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對話與傳承成為兒童文學的時代主音

發布時間:2022-06-06 10:43:00來源: 光明日報

  【光明書(shu) 話】

  兒(er) 童文學是麵向兒(er) 童的文化建設中的基礎部分,它承擔著滿足兒(er) 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價(jia) 值功能。21世紀以來,我國原創兒(er) 童文學事業(ye) 取得長足進步,在童書(shu) 出版市場持續穩定發展的背景下,近年來原創領域出現的一個(ge) 重要變化是對重大社會(hui) 主題的關(guan) 注,對兒(er) 童文學社會(hui) 價(jia) 值使命的強化與(yu) 引領,這一趨勢是新時代兒(er) 童文學價(jia) 值觀念很典型的特征。

  

  給孩子讀什麽(me) 深刻寄寓著家庭及社會(hui) 對兒(er) 童的成長期盼。新時代的兒(er) 童文學作家們(men) 對兒(er) 童發展越來越持有機的認識:真正的兒(er) 童本位是一種尊重兒(er) 童向上生長的訴求、為(wei) 他們(men) 打開更大的生活麵、認同並支持他們(men) 參與(yu) 火熱社會(hui) 生活實踐的本位,是一種悅納兒(er) 童的激情與(yu) 衝(chong) 動、引領他們(men) 邁向更廣闊的世界、幫助他們(men) 建設與(yu) 世界關(guan) 係的本位。真正的兒(er) 童本位是能動的、發展的、開放的本位,其核心的價(jia) 值追求是引導兒(er) 童將自我人生理想的實現完全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ye) ,自覺關(guan) 注人類前途命運,努力成為(wei) 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這樣的價(jia) 值理想需要優(you) 秀的兒(er) 童文學作品做出積極引領。

  2021年著名編劇曾有情發揮他曾在西藏軍(jun) 區工作積累的文學資源優(you) 勢,為(wei) 孩子們(men) 寫(xie) 作了一部極富傳(chuan) 奇色彩的兒(er) 童小說《金珠瑪米小紮西》。這部以西藏戍邊軍(jun) 旅生活為(wei) 題材的作品,因了小紮西兒(er) 童形象的精彩塑造,成為(wei) 兒(er) 童文學重大題材寫(xie) 作的典範之作。作品寫(xie) 的是在雪崩中失去父母、被解放軍(jun) 營救了的小紮西,如何被軍(jun) 營文化感召、立誌成為(wei) 一名戍邊戰士而奮發努力並經曆各種挫折的故事。處身於(yu) 和平年代,今天的孩子們(men) 離嚴(yan) 酷的戰爭(zheng) 距離很遠,他們(men) 的生活多數時候被束縛在校園與(yu) 家庭窄狹封閉的生活空間中,被機械的知識學習(xi) 與(yu) 功利主義(yi) 的升學所捆綁,孩子們(men) 欲獲得精神自由,自救的主要方式指向了網絡與(yu) 電子遊戲,無邊的、蕪雜的、無厘頭的快餐文化悄無聲息地侵蝕著青少年的肌體(ti) 。因此,兒(er) 童的文化消費產(chan) 品更需要先進文化的引領。

  情節與(yu) 人物是吸引兒(er) 童閱讀最關(guan) 鍵的兩(liang) 個(ge) 要素,這是成人為(wei) 兒(er) 童配置精神資源時最需要關(guan) 注並掌握的文學創造能力。隻有在情節與(yu) 人物上實現了與(yu) 兒(er) 童讀者的對話與(yu) 共情,作者才算是找到了打開兒(er) 童心靈之門的鑰匙,能夠帶領他們(men) 進入更為(wei) 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這兩(liang) 個(ge) 要素在故事世界中究其本質看是“誰在幹”與(yu) “怎麽(me) 幹”的問題。曾有情擅長編劇,他的《金珠瑪米小紮西》在人物塑造與(yu) 情節設置上都很見功力。全篇以小紮西的觀察視角與(yu) 心理體(ti) 驗寫(xie) 活哨所生活,將革命樂(le) 觀主義(yi) 與(yu) 童真浪漫主義(yi) 精神高度融合,讓綺麗(li) 的西藏自然風情與(yu) 嚴(yan) 明友愛的軍(jun) 旅生活交相呼應,始終突出小紮西的行動性、能動性與(yu) 自主性,以小紮西的精神意誌與(yu) 理想信仰去漸進代入宏大社會(hui) 主題,在溫暖、陽光、透明的質地中實現兒(er) 童性、成長性、社會(hui) 性的自然融通,這是作品設計非常成功的方麵。

  一段時間以來,兒(er) 童文學已經適應了關(guan) 注孩子們(men) 具體(ti) 而微的現實生活,寫(xie) 寫(xie) 校園、家庭、孩子身邊的人與(yu) 事,近距離的題材特征確實起到了與(yu) 兒(er) 童對話的基礎作用,但其中也麵臨(lin) 著藝術視野格局不高、思想創造力受限、作品內(nei) 容空載等影響原創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問題。近些年在創作與(yu) 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原創兒(er) 童文學普遍表現出題材麵突圍、拉大時空距離、擴容思想含量這樣的價(jia) 值追求。

  2021年著名導演孟奇與(yu) 童書(shu) 、繪本作家楊飛創作的《馬蘭(lan) 的孩子》也是一部非常值得關(guan) 注的作品。兩(liang) 位作家將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原子彈試驗這一重大政治事件引入兒(er) 童文學,以馬蘭(lan) 基地祖國核事業(ye) 發展的探路者及他們(men) 的孩子為(wei) 敘事中心,寫(xie) 出了中國曆史上最偉(wei) 大、最雄壯的蘑菇雲(yun) 升騰而起的曆史進程。作品謳歌的是“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共和國英雄,馬蘭(lan) 的孩子參與(yu) 見證了父輩創造的曆史輝煌,作者以他們(men) 的視角、他們(men) 的故事來講述馬蘭(lan) 精神,傳(chuan) 承馬蘭(lan) 精神,讓“戰略和平”的政治概念在當今孩子們(men) 心中可觸、可感、可知、可踐行,是這一部充滿蕩氣回腸與(yu) 童真盎然之氣的兒(er) 童文學所追求的藝術宗旨。

  

  成長是兒(er) 童文學永恒的母題,但基於(yu) 兒(er) 童文學的文化實踐與(yu) 意識形態屬性,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任務與(yu) 內(nei) 涵是有顯著差異的。成長的內(nei) 驅力獲得與(yu) 自然與(yu) 人文環境息息相關(guan) ,尤其來自父母、家庭、成人社會(hui) 、朋友之間的影響與(yu) 激勵。近來原創兒(er) 童文學對兒(er) 童成長問題的思考更為(wei) 理性全麵,為(wei) 兒(er) 童創造合宜的成長環境、不簡單孤立地對兒(er) 童提出成長要求、成人的精神麵貌就是孩童的成長樣子等這些理念更為(wei) 作家們(men) 所認同。一個(ge) 顯而易見的道理是,孩子的任何問題根子都在成人世界。

  由是兒(er) 童文學在處理兒(er) 童與(yu) 成人的關(guan) 係問題上變得更加成熟自然。成長不是一個(ge) 孤立抽象的命題,成長不是兒(er) 童獨立完成的一個(ge) 平麵問題,成長的能量是兒(er) 童具體(ti) 從(cong) 環境中獲得的,成長是一個(ge) 緊密牽動於(yu) 整體(ti) 社會(hui) 係統的複雜工程。兒(er) 童文學沒有任何理由對成長路徑做簡化與(yu) 避重就輕的處理,唯有客觀真實地將兒(er) 童的成長還原至社會(hui) 結構中,唯有讓兒(er) 童有更多機會(hui) 接觸體(ti) 驗廣闊的現實人生,在此過程中成人做出積極的價(jia) 值引領,成長的實施與(yu) 完成方才是踏實有力的。事實上兒(er) 童文學的真正難點也就在於(yu) 它在建造一座有效的橋梁,一座努力打通兒(er) 童世界與(yu) 成人世界而充滿美感與(yu) 堅實力量的橋梁,借由它,兒(er) 童被成功引渡至理想的社會(hui) 化狀態。

  新銳兒(er) 童文學作家於(yu) 瀟湉近期出版的《冷湖上的擁抱》中的主人公孟海雲(yun) 是一名初二女生,正處於(yu) 青春期關(guan) 鍵年齡段,同時又遭遇家庭變故,不得不麵對離開熟悉的南方生活環境而來到條件艱苦的大西北的現實以及自幼起便橫亙(gen) 在父母之間、母親(qin) 與(yu) 爺爺家族之間的矛盾。阻滯青少年順利成長的內(nei) 外因素很複雜,青少年心理問題當下也愈來愈突出,兒(er) 童文學作家的使命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們(men) 尋找精神資源,幫助他們(men) 增強生活實踐能力與(yu) 生存智慧,找到打開新生活大門的鑰匙。於(yu) 瀟湉很懂兒(er) 童心理與(yu) 兒(er) 童教育,她的作品心理描寫(xie) 非常細膩,她探索的路徑就是讓孟海雲(yun) 完全進入父輩與(yu) 祖輩的油田事業(ye) 中,經由她和同學陪伴爺爺重走油田之路,親(qin) 臨(lin) 柴達木盆地現場目睹長輩們(men) 的艱苦奮鬥,以及跟隨爺爺的記憶在精神上與(yu) 曾經為(wei) 油田女子勘探隊隊員的少女江娟相遇,還有在父親(qin) 童年的生活地聽他講自己的心路轉變,這一切注入的更新的生活經驗,最終疏通了孟海雲(yun) 的心結。於(yu) 瀟湉的探索說明,青春期的所有躁動不安究其實質是在召喚一個(ge) 新世界的湧入,一個(ge) 尊重少年心智在快速發展、能夠滿足其挑戰性的社會(hui) 任務清單的設置,就是一次睿智的兒(er) 童文學創作。

  

  對話與(yu) 傳(chuan) 承已成為(wei) 當下兒(er) 童文學價(jia) 值建設的中心任務,中國的少年兒(er) 童不可能離開中國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中國的發展道路去豐(feng) 盈自己的成長羽翼。兒(er) 童文學界也正在最大可能為(wei) 孩子們(men) 轉換與(yu) 調集富足的精神資源,以對兒(er) 童文學社會(hui) 價(jia) 值的充分開墾去應答兒(er) 童的時代之問。作家們(men) 似乎不約而同地有了深刻的共識,今天的孩子需要和曆史的孩子相遇,今天的兒(er) 童需要在對中國先進文化與(yu) 中國精神的積極傳(chuan) 承中獲得成長的力量。於(yu) 是,劉海棲在“戰爭(zheng) 與(yu) 孩子”的人類性主題下開始寫(xie) 抗戰期間膠東(dong) 孩子的生活。他2021年出版的《風雷頂》以極其親(qin) 和自然的筆致引導今天的孩子進入“我”父親(qin) 的曆史童年,來到《抗日兒(er) 童團歌》傳(chuan) 誦的曆史現場中。這部文字與(yu) 插圖俱佳的抗戰兒(er) 童小說,真正實現了人民性與(yu) 兒(er) 童性的完美統一。韓青辰的新作《中國少年》則在關(guan) 注新安旅行團的光輝精神在當代校園的傳(chuan) 承,她正在以清澈而堅硬的文字,麵向廣大少年兒(er) 童打開一個(ge) 更有曆史感、更彰顯民族精神力量、更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兒(er) 童文學新世界。

  (作者:李利芳,係蘭(lan) 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