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雲岡石窟的“文保醫生”:“日常問診”為文物“延年益壽”

發布時間:2022-05-26 14:49: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大同5月17日電題:雲(yun) 岡(gang) 石窟的“文保醫生”:“日常問診”為(wei) 文物“延年益壽”

  作者 高雨晴

  “希望通過預防性保護,進一步遏製雲(yun) 岡(gang) 石窟石雕風化,讓它延年益壽,更長久地傳(chuan) 承下去。”雲(yun) 岡(gang) 研究院石質文物保護中心主任閆宏彬說。

  孟夏時節,依山而建的山西大同雲(yun) 岡(gang) 石窟恢宏大氣,靜穆佇(zhu) 立。被稱為(wei) “石鼓寒泉”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雲(yun) 岡(gang) 石窟第一、第二窟正在接受“文保醫生”的“日常問診”。

  雲(yun) 岡(gang) 石窟始建於(yu) 北魏和平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現存主要洞窟45個(ge) ,共計1100多個(ge) 小龕,大小造像59000餘(yu) 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雲(yun) 岡(gang) 造像多基於(yu) 砂岩雕琢,千百年來不斷遭到自然環境的侵蝕,石窟麵臨(lin) 岩體(ti) 、水患、風化等多種病害。近年來,雲(yun) 岡(gang) 研究院經常開展病害調查,雲(yun) 岡(gang) 石窟日常保養(yang) 成為(wei) 常態,“文保醫生”的“出診”次數變得頻繁起來。

  “首先是自身因素,雲(yun) 岡(gang) 石窟所在的武周山體(ti) 為(wei) 黃砂岩,屬於(yu) 湖相沉積,因沉積環境,導致其質地不均勻,層理和裂隙都比較發育。”閆宏彬介紹,其次是溫濕度變化、空氣汙染、降水等外在因素。“特別是在夏季,岩石溫度可達五六十攝氏度,一遇降雨,受溫度驟降影響較大。”

  正在進行保養(yang) 的第一、第二窟位於(yu) 雲(yun) 岡(gang) 石窟最東(dong) 端,因形製、內(nei) 容相似,被稱為(wei) “雙窟”,第一窟內(nei) 叩地可聽到鼓聲,第二窟外有一股細泉,這兩(liang) 窟也被合稱為(wei) “石鼓寒泉”。

  去年11月起,雲(yun) 岡(gang) 研究院石質文物保護中心對上述兩(liang) 個(ge) 洞窟進行現狀調查時,共發現1095處小型病害。

  雲(yun) 岡(gang) 石窟大小造像5萬(wan) 餘(yu) 尊,如何從(cong) 中快速找到一兩(liang) 厘米的病害?該中心工作人員孫波說,在做相關(guan) 調查時,工作人員對每一處病害都會(hui) 進行獨立建檔並用編號標記。

  據了解,這些洞窟常見病害主要為(wei) 起翹。“我們(men) 就用水溶性石灰和修複砂漿,對其進行封火,如起翹情況伴隨強烈的風化的話,還需用新材料等進行預先加固。”閆宏彬介紹。

  “如今,有些洞窟的壁麵已發生明顯變化,有些也出現消失現象,這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閆宏彬認為(wei) ,日常保養(yang)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這一進程。

  經過幾十年努力,雲(yun) 岡(gang) 石窟的穩定性問題基本解決(jue) ,水害得到有效遏製,洞窟保存環境和保護狀態得到改善。目前,雲(yun) 岡(gang) 石窟設置250個(ge) 監測點,實時數字化監測石窟內(nei) 各項環境數據。閆宏彬說,下一步就是從(cong) 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研究性保護轉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