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真正“出力流汗”的勞動課什麽樣

發布時間:2022-05-31 11:0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勞動課進入新課標,“5-6年級學生要會(hui) 做2-3道家常菜”上熱搜——

  真正“出力流汗”的勞動課什麽(me) 樣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今天我嚐試了用‘磁力吸’擦玻璃。起先擦得不得法,玻璃越擦越花,後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逐漸掌握了力度、速度和方向,從(cong) 高到低、從(cong) 左到右,有規則地慢慢移動,哇!玻璃變得明亮又幹淨。我還總結了個(ge) 小tip(竅門):‘磁力吸’泡水裏清洗時可別讓它們(men) 合在一起,否則很難分開。”寧波市四眼碶小學學生劉子莘完成家務勞動後,在日記中記錄下所思所感。

  隨著教育部《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公布,單獨設立的勞動課即將出現在秋季學期中小學生的課表裏,讓學生和家長有了新的期待。真正能“出出力,流流汗”的勞動課應該怎麽(me) 開?師資如何調配,場地如何選擇,家校社三方如何配合聯動?和四眼碶小學一樣,中小學校管理者和老師們(men) 麵臨(lin) 新課題。

  一問 每周不少於(yu) 1課時,課程如何安排

  觀看中國結作品、總結對中國結的認識、實物投影、課件演示、實物演示講解編製方法、總結對比“吉祥結、玉米結”的相同與(yu) 不同……四眼碶小學六年級勞動課教師以“打中國結”為(wei) 主題設計了一份勞動課教案。

  新課標提出,中小學勞動、信息科技教學內(nei) 容及所占課時,將從(cong)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勞動課將單獨占有每周不少於(yu) 1課時的時間。那麽(me) ,上課學什麽(me) ?

  “對於(yu) 打結、係垃圾袋等操作性比較強的內(nei) 容,我們(men) 圍繞教材任務展開,比如先給學生看小視頻示範,再 用半節課時間讓孩子們(men) 進行練習(xi) ,然後互相點評,學習(xi) 反饋;有一些相對複雜的,在一堂課時間內(nei) 完不成,就會(hui) 布置家庭作業(ye) ,下一節課請同學們(men) 做成果展示,分享體(ti) 會(hui) ,大家互相學習(xi) 。”四眼碶小學副校長朱曉莉說。

  同時,朱曉莉告訴記者,浙江省已經有了統一的勞動課教材,但並未提供相應教學參考材料。“所以我們(men) 學校老師以年級為(wei) 單位集體(ti) 備課,最後生成一份年級共享的勞動教案。畢竟這是一門新課程,有了這樣一份教學計劃,大家上課就有據可依了, 不會(hui) 偏離整體(ti) 目標。”

  湖南省祁東(dong) 縣啟航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製學校,這裏的孩子們(men) 每周要上兩(liang) 節勞技課,每天17:50到18:30為(wei) “生活勞動指導時間”。小學部校長賀娟娟展示了一份課表,周一為(wei) 家政課、宿舍個(ge) 人整潔,周二、三、五、日做班級田地管理,周四班級衛生整潔,周六全校衛生大清掃。

  “學校87%以上的學生是留守兒(er) 童,小學就寄宿在校。為(wei) 培養(yang) 生活自理能力,家政課會(hui) 包含個(ge) 人整潔、房間整理、烹飪基礎等內(nei) 容,學校生活老師指導學生洗衣服、縫扣子,縫製布袋、墊子,鍛煉孩子手、腦、眼的協調能力。”賀娟娟介紹,今年學校建成了占地約40畝(mu) 的農(nong) 耕文化基地,每個(ge) 班都有一塊或大或小的田地,每周勞技課上,教師教學生種植蔬菜,比如西紅柿、黃瓜、南瓜、茄子,以及一些常見的花草植物。“等到了能收獲食用的時候,學生將所種蔬菜采摘後送到學校食堂,午餐就能吃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了。”

  “開設專(zhuan) 門的勞動課,其實主要是為(wei) 了發揮帶動引領作用,”東(dong) 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趙剛表示,“勞動教育課程設計可以同各學科內(nei) 容有機結合。正如國外一位知名數學教師的經驗,她講幾何課先不講定理,而是帶領孩子們(men) 蓋木屋子,過程中涉及怎麽(me) 丈量、三角形有什麽(me) 特性等幾何知識,一邊蓋屋子一邊講解知識,課程生動有趣不枯燥。勞動教育還要充分發揮校園的學習(xi) 場地作用,例如學生教室、宿舍、食堂、花園等,都可以變成勞動教育的場所。”

  二問 學生勞動誰來指導

  單獨開設勞動課程,師資如何調配?朱曉莉告訴記者,出於(yu) 方便統籌、組織開展相關(guan) 活動的考慮,學校的勞動課大多由班主任兼課。“每個(ge) 老師有總課時要求,如果帶了勞動課,有可能別的課就不用兼了。配備專(zhuan) 職上勞動課的老師,我們(men) 條件還不具備。”

  “現在提倡培養(yang) 專(zhuan) 兼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專(zhuan) 業(ye) 化的師資培養(yang) 是必要的,然而針對目前情況,很可能一段時間內(nei) 還是以兼職和社會(hui) 力量為(wei) 主。學校可以用增設社會(hui) 工作崗位的機會(hui) 引入社會(hui) 師資,還可充分動用家長力量,因為(wei) 家長往往是社會(hui) 方方麵麵的專(zhuan) 業(ye) 人士,可以豐(feng) 富學生的職業(ye) 體(ti) 驗。”趙剛表示。

  “我認為(wei) ,僅(jin) 靠班主任和兼課教師難以滿足勞動教育專(zhuan) 業(ye) 化的要求。據我了解,一些師範類院校、綜合性院校的教育學院已經開始開設供學生選修的勞動教育專(zhuan) 業(ye) 課,勞動關(guan) 係學院等學校已經開始了培養(yang) 勞動教育專(zhuan) 門師資的探索。長期看,越來越多師範院校會(hui) 建設相應專(zhuan) 業(ye) ,補充專(zhuan) 職化人才;而在短期內(nei) ,應當充分調動教研人員的力量,並拿出相應資金做好師資培訓。”吉林省教育廳科學育兒(er) 指導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專(zhuan) 家組成員趙士英說。

  “教師很重要,家長同樣必不可少。”趙剛認為(wei) ,學校勞動課教授的內(nei) 容是組織化的,而針對學生個(ge) 性化、特色化的指導其實更多發生在家庭裏。“ 如果沒有家庭的真正理解和配合,勞動教育在學校永遠是‘走形式’的,因為(wei) 家庭才是生活教育的主陣地。然而,目前很多家長還不清楚如何指導孩子開展勞動、愛上勞動,所以,學校應通過家長會(hui) 、家長學校等方式引導和啟發家長,讓他們(men) 意識到,家務勞動中的很多內(nei) 容就是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的‘好教材’。”

  “民以食為(wei) 天,飲食文化是一個(ge) 人自我身份認同和家庭身份認同的一部分。”賀娟娟介紹,寒暑假及月假,啟航學校學生會(hui) 在家長指導下學習(xi) “下廚”。從(cong) 製定烹飪計劃到洗菜、切菜、做菜、調味,再到餐後清潔收納……通過實踐,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煮、炒等烹飪技巧,學會(hui) 蒸米飯、做西紅柿炒蛋等簡單飯菜,學會(hui) 合理地使用水、電、天然氣、洗滌用品等資源,形成良好的行為(wei) 習(xi) 慣,積極承擔在家庭中的責任。

  記者注意到,新課標發布後,“烹飪納入中小學勞動課程”上了熱搜,有的家長歡迎,說疫情下學習(xi) 基本生活技能“很有用”;但也有人認為(wei) “小學生學做飯太早”,一方麵是擔心用火用電、煤氣安全等問題,一方麵則是認為(wei) 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科學知識有限,隻能單純模仿而無法明白背後的原理。

  家長如何做好學生勞動課“第二老師”,才能既不“一手包辦”,讓孩子真正掌握本領技能、養(yang) 成勞動觀念,又能兼顧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能力限度?趙剛認為(wei) ,家長需遵循“認知—參與(yu) —陪伴—獨立”這一過程,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完成勞動任務。“首先是‘認知’,例如家長一邊做飯一邊給孩子講解食材如何處理;然後是參與(yu) ,例如叫孩子幫忙擇菜、剝蒜等;第三是‘陪伴’,看著孩子自己完成一些步驟並及時指導。這樣,到了初高中階段,孩子完全能獨立完成全部步驟。所以,讓小學生學煮飯並不意味著直接教他們(men) ‘掄大勺’。”

  三問 社會(hui) 資源配套如何跟上

  勞動教育的場地不隻在校門、家門裏。新課標提出,應關(guan) 注課外、校外勞動實踐體(ti) 驗的有效拓展,充分利用課外校外勞動實踐場所,自主開發項目,滿足多樣化的勞動實踐需要,豐(feng) 富勞動實踐體(ti) 驗,讓學生養(yang) 成良好的勞動習(xi) 慣和品質,深化對勞動價(jia) 值的理解。

  “新課標的10個(ge) 任務群分為(wei) 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an) 勞動、服務性勞動,其實各自有不同的育人目標指向。”趙士英表示,日常生活勞動解決(jue) 的是如何自立自強的問題,生產(chan) 勞動培養(yang) 勞動創造價(jia) 值、有勞才能有所得的意識,而服務性勞動則致力於(yu) 改善人與(yu) 人之間關(guan) 係,培養(yang) 學生的社會(hui) 責任感和擔當意識。“所以勞動教育離不開‘走出去’的實踐。”

  “今天我們(men) 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國港口博物館,最有意思的是古人造船的勞動場景,他們(men) 把一根大木頭挖空,成為(wei) 一隻獨木舟。還近距離體(ti) 驗了科研人員修複古船的水下考古過程,真是收獲好多。”四眼碶小學“陽光小隊”隊員陳子彬對一次勞動主題研學印象很深,他和同學們(men) 在記錄本上工工整整地寫(xie) 下了三個(ge) 問題:以前的人是如何發明潛水服的?鄭和航船究竟去了哪裏?修理中心是如何修複200年前的“小白礁1號”的?

  朱曉莉告訴記者,為(wei) 豐(feng) 富勞動教育形式,學校還為(wei) 每個(ge) 年級設立了兩(liang) 個(ge) 校外實踐基地,每學期開展一次實踐活動。“例如二年級的‘食品 健康飲食’主題,我們(men) 和鄞州區工商質檢新河所開展共建,三年級‘環保 垃圾分類’主題,和城管分類辦共建,兩(liang) 個(ge) 單位都成為(wei) 我校法治安全與(yu) 職業(ye) 體(ti) 驗勞動實踐基地。”

  然而,朱曉莉也談到勞動課外實踐資源拓展方麵的局限。“目前開展的不少活動是和研學機構達成協議後進行,根據主題選擇研學機構已有線路裏能夠匹配的內(nei) 容,這樣雖然便於(yu) 組織實施,但也有缺憾:一是不少活動僅(jin) 停留在參觀和體(ti) 驗層麵,缺乏長期性、體(ti) 係性,總感覺有點零敲碎打,效果並不明顯;二是城市學生缺乏的農(nong) 林方麵勞動項目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基地和對口單位,所以,讓孩子們(men) 真正出力流汗、充分體(ti) 會(hui) 勞動艱辛的去處仍然稀缺。”

  “下一步,首要的是加強勞動教育的基本建設,如設計好課程指導手冊(ce) 、家長指導指南等;其次要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即使是鄉(xiang) 村學校,也要建好勞動教室;第三是地方黨(dang) 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統籌,讓更多的社會(hui) 場所向學校開放,有規劃地建設勞動教育基地,也可以調動民間力量參與(yu) 。”趙士英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