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線上演唱會,由懷舊引領的狂歡開啟全新市場

發布時間:2022-06-07 15:35:00來源: 文匯報

 

  從(cong) 張國榮、崔健,到周傑倫(lun) ,再到羅大佑、孫燕姿,最近,一場又一場直播或重播的線上演唱會(hui) 引發一輪又一輪集體(ti) 狂歡。上圖為(wei) 2022周傑倫(lun) 線上重映視頻演唱會(hui) 截圖,右圖為(wei) 羅大佑首場視頻號線上演唱會(hui) 海報孫欣祺

  觀點提要

  種種跡象昭示,線上演唱會(hui) 市場孕育著蓬勃商機。線上演唱會(hui) 與(yu) 現場演唱會(hui) ,在疫情的催化下形成了全新的關(guan) 聯。

  立足長遠,線上演唱會(hui) 不僅(jin) 要在技術上升級,依托VR、XR等高科技手段提供更接近現場的視聽體(ti) 驗,更需要在內(nei) 容上力求多元豐(feng) 富,以保持新鮮感、驚喜感。

  你可曾設定鬧鍾,隻為(wei) 收看兩(liang) 場演唱會(hui) 的重播?

  你可曾端坐沙發,翹首期待兩(liang) 場同時開場的演唱會(hui) ?

  2022年的春天,無數人在朋友圈裏展示著一鍵生成的電子門票;無數人在評論區裏自發地進行著歌詞接龍;無數人在電腦屏幕前跟隨著旋律放聲歌唱;更有無數人將視頻聊天室變成了K歌房。

  引發這一輪又一輪集體(ti) 狂歡的,正是一場又一場線上演唱會(hui) ,從(cong) 張國榮、崔健,到周傑倫(lun) ,再到羅大佑、孫燕姿。2022年,我們(men) 和春天有個(ge) 約會(hui) 。

  線上與(yu) 現場:

  不可能也不需要替代

  線上演唱會(hui) 的時代是否已經到來?現場演唱會(hui) 的時代是否即將落幕?

  前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各大平台搶灘登陸,行業(ye) 頂流相繼獻聲,受眾(zhong) 參與(yu) 熱情高漲,種種跡象昭示,線上演唱會(hui) 市場孕育著蓬勃商機。

  未來已來,但並不意味著現場演唱會(hui) 將成為(wei) 曆史。就演出性質而言,傳(chuan) 統演唱會(hui) 注重粉絲(si) 與(yu) 明星同時空交互的真實感、萬(wan) 人齊聲合唱的沉浸感,以及階梯票價(jia) 帶來的現場差異化體(ti) 驗。這些核心要素無可取代,當然也無需替代,因為(wei) 線上演唱會(hui) 具備截然不同的特色:票價(jia) 低廉、收看方便、製作精致,歌手與(yu) 觀眾(zhong) 之間還能進行更密切的互動。以“你好嗎?”線上唱聊會(hui) 為(wei) 例。孫燕姿時而起身歌唱,時而坐在高腳凳上回複留言、接受點歌,如此“唱聊”模式一反演唱會(hui) 慣例,向網絡直播靠攏,雖然沒有打破歌手與(yu) 觀眾(zhong) 的物理隔閡,卻在另一個(ge) 維度上拉近了彼此的間距。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線上演唱會(hui) 與(yu) 現場演唱會(hui) ,在疫情的催化下形成了全新的關(guan) 聯。疫情暴發前,線上隻是現場的延展。疫情之初,線上成為(wei) 了現場的替代,其初衷是通過音樂(le) 給人以力量,具有鼓舞人心的公益性質。經過兩(liang) 年的探索發展,現如今,線上演唱會(hui) 正自成一體(ti) ,並回歸娛樂(le) 、商業(ye) 的本質。因為(wei) 唯有如此,方可持續。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商業(ye) 模式。品牌讚助、廣告植入,是目前通行的線上演唱會(hui) 商業(ye) 運作。此外,個(ge) 別當紅明星的演唱會(hui) 曾嚐試階梯票價(jia) ,或以高價(jia) 票換取周邊商品等vip限定福利,或依此圈定粉絲(si) 範圍,籌辦線下活動,將現場作為(wei) 線上的延伸。

  當然,也應當注意到,以上種種探索依然局限於(yu) 飯圈經濟的老套路,未能真正意義(yi) 上打開演出市場的大門,形成比較成熟的業(ye) 態。另一方麵,盡管近期多場線上演唱會(hui) 引發轟動效應,但它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的前提——免費。平台與(yu) 歌手都隻是抱著試水的態度與(yu) 觀眾(zhong) 打個(ge) 照麵,借著疫情的特殊時期賺取一波“路人緣”。線上演唱會(hui) 的全盛時代,還遠未到來。

  雲(yun) 端的未來:

  不得不探索的新路

  縱觀今年以來備受追捧的多場線上演唱會(hui) ,不難總結出一個(ge) 關(guan) 鍵詞:懷舊。張國榮、劉若英、崔健、周傑倫(lun) 、羅大佑、孫燕姿、西城男孩,這些曾經的“天王”“天後”,在幾代樂(le) 迷心中留下無數經典。

  懷舊風頻吹,與(yu) 新冠疫情的反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對於(yu) 較長時間足不出戶、身心俱感疲倦的人來說,音樂(le) 正是一劑治愈良方,而當許久未開金嗓的偶像唱響久違的金曲,歌手與(yu) 歌迷更如久別重逢的老友,互訴衷腸、互道珍重。

  懷舊情緒的彌漫,也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尷尬的現狀。近年來,歌迷對“年度金曲榜單”的吐槽之聲以及對華語流行音樂(le) 盛況不複的感歎之聲不絕於(yu) 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固然包括代際差異產(chan) 生的審美代溝,但流行樂(le) 壇領軍(jun) 者青黃不接、歌曲傳(chuan) 唱度大不如前,也是難以回避的現實。正因此,歌迷們(men) 隻能將一腔熱情寄托於(yu) 對青蔥歲月的無限懷戀。

  把握演出時機,找準情緒痛點,平台的敏銳嗅覺促成了中老年偶像們(men) 的集體(ti) 回歸和中青年歌迷們(men) 的“爺青回”。然而,如果要形成長效的視聽刺激,並將之切實變現,那麽(me) “懷舊”顯然不是一張屢試不爽的王牌,懷舊風帶來的新鮮感自然會(hui) 隨著反複多次的感官刺激而逐漸生出審美疲勞。

  線上畢竟不同於(yu) 現場。過去,歌手在全國乃至全球各地巡回演出,雖然演唱會(hui) 內(nei) 容大同小異,但由於(yu) 麵向的受眾(zhong) 不同,加之不同場次的各色“彩蛋”,所以不會(hui) 產(chan) 生強烈的重複感。而線上演唱會(hui) 一步到位,直接輻射全部人群,省去了歌手轉場奔波的辛勞,卻也大大削減了演出內(nei) 容的“保質期”。因此,立足長遠,線上演唱會(hui) 不僅(jin) 要在技術上升級,依托VR、XR等高科技手段提供更接近現場的視聽體(ti) 驗,更需要在內(nei) 容上力求多元豐(feng) 富,以保持新鮮感、驚喜感。

  此外,盡管演唱會(hui) 本身具有濃厚的粉絲(si) 經濟色彩,但免費演出的頻繁刷屏,證明了衝(chong) 破飯圈次元壁、觸及大眾(zhong) 審美的巨大潛力。雲(yun) 端的觀眾(zhong) ,已無需通過徹夜排隊、奔赴異地、聚眾(zhong) 應援等非理性行為(wei) 參與(yu) 演出,僅(jin) 需點讚轉發以示支持。觀看門檻降低,這是破圈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更重要的是,線上演唱會(hui) 要持續引發全人群的轟動,必須以更優(you) 質、更大眾(zhong) 的原創內(nei) 容作為(wei) 支撐,必須要得到創作者、演唱者更加深度的參與(yu) 介入。

  新冠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習(xi) 慣,更重塑著許多行業(ye) 的生存法則。線上演唱會(hui) ,正是閑置土地上無意間發芽的一顆“互聯網+”種子。連續幾輪的懷舊風,透過社交媒體(ti) 的助推,已將這顆種子吹入人們(men) 的心田。至於(yu) 它最終開出怎樣的花、結出怎樣的果,仍將取決(jue) 於(yu) 從(cong) 業(ye) 人員的用心施澆與(yu) 栽培。孫欣祺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