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湖南常德武陵區:“老書記工作隊”架起社區“連心橋”

發布時間:2022-05-10 16: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趙嘉偉(wei) 禹愛華

  “以前城東(dong) 是老城區,設施落後,道路不通。這幾年大變樣,真是沒想到呐。”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居民範賢斌正在新修成的公園中散步,“住了34年的房子真的舍不得離開,但是老書(shu) 記上門來做工作,信不過別人,我還信不過老書(shu) 記嘛,現在果然不後悔。”

  湖南常德武陵區永安街道轄區以老舊城區和城鄉(xiang) 接合部為(wei) 主,基礎設施薄弱,老舊、開放式小區較多,居民需求較為(wei) 多元。為(wei) 了提高社區幹部為(wei) 民服務能力,增強社區黨(dang) 建管理活力,該街道組建了“老書(shu) 記工作隊”,讓經驗豐(feng) 富的老書(shu) 記成為(wei) 社區幹部的“孵化器”、社區工作的“智囊團”、黨(dang) 建引領治理的“先鋒崗”。

  “付書(shu) 記,咱小區停車位太少了,也沒地兒(er) 晾衣服。”“老書(shu) 記,你看這電動車飛線充電多不安全,得管管。”每天走在小區裏,總有居民跟付忠林訴心腸。付忠林曾是永安街道楠沙社區書(shu) 記,現在是街道“老書(shu) 記工作隊”的一員。2017年,在街道黨(dang) 工委的支持下,他指導楠沙非公聯合黨(dang) 支部創建“黨(dang) 組織+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的管理模式,共同治理小區環境。

  老書(shu) 記對小區住戶和居民情況比較了解,管理經驗豐(feng) 富。付忠林正是憑借著這些優(you) 勢,與(yu) 居民對接,與(yu) 物業(ye) 溝通協商,推動解決(jue) 老舊小區整治、環境衛生清理、物業(ye) 設施維護等多項居民事務。在付忠林的協調下,小區陸續改造了停車坪、曬衣場、門衛室、電動車停放充電區等區域,在小區安裝了監控攝像頭以保障居民安全,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生活環境的變化。

  爬樓、敲門、問詢、登記……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間,永安街道高坪頭社區的老書(shu) 記揭正華又一次穿上紅馬甲,挨家挨戶敲門詢問住戶居住情況並當場進行“兩(liang) 碼”查驗。“揭書(shu) 記真是吃得苦、霸得蠻。以前我還不讓你們(men) 進門,真是對不住。”街坊鄰居看著快60歲的老書(shu) 記走街串巷、跑上跑下,內(nei) 心也受到了觸動,加入社區誌願者隊伍的群眾(zhong) 越來越多。

  老書(shu) 記們(men) 不僅(jin) 在疫情期間協助社區進行全民核酸檢測工作,做好防控政策宣講,還牽頭組建了武陵紅老黨(dang) 員誌願者聯合會(hui) ,組織社區網格員中的老黨(dang) 員以及熱心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聯合會(hui) “樂(le) 齡課堂”等公益活動。通過“老書(shu) 記工作隊”搭建起“薪火相傳(chuan) 、對症出策、誌願服務”平台,發展壯大社區誌願服務隊伍,永安街道以誌願服務擴大黨(dang) 建工作影響力,極大地緩解了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不足等問題,形成多元共治的新局麵。

  “搞好社區工作,關(guan) 鍵是腿勤、眼明、耳快。”剛入職的社區工作人員對三閭港社區老書(shu) 記劉元福的教導印象深刻。在永安街道各個(ge) 社區,老書(shu) 記還通過“傳(chuan) 經驗、幫成長、帶隊伍”讓新社工補短板、強長板,迅速形成“互傳(chuan) 經驗、共幫成長、合力為(wei) 伍”的良好氛圍。

  “街道作為(wei) 服務群眾(zhong) 第一線的黨(dang) 委政府機構,就是要圍繞群眾(zhong) 的‘身邊事’想辦法、做文章。‘老書(shu) 記工作隊’帶動了一批群眾(zhong) 身邊的熱心黨(dang) 員,解決(jue) 了一批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日常瑣事,打造了一批群眾(zhong) 參與(yu) 的公益活動,在實現基層黨(dang) 委政府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零距離’的道路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常德市武陵區永安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胡斌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