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多地布局15分鍾核酸“采樣圈” 我們生活會有啥改變?

發布時間:2022-05-25 14: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張依琳)由於(yu) 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隱蔽性高、傳(chuan) 染性強的特點,常態化核酸檢測被視為(wei) “早發現”疫情的關(guan) 鍵步驟,目前已在全國多個(ge) 城市鋪開。常態化核酸檢測如何開展?為(wei) 何要建15分鍾核酸“采樣圈”?官方對此進行了回應。

  多地布局15分鍾核酸檢測“采樣圈”

  5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召開會(hui) 議強調,要提升監測預警靈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拓寬監測範圍和渠道。5月23日的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再次強調,要完善常態化監測機製,省會(hui) 和千萬(wan) 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方便群眾(zhong) 就近就便進行核酸采樣。

  目前,多個(ge) 城市和地區已經陸續探索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根據本地實際,合理布局15分鍾核酸檢測“采樣圈”。

  5月18日,浙江省召開發布會(hui) 介紹,目前,杭州、寧波等市正探索城區全域常態化核酸檢測機製,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服務圈”。其中,杭州在社區、公共場所、醫療衛生機構等布局了1萬(wan) 個(ge) 便民采樣點。

  常態化核酸檢測需要能力方麵,杭州、寧波、溫州3市均突破萬(wan) 人規模,其中杭州市累計培訓采樣人員6.2萬(wan) 餘(yu) 人,持續加強核酸采樣人員培訓,廣泛動員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

  江蘇無錫投入運行2600餘(yu) 個(ge) 便民核酸采樣小屋,向市民免費開放,方便市民就近、就便進行采樣,全麵提高檢測效率。

  上海啟市以“固定采樣點+便民采樣點+流動采樣點”相結合的方式,優(you) 化常態化核酸采樣點布局,構建“15分鍾核酸服務圈”。

  例如,奉賢區級目前已設置1279個(ge) 核酸采樣點位,其中正式啟用921個(ge) 點位,分為(wei) 335個(ge) 社會(hui) 麵點位,581個(ge) 企業(ye) 點位,5個(ge) 學校點位,構建起了“區—鎮—村居”三級“滿天星”核酸采樣網絡,並進入常態化運轉階段。

  核酸常態化,我們(men) 的生活有哪些改變?

  5月來,核酸檢測常態化成為(wei) 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熱點話題,多地要求普通市民最短48小時、最長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21日,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下發通知,明確河南省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服務指導意見,要求全省居民及其他在豫人員原則上每48小時應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樣(間隔一天采樣一次)。

  北京5月5日起開始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要求快遞等5類風險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醫療機構等4個(ge) 風險場所人員,定點醫院和隔離場所周邊等3個(ge) 風險區域人員共20類重點人群,按照現有規定,分類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篩查。

  此外,在京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及其他社會(hui) 單位人員,每周進行1次核酸檢測。本市區域內(nei) 其他人員,每周進行1次核酸檢測。

  5月17日起,遼寧省大連市常態化核酸檢測采樣點全麵啟用,原則上全市範圍內(nei) 所有居民每周都應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對間隔超過7天未進行核酸檢測人員,“e大連”通行碼將賦“灰碼”提示風險。其中,周二對男性市民采樣檢測,周四對女性市民采樣檢測,周六均可采樣檢測。

  除此之外,部分地區提出,不進行核酸檢測將影響個(ge) 人出行。

  例如,杭州規定,未準時完成的市民將在掃場所碼時彈窗提醒或賦碼,不得進入公共場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北京市規定,5月12日起,進入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及其他社會(hui) 單位、商務樓宇、商場超市、賓館酒店、餐飲飯店等公共場所,須查驗48小時內(nei) 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安徽省蕪湖市5月23日起要求市域內(nei) 所有人員每5天至少進行 1 次常態化核酸檢測。若未按照規定核酸檢測頻次進行核酸檢測,其“核酸檢測證”將由綠色轉為(wei) 灰色。而各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公共場所、公共交通等“核酸檢測證”灰色一律不得進入或乘坐。

  大規模、高投入進行核酸檢測建設是否必要?

  在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zhuan) 員郭燕紅介紹,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檢測“采樣圈”,一方麵有利於(yu) 公眾(zhong) 就近就便接受核酸檢測的服務,同時更有利於(yu) 感染者的早期發現,來提高檢測預警的靈敏度,早期發現疫情,有利於(yu) 疫情的及時控製。

  “核酸檢測能力是對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的一大挑戰。”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此前指出,超大城市具有人口基數大、密度大、流動性大的特點,要落實某一個(ge) 抗疫措施,從(cong) 市級政府到區,再到具體(ti) 落地的街道、居委會(hui) ,需要係統周密、大量資源配置和動員協調才能有效完成。

  麵對越來越多城市推進這一政策,布設這麽(me) 多監測點成本是否過高?二、三線以及縣城來說是否也需要建立?

  23日,郭燕紅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目前,國內(nei) 有多個(ge) 城市和地區都已經陸續探索實施常態化的核酸檢測工作。這些城市都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布局核酸采樣點,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市民能夠就近就便進行核酸檢測。同時又不擠占醫療機構的核酸檢測服務。

  她表示,常態化的核酸檢測,要根據當地的疫情防控的需求來決(jue) 定,絕對不能一刀切。所以,並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鍾的核酸采樣圈,主要是集中在輸入風險較高的省會(hui) 城市以及人口千萬(wan) 級的城市。

  在頻次上,也並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時檢測一次,具體(ti) 的檢測頻次也是要當地根據疫情的發生發展情況和防控的需要來因時因勢確定。(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