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書 讓孩子了解中國動植物世界
文/本報記者 許舒昕 張覺尹
每個(ge) 民族都有自己的生物世界,古代中國人就建構了華夏生物圈。龜麟龍鳳、魚躍鳶飛、梅蘭(lan) 竹菊……這些生物與(yu) 我們(men) 的民族相處數千年,相互依存,塑造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氣質。
日前,廈門作家蕭春雷新作《艾草先生》《貓的誘惑》出版,分門別類地講述我國曆史上最重要的近百種陸生植物、陸生動物與(yu) 中國人之間的故事。這兩(liang) 本書(shu) 與(yu) 去年已出版的《會(hui) 飛的魚》組成了“華夏生物傳(chuan) 奇”係列叢(cong) 書(shu) ,該叢(cong) 書(shu) 是一套專(zhuan) 門為(wei) 青少年打造的原創人文科普讀物。日前,蕭春雷接受本報記者專(zhuan) 訪,暢談新作的構思及寫(xie) 作過程的感悟。
記者:談談這兩(liang) 本書(shu) 的寫(xie) 作緣由?
蕭春雷:去年我在鷺江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寫(xie) 海洋生物的書(shu) 《會(hui) 飛的魚》,是麵向少兒(er) 讀者的。出版後反響不錯,孩子們(men) 都很喜歡。出版社問我能不能再寫(xie) 寫(xie) 動物和植物?我應允了。20年前,我出版過一本《文化生靈——中國文化視野裏的生物》,便抽出其中一些篇目進行改寫(xie) ,於(yu) 是又有了《貓的誘惑》和《艾草先生》,加上去年出版的《會(hui) 飛的魚》,正好形成一套“華夏生物傳(chuan) 奇”,分別講述動物、植物、海洋生物的故事,每本書(shu) 都是18篇。
記者:如何來理解“華夏生物傳(chuan) 奇”?您希望通過這套叢(cong) 書(shu) ,向讀者傳(chuan) 遞什麽(me) ?
蕭春雷:去年動筆寫(xie) 作《貓的誘惑》時,我當了爺爺。我感到遺憾,對我的孫子來說,野生華南虎已經成了傳(chuan) 說,而我年輕時曾在深山老林裏與(yu) 華南虎不期而遇過。中國古代留下了很多傳(chuan) 說動物,例如龍、鳳、麒麟等,很多科學家否認這些生物的存在。我想,若幹年後,當所有的老虎都已絕跡,隻剩下渺遠的傳(chuan) 說,會(hui) 不會(hui) 也有人來否認老虎的存在?我的創作初衷就是為(wei) 小讀者建構日漸殘破的“華夏生物圈”,引領他們(men) 了解華夏生物世界,進而讀懂中國燦爛的文明。
還有些植物,例如桑樹,全世界都有,但在中華農(nong) 耕文化發展進程中,它占據了獨特地位,因為(wei) 我們(men) 是種桑養(yang) 蠶、紡織絲(si) 綢的民族。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命運和傳(chuan) 奇。我有意選擇最常見的一些草木,講述它們(men) 如何被我們(men) 的文明看見、認識、欣賞和利用的故事。
記者:您為(wei) 寫(xie) 作這兩(liang) 本書(shu) 做了哪些功課?
蕭春雷:寫(xie) 這兩(liang) 本書(shu) 很不容易。書(shu) 中涉及的每一個(ge) 物種,我都查閱了很多學術論文,閱讀相關(guan) 古籍文獻,提煉出某個(ge) 主題。我試圖立足於(yu) 現代生物學,去理解中國古人的觀念和智慧,重建傳(chuan) 統中國的生命景觀。兩(liang) 本書(shu) 都延續了《會(hui) 飛的魚》的寫(xie) 作風格,為(wei) 了適合兒(er) 童閱讀,增加科學性,我做了大幅度改寫(xie) ,部分篇章幾乎是重寫(xie) 。
這套書(shu) 還收錄了曆代眾(zhong) 多名家繪製的相關(guan) 名畫,力圖以圖像的形式表達生物的文化意義(yi) 。還邀請了廈門晚報社美編劉哲姝繪製彩色插畫,以奇幻、浪漫、絢美的現代畫風,展現華夏生物圈的瑰麗(li) 景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