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節日煥發時代氣象(評論員觀察)
賦予傳(chuan) 統文化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能讓文脈傳(chuan) 承弦歌不輟、曆久彌新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zheng) 新。”又是一年端午到,人們(men) 吃粽子、飲雄黃,插艾草、戴香囊,賽龍舟、誦詩詞,人們(men) 體(ti) 悟傳(chuan) 統民俗,品味厚重的中華民族曆史文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曆史悠久的端午節,有著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浴蘭(lan) 節、端陽節、詩人節、龍舟節……從(cong) 端午節的眾(zhong) 多別名不難看出,經過時間河床的沉澱,這一古老節日被賦予了多重意義(yi) 。包製形狀不一、口味各異的粽子,參與(yu) 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節慶活動,每個(ge) 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過節方式。可以說,端午節就像一條紐帶,連接曆史和當下,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曆史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念和文化認同。
節日是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的節點。傳(chuan) 統的節俗,與(yu) 當時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和精神世界有緊密的關(guan) 聯,即使歲月流轉,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依舊能夠給人帶來心靈的潤澤。今年端午節來臨(lin) 之際,麵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一些地方把民俗活動由線下轉到線上,讓祛病防疫的節日內(nei) 涵進一步彰顯。直播裏體(ti) 驗端午習(xi) 俗、雲(yun) 端觀美景、線上聽講座,即使身不能至,也不妨礙人們(men) 領略厚重的文化韻味。眾(zhong) 誌成城、同舟共濟、家國情懷,端午節俗中蘊藏的這些精神傳(chuan) 統在同心抗疫的當下得到了進一步詮釋,也讓人們(men) 對祈願和順平安的節日內(nei) 涵有了更為(wei) 深刻的理解。
傳(chuan) 統節日曆久彌新的生命力,既來自於(yu) 源遠流長的民間傳(chuan) 說和民俗活動,更得益於(yu) 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以更大的曆史視角觀之,端午節的精神內(nei) 核曆經千年依然生動地存續於(yu) 我們(men) 的現實生活,並不斷衍生出“新民俗”,這本身就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體(ti) 現。更好地涵養(yang) 和傳(chuan) 承傳(chuan) 統節日及其承載的優(you) 秀文化,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民俗活動,也要采取適應當代生活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比如,《端午奇妙遊》等“中國節日係列”節目,在深度挖掘傳(chuan) 統節日文化內(nei) 涵、描摹曆史風貌的基礎上,創新視聽呈現,引發觀眾(zhong) 共鳴。這啟示我們(men) ,找到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打造承載文化傳(chuan) 統和節日內(nei) 涵的時代載體(ti) ,是讓傳(chuan) 統文化煥發新生、重放光彩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不論是《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熱播的紀錄片,還是活潑可愛的文物表情包、詼諧幽默的文物說唱,抑或是各大博物館熱賣的文創產(chan) 品,都在不斷滿足人們(men) 日趨豐(feng) 富而多樣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讓更多傳(chuan) 統文化在活起來的同時火起來、潮起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中華文化滾滾向前的強大內(nei) 驅力。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賦予傳(chuan) 統文化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能讓文脈傳(chuan) 承弦歌不輟、曆久彌新,滋養(yang) 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
以傳(chuan) 統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起筆,以天幹地支十二時辰收尾;來時“迎客鬆”,別時贈折柳;“中國門”喜迎四海賓朋,“一片雪花”的故事貫穿始終……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開閉幕式定格下一個(ge) 個(ge) 難忘瞬間,在綻放文化交流互鑒奪目光彩的同時,進一步豐(feng) 富了我們(men) 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實踐和經驗。今天,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的端午等傳(chuan) 統佳節依然是中華文化的醒目符號,讓人念念不忘。期待更多適應當代社會(hui) 的創新表達和創意呈現,讓傳(chuan) 統節日煥發新氣象,為(wei) 人們(men) 提供更多心靈滋養(yang) 與(yu) 精神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2日 05 版)(鄒 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