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高校科技倫理教育
作者:楊斌(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高校科技倫(lun) 理教育專(zhuan) 項工作組組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wei) 風險的源頭。”高校是科技倫(lun) 理管理的重要主體(ti) ,也是科技倫(lun) 理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教育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科技倫(lun) 理意識、完善科技倫(lun) 理人才培養(yang) 機製、培養(yang) 高素質與(yu) 專(zhuan) 業(ye) 化科技倫(lun) 理人才隊伍的重要使命。
近些年來,我國科技實力迅速提升,創新指數排名連續9年穩步上升,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二,實現了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由“跟跑”到“並跑”乃至在部分領域“領跑”的轉變。但同時,中國學者論文撤稿事件、生物醫學的爭(zheng) 議性實驗等科技倫(lun) 理事件也時有發生。當前國際形勢複雜,不僅(jin) 科技硬實力競爭(zheng) 更加激烈,科技倫(lun) 理治理的“軟實力”也愈加成為(wei) 國家科技競爭(zheng) 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國亟須補齊科技倫(lun) 理這一短板,增強“科技倫(lun) 理競爭(zheng) 力”。其中關(guan) 鍵的一環是加強科技倫(lun) 理教育,實現科技共同體(ti) 乃至更大範圍社會(hui) 麵的科技倫(lun) 理素養(yang) 的本質提升。
歐美國家較早在社會(hui) 發展中遇到科技倫(lun) 理難題,也較早開展科技倫(lun) 理教育探索。高校科技倫(lun) 理教育的核心是將倫(lun) 理責任融入科學工作者的創新研究過程及專(zhuan) 業(ye) 能力之中,而課程是實現這一過程的有效載體(ti) ,高水平科技倫(lun) 理人才隊伍是有效保障。
世界一流大學大都在本科階段的通識教育中,以及本科和研究生的專(zhuan) 業(ye) 教育中開設了倫(lun) 理思辨類課程和科技倫(lun) 理必修課、專(zhuan) 業(ye) 課,普遍設立了“倫(lun) 理通識+專(zhuan) 業(ye) 學科+應用倫(lun) 理”的課程。還有部分高校嚐試在專(zhuan) 業(ye) 課程已有內(nei) 容的基礎上,增添倫(lun) 理的維度,將倫(lun) 理內(nei) 容融入專(zhuan) 業(ye) 課程,如在“導論”課程中增加相關(guan) 倫(lun) 理內(nei) 容,並與(yu) 後續專(zhuan) 題課程中的倫(lun) 理內(nei) 容相互呼應。此外,國外還出現了將科學、技術、政策、倫(lun) 理等要素結合在一起的“混合課程”,成為(wei) 國外開展科技倫(lun) 理教育的一類重要形式。這類課程更多地依靠高校內(nei) 的科學、技術與(yu) 社會(hui) (STS)研究中心,如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科學、技術與(yu) 社會(hui) 中心開設了“生命倫(lun) 理、法律與(yu) 生命科學”“倫(lun) 理、生物技術與(yu) 人類未來”等課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技術與(yu) 社會(hui) 中心的“生命科學與(yu) 生物技術的社會(hui) 研究”課程,倫(lun) 敦大學學院也針對本科生開設有“科學與(yu) 倫(lun) 理”課程。
在師資力量方麵,世界一流高校中將科學與(yu) 法律、哲學、社會(hui) 學等結合的交叉學科機構為(wei) 高校倫(lun) 理教育輸送了源源不斷的人才。這些教師往往是兼具自然科學與(yu) 人文學科背景,對於(yu) 當代前沿科學技術中的倫(lun) 理維度具有較為(wei) 準確的感知與(yu) 深刻的理解,能夠引導學生針對具體(ti) 場景展開思辨討論,在研討科技倫(lun) 理原則的基礎上幫助提升學生在麵對科技倫(lun) 理抉擇時的能力。
總的來看,頂尖高校中科技倫(lun) 理教育的課程設置較為(wei) 完善、課程種類多樣、教學資源積累豐(feng) 厚,並探索出“模塊化”“基於(yu) 敘事”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又有體(ti) 係化的師資人才隊伍加以保障,高校科技倫(lun) 理教育體(ti) 係相對完整。
我國雖已在高校科技倫(lun) 理課程建設與(yu) 教學實踐方麵做出一些有益探索,但遠未形成適合國情和科技發展需要的科技倫(lun) 理教育體(ti) 係。為(wei) 此,加快推進高校科技倫(lun) 理教育,需要著重解決(jue) 以下問題:一是高校中科技倫(lun) 理教育課程設置零散化,往往根據學校或者院係自身特點設置,且課程屬性以選修居多,無法涵蓋所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學科的學生;二是缺乏適合國情的、高標準、成體(ti) 係的可用教材,教授內(nei) 容仍以介紹西方理論為(wei) 主,與(yu) 中國科技發展結合度不夠,表現出的倫(lun) 理思想和立場也較為(wei) 散亂(luan) ;三是缺乏高素質專(zhuan) 業(ye) 人才,高校科技倫(lun) 理教育師資隊伍組成因校而異,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缺少穩定的學術研究支撐,授課內(nei) 容受任課教師影響較大。
加快推進高校科技倫(lun) 理教育,首先要盡快明確高校科技倫(lun) 理課程定位。目前“工程倫(lun) 理”課程已經正式納入工程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公共必修課,科技倫(lun) 理相關(guan) 課程也應明確必修屬性,使之成為(wei)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學生乃至所有高校學生的“必修課”,達到“學完倫(lun) 理再畢業(ye) ”的教學要求,逐步探索將科技倫(lun) 理課程納入思政課程體(ti) 係。其次,要加快形成一批精品教材等教學資源,高校科技倫(lun) 理教育專(zhuan) 項工作組正在組織相關(guan) 院校專(zhuan) 家學者開展教材編寫(xie) 工作。在課程教學之外,有必要針對新興(xing) 前沿科技的倫(lun) 理問題在高校中組織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形成經典案例教學材料,豐(feng) 富教學形式。再次,要成批次、高質量地開展教師培訓,加強科技倫(lun) 理師資隊伍建設,並以加強科技倫(lun) 理專(zhuan) 題研究為(wei) 契機,建立科技倫(lun) 理專(zhuan) 門人才培養(yang) 機製。
本著急用先建的原則,“十四五”期間,高校要在抓緊建設科技倫(lun) 理學主課程的基礎上,抓緊建設針對本科生、生命科學、醫學、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以及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的科技倫(lun) 理課程。要發揮課程思政優(you) 勢,讓深刻蘊含著立德樹人、科技向善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使命的科技倫(lun) 理教育成為(wei) 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亮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