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短視頻搭建起傳播“橋”

發布時間:2022-05-30 16:47:00來源: 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短視頻搭建起傳(chuan) 播“橋”

  【文化評析】

  一個(ge) 現象近日成為(wei) 熱點:某社交媒體(ti) 平台“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賬號視頻播放量突破1億(yi) 次,其中播放量最高的單條視頻,時長僅(jin) 為(wei) 22秒。

  隨著新媒體(ti) 業(ye) 態的發展,紙媒轉向“指媒”、世界變為(wei) “視界”,用戶的媒介使用時間越發碎片化,對外傳(chuan) 播事業(ye) 與(yu) 互聯網、短視頻的結合已是大勢所趨。縱觀近年來對外傳(chuan) 播短視頻的發展,在文化提煉、故事語態、技術革新、形式創新與(yu) 自信表達等方麵,均已湧現出代表性案例。

  “文化精髓勝過萬(wan) 語千言。”推動中華文化既入鄉(xiang) 隨俗又入情入理,就不能停留在舞獅子、包餃子、寫(xie) 大字上,更要提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可供文明互鑒的成果。在海外社交媒體(ti) 平台,眾(zhong) 多有關(guan) 中華美食、古風服飾、自然風光的短視頻頗具傳(chuan) 播力,其中不乏身在中國的“洋網紅”參與(yu) 其中。北京冬奧會(hui) 更是一次文化“共情力”的集中展示:開幕式直播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一詩一畫中盡顯中式浪漫、人類情懷;比賽階段,各國人民都能“一目了然”的調酒機器人、住宿設施、防疫物資、誌願者的笑臉、“一墩難求”的短視頻被各國運動員自主發出,有效減輕了“文化折扣”現象,國際傳(chuan) 播也因此展現出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更具當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精髓。

  “一個(ge) 故事好過一打道理。”從(cong) 毛澤東(dong) 同誌向美國記者斯諾、史沫特萊等人講述“延安故事”,到當今在國際上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是對外傳(chuan) 播的基本方法。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的《當一天中國人》是一檔文化碰撞職業(ye) 體(ti) 驗類微紀錄片,邀請外國友人來到不同城市當一天職業(ye) 人士。視頻裏,委內(nei) 瑞拉小夥(huo) 跨越半個(ge) 地球來到達祖小學支教、德國說唱歌手做起了快遞員、澳大利亞(ya) 小哥在都江堰成為(wei) 一名護河工……各國來華人士通過母語表達融入中國發展的真切體(ti) 驗,向世界展現了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

  “技術革新賦能傳(chuan) 播效果。”《一杯咖啡裏的脫貧故事》由中國好故事數據庫與(yu) 複興(xing) 路上工作室聯合製作。3分34秒的短視頻在海外社交平台播放量超l億(yi) 次。隨後15秒精華版亮相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引發新一輪熱潮。影響力是技術賦能的結果:主創團隊將人工智能與(yu) 大數據挖掘技術前移至創意策劃環節,通過反向爬取海外搜索引擎中有關(guan) “中國”“減貧”等數據,運用知識圖譜技術深挖數據間的關(guan) 聯,匹配出一批搜索量大、關(guan) 注度高,並和扶貧事業(ye) 高度關(guan) 聯的備選選題,將海量數據變為(wei) 選題策劃的堅實依據。

  “形式創新驅動語態變革。”新華社短視頻節目《迪邇秀》以“國社小姐姐”脫口秀的形式開展對美輿論鬥爭(zheng) 。其中,《中美抗疫對比》海內(nei) 外平台觀看量超過4億(yi) 次,互動評論量達2400萬(wan) 。視頻以音樂(le) 劇形式梳理中美抗疫時間線,將中國團結一心、生命至上的抗疫行動與(yu) 美國抗疫失敗、劣跡醜(chou) 行融入犀利的歌詞,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理念的優(you) 勢一目了然。

  “自信表達彰顯國際話語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升,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的差距正在縮小,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必要之時需要亮劍發聲。2019年美國FOX商業(ye) 頻道主播翠西·裏根宣揚“對華經濟戰”言論,中國國際電視台隨即在推特賬號推出短視頻《中國不會(hui) 接受不平等條約》,有理、有據、有節地駁斥了對方的不實言論。此視頻全球觀看量超3000萬(wan) 次,路透社、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等西方主流媒體(ti) 爭(zheng) 相報道。

  當前,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強國際話語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加快構建中國話語、打造融通中外的新語態時不我待。用好短視頻創作、加速對外傳(chuan) 播創新,才能更好地立足本國國情,講好當代中國的“理”;也充分尊重認識差異,過好國際傳(chuan) 播的“橋”。

  (作者:呂帆,係北京大學融媒體(ti) 中心音視頻辦主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