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聞分析:為什麽猴痘疫情讓科研人員高度警惕

發布時間:2022-05-25 14:49:00來源: 新華社

  新聞分析:為(wei) 什麽(me) 猴痘疫情讓科研人員高度警惕

  新華社倫(lun) 敦5月24日電 新聞分析:為(wei) 什麽(me) 猴痘疫情讓科研人員高度警惕

  新華社記者郭爽

  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出現後的幾十年來,猴痘疫情很少出現在非洲大陸之外的地區。然而,今年5月以來,全球多個(ge) 非猴痘流行國家報告猴痘病例。

  據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建立的傳(chuan) 染病數據庫統計,截至24日,至少有16個(ge) 非洲之外的國家發現猴痘病例,累計確診170餘(yu) 例,現有疑似病例87例。猴痘疫情突然在非流行國家快速蔓延的態勢,令科研人員高度警惕。

  非流行國家報告病例“不尋常”

  自1970年剛果(金)發現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以來,猴痘主要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區流行。迄今全球報告的多數病例分布在剛果(金)、剛果(布)、中非共和國、尼日利亞(ya) 、喀麥隆等非洲國家。

  然而,自本月初英國出現感染病例以來,非洲以外報告猴痘病例的國家和感染病例數不斷增多,目前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國家猴痘感染情況比較嚴(yan) 重,許多感染者沒有猴痘流行地區旅行史。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表示,在多個(ge) 非流行國家出現與(yu) 疾病流行地區沒有直接旅行聯係的猴痘病例,這是“非典型”狀況。隨著監測的擴大,未來有可能在已報告病例的國家和其他國家發現更多病例。

  英國微生物學和傳(chuan) 染病控製領域知名專(zhuan) 家、東(dong) 英吉利大學醫學教授保羅·亨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盡管近年來非洲每年會(hui) 出現幾千例猴痘病例,但在全球多個(ge) 非猴痘流行國家出現“持續的社區傳(chuan) 播、人際傳(chuan) 播是不尋常的”。

  當前已報告的多數猴痘病例之間似乎沒有明顯聯係,這意味著可能已存在多條社區傳(chuan) 播鏈。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痘病毒小組負責人、流行病學家安德烈婭·麥科勒姆說,猴痘病毒感染通常易被察覺,部分原因是它會(hui) 導致皮膚病變。如果猴痘可以無症狀地傳(chuan) 播,那將特別“令人不安”,因為(wei) 這會(hui) 使病毒更難追蹤。

  與(yu) 天花病毒密切相關(guan)

  猴痘病毒與(yu) 人類曆史上曾肆虐數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親(qin) ”,同屬於(yu) 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1958年,科學家在一組用於(yu) 研究的猴子體(ti) 內(nei) 首次發現這種病毒,當時這些猴子出現“痘狀”傳(chuan) 染病,猴痘病毒因此得名。曾多年研究非洲地區傳(chuan) 染病的亨特教授說:“猴痘是一種已知存在很長時間的病毒,隨著天花被根除,它才成為(wei) 人們(men) 擔心的病毒。”

  研究表明,接種天花疫苗預防猴痘有效率達85%。一些科學家認為(wei) ,自1980年世衛組織宣布根除了天花之後,人們(men) 對猴痘的免疫力也在下降,這是猴痘感染在過去幾十年增多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ya) 新南威爾士大學傳(chuan) 染病學家雷娜·麥金太爾說,自從(cong) 天花被根除以來,對這類病毒免疫力減弱或不具有免疫力的人口每年都在增長。

  對於(yu) 此輪猴痘疫情突然暴發的原因及傳(chuan) 播線索,科學家仍在尋找答案。世衛組織資料顯示,猴痘病毒的西非分支感染病死率約為(wei) 1%,而它的剛果盆地分支感染病死率高達10%,傳(chuan) 染性也更強。19日,葡萄牙研究人員公布了當地檢測到的猴痘病毒的初步基因組數據。數據顯示,當地發現的猴痘病毒與(yu) 西非分支有關(guan) 。

  科研人員說,這仍是一份早期的基因組數據,導致當前疫情的病毒與(yu) 西非分支究竟有多大不同,以及不同國家發現的病毒是否相互關(guan) 聯等問題仍然未知。麥金太爾表示,解答這些問題有助於(yu) 了解猴痘病例突然增多是否源於(yu) 發生了使病毒更容易傳(chuan) 播的突變,以及曆次猴痘疫情是否可追溯到同一起源等。

  是否會(hui) 成為(wei) 大流行

  世衛組織資料顯示,接觸猴痘患者的破損皮膚、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及被汙染物品等有可能被感染,其潛伏期可能長達21天,感染風險最高的是在猴痘患者出現症狀後與(yu) 他們(men) 有過密切身體(ti) 接觸的人群。

  近期出現的病例中,許多感染者是同性戀、雙性戀或其他男男性行為(wei) 者。亨特表示,盡管猴痘“通常是一種不易傳(chuan) 播的疾病,可能不會(hui) 對普通人群構成太大風險,但可以肯定的是,某些人群的感染風險更高”。

  猴痘會(hui) 成為(wei) 下一次大流行病嗎?亨特指出,“事實上,在任何傳(chuan) 染病傳(chuan) 播早期,我們(men) 並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但猴痘病毒“永遠不會(hui) 是新冠病毒”。

  麥金太爾說,新冠病毒是一種進化較快的RNA病毒,其變異株經常能夠避開接種疫苗或早前感染形成的免疫力。而猴痘是由一種相對較大的DNA病毒引起,DNA病毒比RNA病毒更擅長檢測和修複突變,這意味著猴痘病毒不太可能突然進化成易於(yu) 人際傳(chuan) 播的病毒。

  世衛組織表示,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對猴痘的認識並采取全麵措施,及時發現並隔離病例、追蹤接觸者、提供支持性護理等,以限製其進一步傳(chuan) 播。亨特認為(wei) ,控製猴痘疫情的關(guan) 鍵是采取“環形疫苗接種”策略,即“盡可能快地識別每一個(ge) 病例,然後為(wei) 所有密切接觸者接種疫苗”,這也是人類消除天花的方式。他呼籲,各國應加強合作,“在未來一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控製住猴痘疫情,因為(wei) 人類已擁有針對猴痘的非常有效的疫苗”。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