家隔離人員心理問題明顯較少,而消極應對的則容易產(chan) 生各種心理問題。
家長作為(wei) 家庭的主導,在這樣一個(ge) 特殊時期,其實特別需要在“為(wei) 人父母”這件事上再上一課,投入更多的時間、情感和精力,更多地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除此之外,外部的支持和指導,比如社會(hui) 組織和社工介入,係統規劃居家家庭生活,設計時間表、任務表,以打卡方式進行外部幹預和支持,對已經產(chan) 生心理問題的家庭進行專(zhuan) 業(ye) 化的谘詢和疏解,也尤為(wei) 重要。
短時期內(nei) 最有效、最管用的還是家校社協同育人機製和功能的發揮。居家隔離期間一部分家庭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正是家長無法身兼家長、教師、社交對象三者的職能,出現了彌補無力的情況。如果學校和班主任老師能夠主動提供指導和幫助,或許教師的一句鼓勵,就能打消家長的萬(wan) 分焦慮,而老師的一句提點,也能使居家學習(xi) 少走許多彎路。但這對於(yu) 學校老師來說,同樣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同樣急需頂層規劃和實踐指南。疫情期間正是家校社協同育人極好的用武地和練兵場,我們(men) 期待這樣一種教育的新生態,在特殊時期拓展自己的邊界、開出自己的花朵。
古人說:“萬(wan) 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相對於(yu) 過去的家族,當代的核心家庭對抗風險和抵擋外部衝(chong) 擊的力量都在減弱。在小區組織和社區製度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各方協同起來,加強對家庭的支持保障,鼓勵通過各種自組織的方式,讓家庭“強”起來,保持一定的自力更生能力,保持一定的應變抗壓能力,維護家庭的“身心健康”,以家庭之“穩”,促進社會(hui) 和國家之“穩”,功莫大焉。這,也應該是後疫情時代的使命和任務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