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綠意蔥蘢羅家坡(逐夢)

發布時間:2022-06-06 13:58:00來源: 人民日報

  一

  趁著“五一”小長假,一大早,我和縣委組織部的同誌前往貴州省遵義(yi) 市餘(yu) 慶縣白泥鎮滿溪村羅家坡,去采訪一位農(nong) 村老黨(dang) 員——周修平。

  汽車疾馳在水泥路上。車窗外,重巒疊嶂,翠綠蔥蘢,到處一片生機勃勃。山風吹來,溫柔地拍打在臉上,伴隨著一陣陣泥土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

  覓著橘花的香氣,汽車駛進羅家坡。

  位於(yu) 滿溪河畔南岸的羅家坡,空氣清新,山明水淨。通達田間地頭的一條條水泥鄉(xiang) 村公路,連接著家家戶戶。

  此刻,周修平不在家,正在後山橘園裏上課。

  上課?我有些不解。

  同行的縣委組織部同誌告訴我:“周修平是省勞模,縣裏的科技特派員、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周邊縣市經常有人前來向他學技術、討經驗……”他介紹,周修平還被原農(nong) 業(ye) 部、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單位授予“學科學、用科學標兵”“星火科技致富能人”“農(nong) 村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沒想到,一名普通的農(nong) 村黨(dang) 員、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竟然有這麽(me) 多榮譽!

  羅家坡幾百畝(mu) 連片的橘園早已成林,鬱鬱蔥蔥。橘林中到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我們(men) 從(cong) 橘林中一條小道穿過,來到半山腰,回頭俯瞰,隻見村寨裏一棟棟青瓦白牆的民居被青山環抱、被橘樹掩映著。

  “看,老支書(shu) 在那裏!”順著村民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橘林不遠處,幾個(ge) 年輕人正圍著一位老人在認真地聽講。

  為(wei) 了不打斷老支書(shu) ,我們(men) 悄悄地走上前去。

  “橘樹開花後,兩(liang) 個(ge) 星期除了要施一次農(nong) 家肥外,還要疏花、疏果……”老人一邊講解,一邊給年輕人做示範。

  個(ge) 頭不高的老支書(shu) 精神矍鑠。霧珠附在他滿頭的白發上,在晨曦照耀下微微閃著光。他的額頭上浸出細細的汗珠,還沒顧得上擦拭。

  老支書(shu) 忙完,便帶領我們(men) 來到羅家坡最高處。眼前,滿眼的新綠釋放著盎然生機。“你看,那些是鬆樹、柏香樹、楓香樹……如今早就成林了。”他指著連綿的群山自豪地說:“不光是羅家坡這片,整個(ge) 滿溪村一共有幾千畝(mu) !年年栽樹,代代造林。如今,森林覆蓋率達98%,樹有了,水就有了,鳥兒(er) 飛回來了,野兔、山羊也都跟著來了……”

  一輩子紮根羅家坡的周修平,給我們(men) 說起那些年帶領村民植樹造林、脫貧致富的故事。

  二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羅家坡。年紀輕輕的周修平,擔任羅家坡生產(chan) 隊隊長。

  那時的羅家坡,貧窮、交通不便。山上的樹被砍光,到處光禿禿的,一片荒涼。

  周修平盼望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能過上好日子,可擺在眼前的困境卻讓他一籌莫展。還是病榻上的老父親(qin) 點醒了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致富,還得先栽樹!”

  “對呀,栽樹!首先得讓羅家坡這光禿禿的山坡上長滿綠樹。”周修平開始著手計劃植樹造林。然而,當他召集村民開會(hui) 時,大家卻議論紛紛:“栽樹?什麽(me) 時候才長大成林喲?”“怕是樹還沒長大,就叫牛羊給啃光囉。”周修平有些著急:“羅家坡是鬆沙地,一下大雨,到處都在坍塌,說不定哪天寨子就被後山的沙土掩埋了。種樹才能保護寨子……”生產(chan) 隊德高望重的老隊長也發話了,支持種樹。

  種樹的事情終於(yu) 定下來了。周修平一邊想辦法籌集資金,一邊去縣裏聯係樹苗。縣林業(ye) 部門送來了2萬(wan) 多棵樹苗,之後又分批送來很多。村民們(men) 種樹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家家老少全體(ti) 出動種樹。樹苗栽下了,為(wei) 了能盡快讓樹苗成長起來,周修平帶著村民們(men) 一起製定了“村規民約”,禁止砍伐樹木,牛羊一律不準進林。

  幾年過後,羅家坡光禿禿的山終於(yu) 開始變綠了。這時候,周修平又陷入了思考:村子的產(chan) 業(ye) 該如何調整呢?

  三

  周修平聽說周邊兩(liang) 個(ge) 縣的烤煙、藥絲(si) 瓜種植很成功,便興(xing) 致勃勃帶領村民嚐試。可是,因為(wei) 沒有技術和經驗,一年下來,村民沒得到什麽(me) 收益,大家心裏有些泄氣。

  “那後來怎麽(me) 想到要種植紅金橘呢?”我問道。

  “羅家坡海拔隻有600多米,鬆沙地,透氣性好,適合種植柑橘。我小時候,這後山就有很多橘子樹。後來由於(yu) 亂(luan) 砍濫伐,那些橘子樹也沒了,所幸的是田邊土坎上留下來一些零星橘子樹。”周修平說。

  周修平意識到種植柑橘是加快羅家坡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的好辦法。可當他把想法一提出來,就遭到了村裏人的埋怨。大家說他烤煙、藥絲(si) 瓜沒搞起來,現在又去折騰柑橘。

  於(yu) 是,周修平開始買(mai) 書(shu) 自己研究,先在自家的田土種植了300多棵柑橘大苗。他天天守著那些橘子樹,終於(yu) 等到豐(feng) 收的日子。他興(xing) 致勃勃地將柑橘拉到街上去銷售,人們(men) 品嚐後卻說太酸,紛紛搖頭而去。

  銷售情況很不理想。這一年,果子全部爛在了地裏。周修平的心涼了半截。他實在想不明白,於(yu) 是提了一袋橘子就往農(nong) 技站、農(nong) 業(ye) 局跑,去請專(zhuan) 家“把脈”。專(zhuan) 家分析:“這種柑橘是早幾年就被淘汰的老品種,口感不好,怎麽(me) 能受到歡迎呢?”

  從(cong) 那以後,周修平成了農(nong) 業(ye) 部門的常客。他終於(yu) 明白,農(nong) 業(ye) 必須要依靠科學技術才行,之前確實是走了不少彎路。

  周修平又到重慶參加培訓班,學習(xi) 柑橘種植技術。回到羅家坡後,他不顧一路奔波勞累,當晚就組織村民開會(hui) ,想把學習(xi) 心得盡快和大家分享。可誰知,生產(chan) 隊裏20多戶人家,到會(hui) 隻有5人。大家聽說又是種柑橘,紛紛拒絕。最後隻剩下發小周清澤,在聽完周修平的分析後,答應先栽種一畝(mu) 地試試。

  周修平狠心將自家田土裏那300多棵柑橘全部拔掉。他聽從(cong)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建議,重新引進溫州蜜橘和紅金橘兩(liang) 個(ge) 品種進行嚐試。他把學習(xi) 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反複研究,還常常到鎮裏、縣裏去請教專(zhuan) 家,按照科學方法進行栽種、管護。

  同時,他仍然堅持做村民的動員工作。終於(yu) ,有8戶人家答應用八分地或一兩(liang) 畝(mu) 地試種。接著,羅家坡柑橘種植麵積逐漸擴大,發展到10畝(mu) 、20畝(mu) 、30畝(mu) ……

  金秋時節,羅家坡金黃的柑橘果子豐(feng) 收了,零售價(jia) 格是普通柑橘的兩(liang) 倍,遠近不少商販前來上門收購。

  周修平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和周清澤等人滿懷信心地成立了“滿溪柑橘農(nong) 業(ye) 研究會(hui) ”。那期間,隻要聽說哪裏的柑橘種得好,他就去上門討教果苗的培育、栽培方法等,如饑似渴地學習(xi) 。他還從(cong) 浙江請來柑橘種植專(zhuan) 家為(wei) 果農(nong) 進行技術培訓,並對紅金橘老品種進行了培育改良。

  經過兩(liang) 年多時間,“滿溪紅金橘”新品種誕生了。

  滿溪紅金橘的價(jia) 錢是老品種的兩(liang) 倍。看到果子能賣好價(jia) 錢,村民們(men) 紛紛換種新品種。

  在周修平的引導下,村民們(men) 不僅(jin) 銷售果子,也開始售賣樹苗。於(yu) 是,周修平還承擔起對外免費提供種植技術的服務。

  村民的錢包漸漸鼓起來了。接著,陸續有外村人上門來學技術、討經驗。漸漸地,餘(yu) 慶縣柑橘種植遍布各鄉(xiang) 鎮山村,成為(wei) 人們(men) 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四

  幾年後,周修平擔任滿溪管理區先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帶領村民自籌資金修通了村組路,硬化連戶路。同時,改水、改灶、改廁全部完成。各家各戶將庭院打掃得幹幹淨淨,屋裏屋外清清爽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精氣神也振奮了起來。

  夏天的夜晚,村民們(men) 喜歡聚集在周修平家的院壩裏。大家一起唱花燈,唱的是村民們(men) 自己編的歌頌共產(chan) 黨(dang) 、歌頌幸福生活的內(nei) 容。

  餘(yu) 慶縣實行“撤區並村”後,滿溪管理區撤銷,由先進村、和平村兩(liang) 個(ge) 行政村合並為(wei) 滿溪村委會(hui) ,這時周修平主動申請退居二線,他說要把更多機會(hui) 留給年輕人,自己則擔任起滿溪村黨(dang) 支部委員。

  如今,村民們(men) 仍親(qin) 切地稱周修平為(wei) “老支書(shu) ”。

  “老支書(shu) ”當之無愧。從(cong) 2007年開始,周修平擔任滿溪村村務監督委員會(hui) 委員、名譽村委會(hui) 主任。隻要村民有困難,他都會(hui) 義(yi) 不容辭地幫忙解決(jue)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山上坡下、田間地頭、菜園果林,到處可見他的身影。現在,哪怕年歲已高,他仍在發揮著餘(yu) 熱,奔忙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上……

  冬去春來。如今,周修平的兒(er) 女們(men) 都住進了縣城,很多村民也選擇搬到了山下,而周修平選擇留在了羅家坡。羅家坡是他的根,羅家坡的青山、橘林則是他的命。

  在周修平家裏,我見到了他收藏的近40年來獲得的各類獎狀、證書(shu) 、獎牌,他把它們(men) 整齊地放進了一個(ge) 大大的抽屜裏。剛過完70歲生日的周修平告訴我,這些榮譽隻是記錄了一名有著30多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的大半生。他見證了羅家坡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最讓他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春風從(cong) 羅家坡吹過,陽光下是滿山遍野的綠。如今,周修平一如既往地奔波在山坡上、樹林裏、果園中……離開羅家坡時,周修平送我們(men) 上車。之後,一轉身,他又朝橘林深處走去。方洪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