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匠人用158公斤白銀手工打造“滕王閣”
中新網廊坊6月8日電(宋敏濤李孟鴻)8日,走進河北省香河縣鉗屯村鉗海強的工作室,一座層層疊疊、大氣端莊的滕王閣模型擺在展室正中,甚是引人注目。這座“滕王閣”是鉗海強采用金銀細工技藝,投入158公斤白銀,曆時5年的時間於(yu) 近日製作完成。
“我從(cong) 小在祖父和父親(qin) 的啟發下接觸金銀細工技藝,對這個(ge) 行當非常感興(xing) 趣。初中畢業(ye) 後,正式開始跟父親(qin) 學習(xi) 金銀細工。”據鉗海強回憶,學藝之初,父親(qin) 對他要求很嚴(yan) 格,作品稍有差池就要重新做,鉗海強付出的努力比一般的師兄弟要多得多,久而久之,鉗海強的金銀細工技藝在眾(zhong) 多的徒弟中脫穎而出。
“藝術品一定要用手工做,因為(wei) 隻有用手工做的藝術品,才有它的生命力和靈魂。每一個(ge) 匠人製作時,都要把設計人所要表達的精神和靈魂注入作品中,讓作品活起來。”30多年來,鉗海強經過不懈努力,掌握了金銀細工的製作工序,並堅守著自己的傳(chuan) 統手藝。
2016年,鉗海強萌生了一個(ge) 念頭,打算以畢生技藝,運用金銀細工的花絲(si) 鑲嵌、古建模型等傳(chuan) 統技藝按1:36的比例,打造一個(ge) 純銀滕王閣模型。據了解,滕王閣模型主體(ti) 建築疊至四層,重簷歇山式大屋頂,它長1.8米、寬1.7米、高1.6米,整體(ti) 造形風格及局部的屋簷、椽子、拱、柱頭、立柱、橫匾等都嚴(yan) 格按照宋代《營造式法》製作。工藝品源於(yu) 生活,高於(yu) 生活。鉗海強在製作中還融入了藝術因素,戧脊上的仙人走獸(shou) 運用了古代神獸(shou) 迦陵頻伽、獬豸、辟水獸(shou) 、摩羯魚、戧獸(shou) 等型狀。
滕王閣模型小層麵多,且結構複雜製作難度大,需要畫圖、下料、截段、組裝等十餘(yu) 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馬虎,尤其是棱角處,製作出來的構建更要嚴(yan) 絲(si) 合縫。據鉗海強介紹,模型共有門窗320扇,所有門窗不僅(jin) 按花紋鏤空,而且每扇門都能開啟,門窗均由75個(ge) 六瓣花組成,每個(ge) 六瓣花由6個(ge) 三角形零件拚接而成,牌匾下正門可開啟,透過打開的門窗可以看到閣內(nei) 的柱子。
“相對於(yu) 實物建築,古建金銀細工滕王閣模型製作更不容易,它的每個(ge) 零部件都很小,製作時稍有差池就會(hui) 前功盡棄,需要有足夠的耐性和毅力。”鉗海強說,“經過5年的時間,我終於(yu) 把它製作完成。這對我個(ge) 人而言,算是完成了一次人生大考!”
“金銀細工製品對學藝人的體(ti) 力和智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使滿足這些也至少要學上兩(liang) 三年才能上手。”鉗海強認為(wei) ,金銀細工的市場前景很好,現在缺乏的就是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技藝的認可。近年來,鉗海強用以師帶徒的方式,對這項市級非遺技藝進行傳(chuan) 承和保護,讓更多的群眾(zhong) 了解金銀細工製作技藝。他表示,傳(chuan) 承的不隻是技藝,更是一種文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