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日子越過越攢勁”——新疆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趙明昊
初夏時節,天山南北風景如畫,鬱鬱蔥蔥的森林和草原生意盎然,雄偉(wei) 雪山掩映下的綠洲透著勃勃生機,各族群眾(zhong) 正在為(wei) 美好生活而辛勤耕耘。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新疆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jue) 好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新疆社會(hui) 和諧穩定,經濟健康發展,人民安居樂(le) 業(ye) ,文化繁榮璀璨,各族群眾(zhong) 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散發著昂揚奮進的精氣神。
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
看著飛機在跑道上疾馳,和田地區於(yu) 田萬(wan) 方機場工作人員斯麗(li) 姆罕·麥提如則感慨:“於(yu) 田通航後,家鄉(xiang) 的發展就像飛機一樣在加速。”
於(yu) 田縣位於(yu) 昆侖(lun) 山腳下、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過去這裏交通不便,庫爾班·吐魯木老人“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讓這裏天下聞名。
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南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於(yu) 田縣交通麵貌有了大變遷。
2020年12月26日,於(yu) 田縣順利通航,架起連接全國的“空中走廊”,於(yu) 田縣及周邊策勒縣、民豐(feng) 縣經濟發展脈搏更強勁。
“以前我們(men) 出去招商時,總會(hui) 因為(wei) 交通不便而底氣不足,機場建成後更能吸引投資人的目光。2021年縣招商引資額度同比增長33%。”於(yu) 田縣商務和工業(ye) 信息化局招商引資服務中心主任蘇莎自信地說。
在新時代黨(dang) 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在對口支援省市的鼎力支持下,一條條寬闊的公路橫跨大漠戈壁,一座座現代化的機場拔地而起……公路、鐵路、航空交織形成的立體(ti) 化交通網絡,使新疆成為(wei) 向西開放前沿和亞(ya) 歐交通樞紐中心。
今年6月,和田至若羌鐵路正式運營,不僅(jin) 實現了疆內(nei) 鐵路“環起來”的夢想,更可縮短和田地區各民族群眾(zhong) 出疆路程1000多公裏,對促進南疆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意義(yi) 重大。
交通運輸事業(ye) 的發展,正是新疆在新時代快速發展的縮影。近年來,新疆加快推進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工業(ye) 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不斷改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步入“快車道”。
2021年,新疆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6萬(wan) 億(yi) 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4560億(yi) 元,增長8.8%,主要指標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今年一季度,新疆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3975.30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高於(yu) 全國2.2個(ge) 百分點,增速位於(yu) 全國前列。
民生改善讓日子更紅火
“現在孩子們(men) 上學再也不用騎駱駝、溜索道了。”說起村莊的變化,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xiang) 皮勒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庫熱西·阿不力地肯木豎起了大拇指。
過去,因大山阻隔、葉爾羌河水流湍急、路不好走,皮勒村村民過河靠索道,運東(dong) 西靠犛牛,生活十分不便。2019年,寬闊平坦的柏油路通到了皮勒村,水、電、路、廣播電視、通信寬帶等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
“現在的日子越過越攢勁。”站在濃蔭匝地的葡萄架下,賽都克·阿不都拉汗老人臉上洋溢著笑意。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莎車縣。說起過去的莎車縣老城區,專(zhuan) 營特色美食烤包子的餐廳老板阿卜都卡哈爾·艾尼瓦爾直皺眉頭。那時候的老城區,遍布著磚木結構的老房子,道路狹窄曲折,“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
2016年12月,莎車老城區改造拉開序幕。當地把老城區改造與(yu) 文化傳(chuan) 承、旅遊發展、增加就業(ye) 等結合起來,經過不懈努力,居民生產(chan) 生活環境極大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現在環境美了,生意更紅火了!”阿卜都卡哈爾·艾尼瓦爾高興(xing) 地說,“烤包子的手藝是祖爺爺傳(chuan) 下來的,現在老城改造、店麵翻新,日均營業(ye) 收入從(cong) 過去的七八千元增加到三四萬(wan) 元!”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持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麵加大投入,積極擴大就業(ye)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教育、醫療、社會(hui) 保障水平,就業(ye) 總量從(cong) 2012年的1246萬(wan) 人增加到2020年的1356萬(wan) 人。
為(wei) 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新疆加快建設縣域醫共體(ti) 和各類醫聯體(ti) ,由縣市醫院和社區、鄉(xiang) 鎮衛生院組建縣域醫共體(ti) ,省級醫院和縣市級醫療機構組成幫扶醫聯體(ti) ,形成覆蓋全區的分級診療格局。同時,借助遠程醫療、視頻問診等現代醫療手段,讓基層群眾(zhong)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傳(chuan) 承文化讓生活更多彩
走入阿克蘇地區庫車市齊滿鎮文化站,當地的民間藝人們(men) 正在聆聽專(zhuan) 業(ye) 老師講課,學習(xi) 並練習(xi) 十二木卡姆樂(le) 器的彈奏技巧。“市裏派老師為(wei) 我們(men) 詳細講解樂(le) 器的使用技巧,我要認真學習(xi) 、掌握技巧,今後把技能傳(chuan) 給子孫後代。”藝人木沙·麥合蘇提說。
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曆史悠久、流傳(chuan) 廣泛,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為(wei) 加大對這一非遺的保護傳(chuan) 承力度,2006年以來,中央和新疆加大資金投入,成立中國維吾爾古典文學和木卡姆學會(hui) ,建立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在伊寧市、吐魯番市、哈密市、莎車縣、麥蓋提縣、墨玉縣等地建立6個(ge) 木卡姆傳(chuan) 承中心,扶持90多個(ge) 民間班社開展傳(chuan) 承實踐活動。這些民間班社十分活躍,每個(ge) 班社年均演出30場以上,一些民間班社還受邀前往國內(nei) 外中心城市演出。
在發展中,新疆注重推動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尊重、包容和欣賞,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chuan) 承,加強非遺理論研究,頒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保護條例》,製定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不斷提高非遺保護的法製化、規範化水平。
為(wei) 傳(chuan) 承各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新疆努力推動“文化大院”示範點建設,重點在5個(ge) 自治州、6個(ge) 自治縣、42個(ge) 民族鄉(xiang) 建設“文化大院”示範點,充分調動各族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各族群眾(zhong) 自主管理、就近就便享受精神文化大餐。同時,重視少數民族古籍搜集、搶救、保護、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共收集整理1.2萬(wan) 餘(yu) 冊(ce) 少數民族古籍。
乘著文化潤疆東(dong) 風,一幅和諧安樂(le) 、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圖景,正在天山南北鋪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