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契合觀眾審美期待
作者:雲(yun) 影
由高滿堂編劇、張新建執導,鞏崢、宋佳倫(lun) 、李乃文、王媛可、薩日娜等主演的電視劇《運河風流》正在北京衛視熱播。該劇聚焦濟寧大運河,以黃子榮為(wei) 官從(cong) 政、宋魯生經營商貿、楊春早撰文著史、義(yi) 匪“一片雲(yun) ”棄匪為(wei) 民的故事為(wei) 主線,描摹了一幅風雷激蕩、命運沉浮的時代風雲(yun) 錄。這一《闖關(guan) 東(dong) 》的製作班底,又給觀眾(zhong) 帶來了一部史詩性力作,收視率也非常可觀,那這部劇吸引觀眾(zhong) 的最大亮點是什麽(me) ?
答案在於(yu) ,厚重傳(chuan) 統與(yu) 開闊的時代背景相融合,五彩斑斕的傳(chuan) 奇色彩與(yu) 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的充分張揚,深度契合了影視受眾(zhong) 的審美期待。
濃厚的傳(chuan) 奇色彩,是該劇給人的突出印象。大運河本就是一條說不盡的河,在時代的風雲(yun) 際會(hui) 中,承載著多少傳(chuan) 奇——而這正是這部劇最大的著力點。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講述的是大運河沿線,官、兵、匪、商四方勢力之間的種種衝(chong) 突與(yu) 遭遇,其中生旦淨末醜(chou) 各色人物,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亂(luan) 世出風雲(yun) ,劇作充分利用了這個(ge) 雄闊多變的大舞台,建構了猶如《水滸傳(chuan) 》一樣的宏大傳(chuan) 奇。
《運河風流》這部劇講述的內(nei) 容,是根據真實的曆史故事改編而來,但卻如“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樣,設置了非常多的精彩懸念,讓觀眾(zhong) 沉浸其中,不會(hui) 因過於(yu) 平淡而早早退場。比方說在剛一開始的時候,一對夫妻坐船遠行,女人摸著自己的大肚子問邊上的男人,孩子的事情不會(hui) 露餡吧。這立即就讓觀眾(zhong) 產(chan) 生許多聯想,這個(ge) 孩子有什麽(me) 隱情?在水匪出現後,男人與(yu) 匪徒頭目交涉一番,水匪竟然直接放走了他們(men) 兩(liang) 人——男人與(yu) 匪徒頭目到底說了什麽(me) ,就連之後懷孕的女子回到家,老太太也沒說什麽(me) ,這些懸念都吊足了觀眾(zhong) 的胃口,一開始便陷入好奇之中。契訶夫在談戲劇創作時曾說過:如果在第一幕中牆上出現了掛著的獵槍,那在第三幕就會(hui) 打響。《運河風流》深得此中精髓,一開局就有這麽(me) 個(ge) “包袱”,不僅(jin) 使全劇一亮相就很精彩,而且為(wei) 整個(ge) 劇留下懸念。再如競爭(zheng) 縣知事,落敗之後的侯立仁指使土匪盜取了黃子榮的官印,企圖重新奪回縣知事的位子。但黃子榮巧使計策,在假的視察官員前來視察情況的時候,侯立仁暗使土匪前來獻印,企圖當場揭穿黃子榮的把戲,沒成想,前腳假的視察官員剛走,後腳真的視察官員才到,黃子榮居然用假官印不費一刀一槍換回了真的官印。構思如天外飛仙、精彩絕倫(lun) ,讓觀眾(zhong) 如癡如醉,大呼過癮。全劇中,宋魯生棺材運鬆茸、黃子榮起死回生……這種精彩的橋段不絕如縷,可以說,整部劇就如一串串大小精彩橋段構成的“十兵加一將”式的鞭炮一樣,響聲高潮不斷,讓觀眾(zhong) 在看劇的時候完全沉浸其中,隻恨放映時間過得太快。
對正氣的弘揚與(yu) 對傳(chuan) 統價(jia) 值的堅守,是本劇的第二大突出看點。
亂(luan) 世之中,禮崩樂(le) 壞,正邪之鬥,最牽動人心,也決(jue) 定了對觀眾(zhong) 審美的把握恰當與(yu) 否。從(cong) 《運河風流》看,對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的堅定守握,是其立足的根本,也使得全劇貫穿著浩然正氣,發散著一種悲壯之美,讓觀眾(zhong) 有蕩氣回腸之感。
這首先體(ti) 現在主要人物的刻畫上。劇中故事主要發生在以“濟寧三傑”為(wei) 首的三大家族身上,此劇的三個(ge) 主要人物,為(wei) 官剛正的黃子榮、誠信經商的宋魯生、教書(shu) 寫(xie) 史的楊春早(李乃文飾演),正好代表了官、商和文人階層。而這三人,也恰好滿足了傳(chuan) 統文化中對官、商、學的品格要求:黃子榮幾度為(wei) 官,隻為(wei) 民造福,不同流合汙,可謂正人君子,從(cong) 政為(wei) 官,世之典範,其“修身立宦海,持德見青天”,代表了民間對從(cong) 政者的最高期許。宋魯生善領風氣之先,與(yu) 那爺的皮貨之爭(zheng) 盡顯其經商之才,但以誠信為(wei) 本才是他最大的光彩,“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wei) 輕”,符合觀眾(zhong) 對商人的要求。西魯書(shu) 院楊春早為(wei) 濟寧大儒,教書(shu) 寫(xie) 史,一頭毛驢換一本破縣誌,為(wei) 後世留存文脈;待友仗義(yi) 忠直,每到難事都會(hui) 不計艱險出現相救,特別是對日寇,他挺身而出舍命護碑,巧運古書(shu) 善本挫敗日寇“獵文計劃”,更是當前觀眾(zhong) 心目中傳(chuan) 統文人風骨的寫(xie) 照……人物起來了,不論情節如何反複,正氣始終貫徹始終,確立了全劇的主調。
對傳(chuan) 統價(jia) 值的張揚,還鮮明地體(ti) 現於(yu) 正邪之鬥中正義(yi) 必勝的創作指向上。全劇跨三十年,不同階層人物爭(zheng) 鬥貫穿始終,但“邪不壓正”這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標準,卻生生不滅。在善與(yu) 惡的鬥爭(zheng) 中,善的力量常處於(yu) 危難中,但總會(hui) 起死回生,挫敗惡勢力——這是智的較量,但更彰顯的是義(yi) 的力量:即使一些惡人,也常常在關(guan) 鍵時刻為(wei) 正氣所感,為(wei) 正義(yi) 而犧牲,完成了人生最後的轉折與(yu) 升華。最終,從(cong) 江湖奇俠(xia) 到草根英雄,殊途同歸,共同匯集在反抗外侮的大曆史洪流中,體(ti) 現出正氣、正義(yi) 才是民族希望的曆史邏輯。(雲(yun) 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