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把功勳寫在大地——袁隆平畫傳》新書長沙首發

發布時間:2022-05-25 13: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沙5月22日電 (付敬懿)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際,《把功勳寫(xie) 在大地——袁隆平畫傳(chuan) 》新書(shu) 在湖南長沙隆平水稻博物館首發,全書(shu) 通過300餘(yu) 幅珍貴圖像資料,全麵再現了“當代神農(nong) ”奮鬥與(yu) 奉獻的一生。

  《把功勳寫(xie) 在大地——袁隆平畫傳(chuan) 》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隆平水稻博物館合力編著,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以畫立傳(chuan) 是袁老生前不曾有過的新形式,該書(shu) 精選的圖像資料種類豐(feng) 富、齊全,包括照片、畫像、手稿、信件等,再現了袁隆平為(wei) 祖國和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不懈奮鬥的輝煌人生。

  《把功勳寫(xie) 在大地——袁隆平畫傳(chuan) 》全書(shu) 以袁隆平一生扮演的各種角色為(wei) 編寫(xie) 邏輯,分為(wei) 學生、家庭一員、科學家、教師、社會(hui) 活動家等專(zhuan) 題,將每一個(ge) 身份中袁隆平的經典影像,配以簡潔準確的文字,用感性直觀的方式講述其從(cong) 生於(yu) 憂患、艱難求學、逐漸走上雜交水稻研究之路、最終成為(wei) “雜交水稻之父”的曆程。

  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陳新文介紹,把袁隆平的經曆、成就和生活結合起來,把袁隆平的形象放到中國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民族發展大背景上加以刻畫,還原一個(ge) 既有深度又溫暖、親(qin) 切、立體(ti) 的科學家形象,不僅(jin) 能讓讀者直觀了解袁隆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的萌芽、生長和收獲的過程,還有利於(yu) 引導讀者學習(xi) 、傳(chuan) 承一代科學家胸懷人民、熱愛祖國、為(wei) 解決(jue) 中國與(yu) 世界的糧食問題而獻身科學的拚搏精神,激發青年一代接力奮鬥,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陳新文表示,《把功勳寫(xie) 在大地——袁隆平畫傳(chuan) 》的策劃、組織和編寫(xie) 得到了袁隆平院士夫人鄧則及其他家屬的大力支持,凝聚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隆平水稻博物館和湖南文藝出版社的工作人員的集體(ti) 智慧,也匯集了新華社、湖南日報等媒體(ti) 單位的熱忱支持。“沒有他們(men) 的幫助,就不會(hui) 有這本書(shu) 的誕生。他們(men) 的每一分努力,也都寫(xie) 在了書(shu) 頁裏。”

  據悉,以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隆平水稻博物館,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ge) 大型水稻博物館,位於(yu) 長沙市芙蓉區瀏陽河畔,於(yu) 2019年9月27日正式開館。博物館以“傳(chuan) 播稻作知識,弘揚農(nong) 耕文化”為(wei) 宗旨,總建築麵積1.8萬(wan) 平方米,展陳麵積約6000平方米,主體(ti) 建築俯瞰為(wei) 五粒金黃飽滿的“稻粒”,寓意五穀豐(feng) 登。(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