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合群”,是成年人的必備技能?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每天身處喧囂,卻無比孤單。”這句話,曾有人用來調侃自己的“不合群”,形象地說明了內(nei) 心的苦惱。
最近,“合群真的那麽(me) 重要嗎”成為(wei) 網上熱議話題。有人覺得不重要,沒必要去迎合所有人;也有人覺得,在生活中必須合群,不然很可能被孤立。
在生活中,也許不少人會(hui) 有這樣的疑問:“偽(wei) 合群”或“盲目合群”,有必要嗎?
“害怕被孤立,努力去合群”
在職場和生活中,先不談是否“盲目”,“合群”可能是不少人會(hui) 遇到的問題。
早前的熱播劇《女心理師》中,曾講到過一個(ge) 故事:“老好人”小莫有點討好型人格,有人找理由,讓他幫忙做幻燈片。小莫已經下班了,權衡一番,最後還是回複“好的”。
他想融入公司的小圈子,但仍然會(hui) 被排斥,顯得很不合群,同事們(men) 出去唱歌也不帶他。
現實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小月在一家企業(ye) 工作,還是個(ge) 職場“萌新”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合群”問題,“會(hui) 有意識地多參與(yu) 同事們(men) 的活動,即便不感興(xing) 趣,也會(hui) 敷衍一下。”
至於(yu) 原因,她的回答簡單明了,“害怕被孤立。在生活中還好,在職場中如果不能合群,很多好事可能都落不到你頭上。偽(wei) 裝合群,是成年人的必備技能。”
尋找歸屬感
關(guan) 於(yu) “合群”的問題,廣東(dong) 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心理學教授宋廣文表示,作為(wei) 一種社會(hui) 性動物,人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孤獨的生存和活著。
他介紹,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cong) 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所以說,人類有歸屬與(yu) 愛的需要,作為(wei) 個(ge) 體(ti) 而言,往往要把自己歸納到某一個(ge) 群體(ti) 當中。尤其當身處“人情社會(hui) ”中,做到“合群”幾乎是人們(men) 潛意識裏的自我要求。
漂泊在外時,“合群”似乎就顯得特別重要。無論是同學、朋友,還是同事,如果一個(ge) 人在這些小圈子中,和別人的關(guan) 係比較密切,就容易在無形中給自己帶來更多安全感。
圖片來源:網友微博截圖
一定圈層中的社交生活,給人們(men) 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還不止於(yu) 此。比如,擁有一批關(guan) 係較為(wei) 密切的朋友,可以分享快樂(le) 、傾(qing) 訴痛苦,在某種程度上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
換言之,大家追求合群、願意合群,是一種生存的需要,也是發展的需要。
“盲目合群”有無必要?
不過,在生活中也沒必要“盲目合群”,更沒必要為(wei) 了“無效合群”委屈自己。
宋廣文分析,很多合群,不管出於(yu) 本能或者社交需要,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目的性:或者是對工作有幫助,或者是對排解孤獨有效果。
他認為(wei) ,越是成熟,越明白真正的朋友是什麽(me) 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令人感覺舒適的“合群”,實際上是要找到與(yu) 自己三觀一致、興(xing) 趣相近、有利於(yu) 自身發展的圈子。
也有觀點認為(wei) ,當“盲目合群”時,一個(ge) 人可能並不會(hui) 感覺輕鬆,倒不如嚐試消除外界帶來的壓力,活得更自在一些。
因此,盲目“合群”沒必要,低質量的“合群”反而會(hui) 給自身帶來困擾,甚至疲於(yu) 應付。
“孤單”一定很可怕嗎?
人與(yu) 人之間關(guan) 係的建立,往往分為(wei) 不同的層次。
有的若即若離,有的麵和心不和,也有的能做到坦誠相待。關(guan) 係密切與(yu) 否,受到三觀、人品、性格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
“從(cong) 心理學上講,孤獨和孤單不是一個(ge) 概念。簡單來說,孤獨指的是心理上覺得不被接納,也無法有效接納別人。”宋廣文稱。
有些人則天生喜歡獨處,願意一個(ge) 人居住,與(yu) 鄰居、同學交往也不多。看上去形單影隻,但這種生活對他來說也許很愜意,未必覺得孤獨。
換句話說,如果常人眼中的“不合群”沒有從(cong) 生活和心理上引起什麽(me) 不好的效果,那一個(ge) 人完全可以選擇“合群”的量和度,沒必要強迫自己融入興(xing) 趣愛好不相符的某個(ge) 圈子。
“合群好或者不好,需要辯證看待問題。”宋廣文建議,如果覺得自己“不合群”,可以積極開拓興(xing) 趣領域,或者跟家人保持密切的聯係等等,適當學會(hui) 自洽。(應受訪者要求,小月為(wei) 化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