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真人兒童電影能否走出困境?

發布時間:2022-06-06 13:20:00來源: 光明網

  今年兒(er) 童節檔電影略顯冷清。國產(chan) 動畫電影《魔法鼠樂(le) 園》《超級特戰隊》6月1日上映,但這些作品並無觀眾(zhong) 基礎。今年兒(er) 童節檔賣點最大的應數《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小戰爭(zheng) 》,該片自5月28日上映後便力壓同檔期所有影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兒(er) 童節檔的票房冠軍(jun) 就是《哆啦A夢:伴我同行2》。令人遺憾的是,真人兒(er) 童電影再次缺席兒(er) 童節檔期。

  兒(er) 童電影曾是中國電影輝煌的一部分,觀眾(zhong) 的童年記憶裏不乏《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小叮當》等經典作品。1987年6月1日,中國兒(er) 童電影製片廠成立,鄧穎超同誌為(wei) 兒(er) 影題寫(xie) 了廠名,兒(er) 影廠的首任廠長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於(yu) 藍。兒(er) 影廠出品的《四個(ge) 小夥(huo) 伴》《五虎將》《鴿子迷的奇遇》《少年彭德懷》《哦,香雪》等影片,都曾在國際上斬獲獎項。

  但近年來,我國兒(er) 童電影的發展似乎停下了腳步,市麵上雖然不乏《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國漫新經典,但發光發熱的幾乎都是動畫電影,而由真人出演的兒(er) 童電影從(cong) 數量到口碑都拖了後腿。雖然有數據顯示,每年我國生產(chan) 製作的兒(er) 童電影占國產(chan) 影片的10%左右,但很多影片幾乎從(cong) 拍攝到上映發行都悄無聲息,甚至在網絡平台獨播的兒(er) 童電影也沒有得到廣泛宣傳(chuan) 。然而縱觀近幾年獲獎的兒(er) 童電影,其中的確不少是網絡平台獨播的作品,比如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er) 童片就是愛奇藝出品的《再見吧!少年》。

  眼下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隻要一拿到電子產(chan) 品就會(hui) 刷視頻。與(yu) 此同時,在網絡上線的真人兒(er) 童電影卻鮮少被孩子和家長知曉。如果說院線電影中的真人兒(er) 童電影因市場或成本的問題而難有大作為(wei) 的話,那麽(me) 網絡平台的兒(er) 童電影能否另辟蹊徑,在動畫片、短視頻等紛繁的市場中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小觀眾(zhong) 的目光,成為(wei) 這一代兒(er) 童觀眾(zhong) 共同的童年記憶呢?我們(men) 期待探索者以行動給出答案。(記者丁曉晨)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