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月餅包裝將進一步“瘦身”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端午臨(lin) 近,粽子熱銷。不過,誇張的包裝和價(jia) 格,讓人卻步。
2021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會(hui) 同工信部等部門修訂了《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強製性國家標準,對糕點、酒類、茶葉、飲料、保健食品等31類食品和16類化妝品的包裝做了更嚴(yan) 格的規定,防止過度包裝。
2022年5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修訂版《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標準的第1號修改單。這次修改的內(nei) 容涉及兩(liang) 個(ge) 傳(chuan) 統佳節的主角——粽子和月餅。
“與(yu) 其他食品相比,粽子、月餅的過度包裝問題仍相對突出,存在包裝層數過多、包裝空隙過大等問題,個(ge) 別甚至還存在使用貴重材料、混裝高價(jia) 值的商品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對月餅和粽子包裝要求再細化、再加嚴(yan)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表示。
重顏值輕品質不可取
過度包裝有哪些?很多消費者能說出不少——包裝的層數過多,大盒套小盒,拆了半天,才能看到廬山真麵目;包裝的空隙過大,碩大的包裝盒裏東(dong) 西寥寥;包裝的成本過高,紅木盒、精鐵盒、鑲金盒、獸(shou) 皮盒……豪華的材質、“高貴”的設計。
“這種現象在粽子、月餅、蜂產(chan) 品、茶葉、酒類等禮盒裝食品表現得尤為(wei) 突出,有的企業(ye) 甚至舍本逐末,重顏值輕品質,群眾(zhong) 反映十分強烈。”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chan) 司副司長黃敏坦言,“安全實用、節約資源、綠色簡約、消費友好”的食品包裝理念還沒有成為(wei) 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普遍的行動自覺。
2021年,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開展商品過度包裝監督抽查發現,蜂產(chan) 品、茶葉的過度包裝問題發現率超過20%,方便食品、糖果製品的過度包裝問題發現率在10%-20%之間,乳製品、糕點、固體(ti) 飲料、肉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chan) 品等5種食品的過度包裝問題發現率約在10%。
過度包裝所增加的成本,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月餅的包裝越來越誇張,價(jia) 格也越來越貴,都快吃不起了。”這是一位網友的吐槽,代表了許多人的聲音。
“過度包裝既浪費了資源能源,又增加了消費者負擔,產(chan) 生的包裝廢棄物更是對環境造成了汙染,需要加以規範和引導。”劉洪生說。
新國標將於(yu) 8月15日開始實施
早在2009年,我國就製定了《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在限製食品和化妝品過度包裝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過度包裝問題並未得到徹底遏製。
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會(hui) 同工信部等部門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要求食品中的糧食及其加工品不應超過三層包裝,其他食品和化妝品不應超過四層包裝。同時,極大地簡化了商品過度包裝的判定方法。消費者隻需要查看商品本身的重量或體(ti) 積,並測量最外層包裝的體(ti) 積,通過計算就可以初步判定商品是否存在過度包裝問題。
不過,監管部門後來發現,對於(yu) 粽子和月餅這兩(liang) 類常作為(wei) 佳節禮品的食品而言,上述要求還不夠嚴(yan) 格,過度包裝問題仍然存在。
為(wei) 了讓粽子、月餅的包裝進一步“瘦身”,市場監管總局會(hui) 同工信部等部門對這個(ge) 修訂還不到一年的標準再次進行了修改,即第1號修改單——
一是減少包裝層數,將粽子和月餅的包裝層數從(cong) 最多不超過四層減少為(wei) 最多不超過三層。二是壓縮包裝空隙,將月餅的必要空間係數從(cong) 12降低為(wei) 7,相當於(yu) 包裝體(ti) 積縮減了42%;粽子的必要空間係數從(cong) 12降低為(wei) 5,相當於(yu) 包裝體(ti) 積縮減了58%。三是降低包裝成本,銷售價(jia) 格100元以上的月餅和粽子的包裝成本占銷售價(jia) 格的比例從(cong) 20%調減為(wei) 15%,銷售價(jia) 格100元以下的月餅和粽子的包裝成本占比為(wei) 20%,並要求包裝材料不得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四是嚴(yan) 格混裝要求,月餅不應與(yu) 其他產(chan) 品混裝,粽子不應與(yu) 超過其價(jia) 格的其他產(chan) 品混裝。
修改單的實施日期為(wei) 今年8月15日,這意味著過度包裝的粽子和月餅很快就要下架。“希望今年中秋月餅包裝能夠更加簡約、實惠,讓消費者和全社會(hui) 眼前一亮。”劉洪生說。
對過度包裝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銷售環節全鏈條查處
有了更嚴(yan) 格的標準,關(guan) 鍵是要執行。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不符合強製性標準的產(chan) 品,不得生產(chan) 和銷售。
劉洪生呼籲,企業(ye) 麵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不應再耗時費力把心思花在精心包裝的“麵子”上,應該在提升產(chan) 品品質、花樣和口味等“裏子”上用心思、下功夫、求突破。
“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應當主動作為(wei) 、履行責任,認真開展自查,嚴(yan) 格執行國家強製性標準,優(you) 化產(chan) 品包裝設計,加強包裝材料管理,強化供應商審核,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管控水平。”黃敏強調。
4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組織中國食品工業(ye) 協會(hui) 、中國酒業(ye) 協會(hui)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hui) 、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ye) 協會(hui) 、中國乳製品工業(ye) 協會(hui) 、中國飲料工業(ye) 協會(hui) 、中國肉類協會(hui) 、中國蜂產(chan) 品協會(hui) 、中國植物油行業(ye) 協會(hui) 、中國糧食行業(ye) 協會(hui) 等10家食品行業(ye) 協會(hui) ,以及148家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向食品行業(ye) 發出倡議並向社會(hui) 公開承諾率先執行國家強製性標準,做抵製食品過度包裝的實踐者。
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已將過度包裝執法納入2022年民生領域“鐵拳”行動進行部署,統籌全國市場監管執法力量進行打擊。尤其是對月餅、茶葉、保健品、化妝品等商品,監管部門將加大抽檢、網絡監測、廣告和價(jia) 格監管力度。
“對於(yu) 過度包裝違法行為(wei) 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以點連線帶麵,對生產(chan) 銷售環節進行全鏈條查處,依法納入信用懲戒機製。”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南軍(jun) 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