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今天端午節,別人祝我節日快樂,我能答應不?

發布時間:2022-06-06 10:59:00來源: 光明網

  原標題:端午冷知識:別人祝我端午節快樂(le) ,我能答應不?

  端午節來臨(lin) ,“吃什麽(me) ”“如何過節”都成了熱門話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個(ge) 節日有著避瘟保健與(yu) 追念先賢的節俗傳(chuan) 統,要佩香囊、采草藥……除了粽子,也有其他美食。

  那麽(me) ,一起來看看,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知識和習(xi) 俗?

  端午節是怎麽(me) 來的?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的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麵內(nei) 容,文化內(nei) 涵相當豐(feng) 厚。

  這個(ge) 節日的時間是農(nong) 曆五月初五。在古漢語中,“端”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是“初五”。《風土記》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另外,古人紀年使用天幹地支,以此推算,一般農(nong) 曆第五個(ge) 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被認為(wei) 是“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

  它還有啥名字?

  作為(wei) 一個(ge) 內(nei) 涵豐(feng) 富的節日,端午節還有天中節、詩人節、浴蘭(lan) 節等諸多名稱。

  其中,端午節是農(nong) 曆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所以它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中提到:“五月女兒(er) 節,係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

  與(yu) 紀念屈原有關(guan) 係嗎?

  在傳(chuan) 說中,端午節的由來與(yu) 屈原有關(guan) 。

  其實,端午節節俗有一個(ge) 豐(feng) 富發展的過程,大約在漢魏六朝時期出現“先賢紀念”的主題。當時端午節的人物紀念各地略有不同,紀念屈原的說法在後世影響最大。

  也有學者提到,端午並不是一個(ge) 祭祀性的節日。至於(yu) 紀念屈原、伍子胥等曆史人物,是先有傳(chuan) 說故事還是先有節日,學界仍有爭(zheng) 論。

  最初並非良辰吉日?

  最初,端午節可能並不是一個(ge) 吉祥的節日。

  古代醫療條件較差,一到農(nong) 曆五月蚊蠅開始繁殖、百病滋生,人們(men) 無力應對,便認為(wei) 五月是毒月,五月中的第五日就更是毒月中的毒日、惡日。

  那時很多人認為(wei) ,就連端午出生的孩子都不吉祥,應該扔掉。據說,東(dong) 晉大將王鎮惡因為(wei) 生於(yu) 端午,祖父才給他起名“鎮惡”。此外,還有“五月蓋房,令人頭禿”等說法。

  能祝別人節日快樂(le) 嗎?

  大概就是因為(wei) 端午節最初並非良辰吉日,早先有種說法稱,隻能祝福別人“端午安康”,而不能說“節日快樂(le) ”。

  但民俗學者王娟認為(wei) ,這種說法沒什麽(me) 依據,跟“惡日”也沒什麽(me) 關(guan) 係,北方很多地方端午還是“小女兒(er) 節”。完全可以互祝快樂(le) 。

  粽子咋來的?

  粽子的曆史相當悠久,古時又叫角黍,後來還出現了“蒸裹”、“白玉團”等名字。

  梁朝《續齊諧記》記載,五月五日楚人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屈原,後因避蛟龍竊食,在竹筒上塞楝葉,並纏彩絲(si) 。

  至於(yu) 餡料,更是五花八門,有肉、板栗、紅棗、赤豆等,有甜有鹹。在宋朝,人們(men) 把果品也發展為(wei) 粽子餡,十分可口。

  還有哪些美食?

  粽子自然是端午節的標配食品。此外,還有煮好的大蒜蛋、滿口清香的打糕,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組成的“五黃”。

  最講究的大概是高郵一帶喜歡吃的“十二紅”,指的是油爆蝦、炒紅莧菜、朱砂豆腐等,聽起來就令人垂涎欲滴。

  有的地方要吃五毒餅。據說,這是一種酥皮點心,上頭蓋著紅戳兒(er) ,有蠍子、蜘蛛等“五毒”的造型。

  為(wei) 何要係五色線?

  “賽龍舟”是人們(men) 熟悉的端午習(xi) 俗之一。此外,還有采草藥、掛艾草與(yu) 菖蒲、拜神祭祖、打午時水、放紙鳶、佩香囊等等。

  例如,民間多用五色線係在小兒(er) 手腕上,稱為(wei) “端午索”或“長壽線”。

  也有很多地方在端午節“采艾以為(wei) 人”,即用艾草、菖蒲等物製作成人形“以禳毒氣”,有祛病避邪、祈求平安的寓意。

  “避五毒”有啥講究?

  所謂“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有些地方所指的“五毒”中也有蜈蚣,人們(men) 為(wei) 了避開夏天五種毒蟲的叮咬,想出了種種辦法。

  王娟說,比如在端午節時把“五毒”做成剪紙,貼在門窗、牆上,或者係在兒(er) 童手臂上;或者剪一個(ge) 有“五毒”造型的葫蘆,表示用葫蘆“鎮住”它們(men) 。

  也可以飲雄黃酒,據說飲用後可祛除毒氣。

  古代端午有什麽(me) 遊戲?

  娛樂(le) 性是端午節的要素之一。在沒手機沒互聯網的古代,人們(men) 一樣歡樂(le) 過節。

  “鬥草”的玩法有兩(liang) 種,一種互以草名對答,對不上為(wei) 輸;一種比試草的韌性,以強健為(wei) 勝。

  此外,也可以射柳和打馬球,有趣又能強身健體(ti) 。宋明以後,端午節親(qin) 友之間除了饋贈粽子、香囊外,還以扇子為(wei) 節禮。(記者上官雲(yun)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