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令之美·端午丨追尋端午節文化內涵:消災避疫 追念先賢
新華社天津6月2日電(記者周潤健)又是一年端午至。民俗學家表示,作為(wei) 具有千年曆史的端午節,蘊含著消災避疫,追念先賢這樣豐(feng) 厚的文化內(nei) 涵。
海報製作:方金洋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hui) 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hui) 副會(hui) 長蕭放說,從(cong) 節俗起源看,消災避疫是端午節的原始主題。端午傳(chuan) 統節俗中的戴五色線,門口掛艾、菖蒲或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裝有藥草的香包等等,這些辟瘟保健的節俗至今仍有著實際的生活輔助意義(yi) 。
海報製作:方金洋
先賢遺風在,千古知音存。屈原等愛國人士所代表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一直激蕩在中華大地上,也激勵著無數與(yu) 他們(men) 血脈相同、誌同道合的中華兒(er) 女奮勇前行,激蕩起跨越千年的共鳴。
蕭放說,六朝時期楚地民眾(zhong) 將追悼屈原納入端午節俗之中,對端午食粽與(yu) 飛舟競渡的節俗進行新的詮釋。這種詮釋並非空穴來風,它是民眾(zhong) 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眾(zhong) 曆史觀念在節日習(xi) 俗中的體(ti) 現。人們(men) 已不滿足於(yu) 此前對生活習(xi) 俗的一般性解釋,將節日習(xi) 俗與(yu) 曆史人物的紀念並聯起來,有關(guan) 屈原的曆史傳(chuan) 說比較於(yu) 原始辟瘟信仰來說,顯然是一個(ge) 曆史性的進步。
海報製作:方金洋
“在端午節開展多種傳(chuan) 統節俗活動,將文化傳(chuan) 承融入民俗節目中,可以讓人們(men) 在端午這個(ge) 特定的節日中回歸傳(chuan) 統,在與(yu) 祖先的對話中,感受偉(wei) 大愛國詩人人格的高尚,增強我們(men) 民族意識與(yu) 文化的使命感,同時也讓優(you) 良的民族文化傳(chuan) 統在現代生活中延續更新。”蕭放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