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地是沉鬱的,“戲要落在地上”

發布時間:2022-06-10 15:10: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大地是沉鬱的,“戲要落在地上”

  追記“七一勳章”獲得者,北京人藝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

  “‘100歲隻能爭(zheng) 取,95歲一定保證’……老爺子你要不要說話這麽(me) 算數啊!這才剛過了95……還有4天,就4天,就陪人藝走過完整的70年了啊……”

  6月8日深夜,北京人藝工作人員孫丹在微信朋友圈寫(xie) 道。

  此時距離6月1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七十周年紀念日僅(jin) 差4天。

  然而,陪伴人藝70年的“七一勳章”獲得者,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在這一天卻永遠地離開了他一生摯愛的話劇舞台,享年95歲。

  《北京人》裏沉默寡言的曾文清,《茶館》裏意氣風發的秦二爺,《蔡文姬》裏風流倜儻(tang) 的董祀,《家》裏道貌岸然的馮(feng) 樂(le) 山……藍天野被譽為(wei) 中國話劇“活化石”。1952年,北京人藝正式建立,25歲的藍天野成了第一批演員。更多觀眾(zhong) 認識他,是電視劇《封神榜》裏的薑子牙。

  他一生演過70多部話劇,導演舞台劇10多部,90多歲,依然活躍在話劇舞台。

  2021年6月29日,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的“七一勳章”頒授儀(yi) 式上,94歲的藍天野作為(wei) 中國戲劇界唯一入選者,獲頒“七一勳章”。

  近日,隨著北京疫情好轉,人藝逐漸恢複線下演出。建院七十周年紀念演出《茶館》開始售票,已發出的海報上,作為(wei) 《茶館》第一代演員,“複排藝術顧問”一列印著“藍天野”的名字。

  在北京人藝工作人員眼裏,大家依稀記得2021年年初,94歲高齡的藍天野,拄著拐杖走進北京人藝排練場,擔任曆史大戲《吳王金戈越王劍》導演。麵對後輩青年演員,他說:“作為(wei) 一名藝術家,德藝雙馨,德永遠在第一位。進入到北京人藝,我希望你們(men) 首先要做一個(ge) 好人。”

  “七一勳章”獲得者

  “正在向我們(men) 揮手致意的這位功勳黨(dang) 員,就是藍天野。他今年已經94歲了,入黨(dang) 將近76年,是北京人藝的原演員、導演。他將一生奉獻給人民文藝事業(ye) ,為(wei) 中國話劇藝術的繁榮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2021年6月29日,央視實時轉播的“七一勳章”頒授儀(yi) 式上,一身深色西服,打著領帶,神采奕奕的藍天野走下禮賓車,坐上輪椅進入神聖莊嚴(yan) 的人民大會(hui) 堂。

  “藍天野老師對於(yu) 北京人藝,就像一麵旗幟,一個(ge) 精神支柱。”北京人藝副院長馮(feng) 遠征此前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藍天野在獲得“七一勳章”時,劇院裏從(cong) 上到下都非常激動,“為(wei) 藍天野老師獲得如此高的殊榮感到由衷的驕傲與(yu) 自豪”。

  戲劇是藍天野一生鍾愛的事業(ye)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早感興(xing) 趣的是繪畫,走上戲劇這一行起初是為(wei) 了做好黨(dang) 的工作。

  1945年,18歲的藍天野正在國立北平藝專(zhuan) 學習(xi) 繪畫。離家數年的三姐石梅從(cong) 解放區回來,作為(wei) 地下黨(dang) 員的她,這次回家的任務之一就是在北平開展地下工作。他們(men) 家就自然成為(wei) 北平地下黨(dang) 的一個(ge) 秘密聯絡點。

  姐姐是個(ge) 特別有凝聚力的人,藍天野喜歡圍在她身邊。姐姐帶來的《論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yi) 論》等白紙封麵的小冊(ce) 子,成了藍天野最早接觸到的革命思想。

  這些進步的思想,點燃了18歲藍天野的熱情。他開始主動為(wei) 姐姐分擔一些革命工作。姐姐用短波收音機收聽解放區電台的信息時,藍天野就負責記錄,他還成為(wei) 北平地下黨(dang) 的交通員,經常騎著自行車從(cong) 西直門出發到西山,專(zhuan) 門負責運輸情報文件和物資。

  看到他逐漸成熟起來,姐姐開始讓藍天野做更多黨(dang) 的宣傳(chuan) 工作,並介紹他入黨(dang) 。

  因為(wei) 身處敵占區的危險,藍天野入黨(dang) 沒有儀(yi) 式,沒有宣誓,但他生前清楚記得那個(ge) 日子——1945年9月23日,經上級黨(dang) 組織批準,藍天野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就像人會(hui) 記得自己的生日,我永遠不會(hui) 忘記這個(ge) 日子。”藍天野生前曾表示,他從(cong) 那天起就對自己說,“你是個(ge) 黨(dang) 員,你就把你自己的全部都交給黨(dang) 。一輩子聽黨(dang) 的話。”

  為(wei) 什麽(me) 要加入共產(chan) 黨(dang) ,藍天野生前曾回憶:“自幼生活在淪陷區,我親(qin) 身經曆過日本帝國主義(yi) 統治下老百姓的悲慘生活。三九天早晨起來,常能看到在路邊凍死餓死的人。再長大一些,我看到了國共兩(liang) 黨(dang) 的不同,所以我入黨(dang) 是很質樸的想法。既深感不能再當亡國奴,更覺得,隻有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中國才有希望。”

  在旁人看來是高風險的工作,可在藍天野看來並沒有什麽(me) ,唯獨讓他感到遺憾的是,那時候年紀太小,“不能為(wei) 黨(dang) 做更多的工作”。

  藍天野第一次登台演話劇,是在國立北平藝專(zhuan) 時,同學蘇民拉他參加學生劇團,藍天野演了《日出》裏的黃省三一角。後來,為(wei) 了更好地宣傳(chuan) 革命工作,共產(chan) 黨(dang) 地下組織成立了北平劇聯黨(dang) 支部,藍天野成為(wei) 其中骨幹人員。因為(wei) 外形條件好,應組織的要求,藍天野徹底放棄了先前所學的美術專(zhuan) 業(ye) ,轉而從(cong) 事戲劇表演,帶頭為(wei) 革命宣傳(chuan) 工作出人出力,無怨無悔。

  1946年11月,藍天野加入由周恩來、郭沫若領導的抗敵演劇二隊任演員,在《孔雀膽》《大雷雨》中擔任重要角色,走上了專(zhuan) 業(ye) 演劇的道路。後來到華北大學文工二團任演員,排演了《民主青年進行曲》等劇目。

  1948年,當時還叫王潤森的藍天野,因接到上級任務離開北平去往解放區,在途中,他響應組織的提議,棄用本名王潤森,改叫藍天野。當時的他,或許沒有想到,這個(ge) 名字後來成為(wei) 中國戲劇表演領域最為(wei) 濃墨的一筆。

  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藍天野成為(wei) 劇院的第一批演員,之後擔任導演。

  北京人藝原導演蘇民曾感慨,藍天野身上擁有一種難得的高貴氣質。“如果不懂得什麽(me) 叫作獻身,什麽(me) 是忠誠於(yu) 自己的信仰,也就不懂得什麽(me) 叫作崇高,也就不會(hui) 擁有生命的激情與(yu) 創造力,不會(hui) 成就高貴的品格。”

  “戲要落在地上”

  藍天野去世一天後,6月9日晚,《茶館》再度登上北京人藝的舞台,這部由老舍創作、藍天野等人主演的戲劇,一直是北京人藝的經典劇目。

  1956年12月2日,老舍來到北京人藝,為(wei) 全體(ti) 演員念他的新劇本《茶館》。“聽老舍先生念劇本就是一種樂(le) 趣,他一邊念一邊講,有時還站起身來比畫……念完後,群情激奮!難得精彩到這份兒(er) 上的劇本。”多年後,藍天野的回憶仍讓人感受到他的興(xing) 奮。

  劇本讀完,人藝宣布可以“申請角色”了。這是人藝的一項製度,確定要排某個(ge) 戲後,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意願,申請演某個(ge) 角色。

  當時的藍天野,雖然被劇本深深吸引,卻沒有主動申請,因為(wei) 他始終沒想好,茶館裏三教九流的人物,他能演哪一個(ge) 。沒想到演員名單公布,藍天野被安排演秦仲義(yi) 秦二爺,這是一個(ge) 比較重要的角色,卻不是藍天野所熟悉的人物,該怎麽(me) 演呢?

  在老舍、焦菊隱等人的安排下,藍天野和其他演員一道,首先做的是體(ti) 驗生活,他們(men) 跑遍了北京城的大小茶館,觀察各種老北京人。藍天野甚至還在路邊算命的人那裏算了一卦,其實是為(wei) 了琢磨對方的言談舉(ju) 止。“當年《茶館》首次排練,花在體(ti) 驗生活上的時間和精力,比用在排練過程中的還要多。”晚年的藍天野這樣說。

  這樣腳踏實地的練習(xi) 對藍天野影響至深,後來他反複教導北京人藝的年輕演員,“你表演,別飄在那裏,表演最忌諱虛假造作。你們(men) 的戲要落在地上。”“藝術紮根人民,要為(wei) 人民服務,年輕人應堅持體(ti) 驗生活的創作傳(chuan) 統。”“你們(men) 學的都是表演方法。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其實一個(ge) 是文化修養(yang) ,一個(ge) 是生活積累,甚至生活積累更重要”……

  1989年,62歲的藍天野飾演電視劇《封神榜》中的薑子牙。拍攝前,他特意前往白雲(yun) 觀,向那裏的道長請教各種道教法術的樣式。戲中薑子牙的武打動作,他都是自己完成,沒有用替身。他還根據自己對薑子牙和周文王人物關(guan) 係的理解,重新寫(xie) 了“文王訪賢”這場戲。

  電視劇中,藍天野將薑子牙的仙風道骨展現得精彩絕倫(lun) 。至今,對很多人來說,一提起薑子牙,腦海裏就會(hui) 呈現出藍天野飾演的形象。“薑子牙位列仙班。”一位網友這樣形容藍天野的去世。

  離休後的藍天野,有19年沒再演戲。2011年,在北京人藝的邀請下,藍天野再度出山,參與(yu) 劇目《家》。多年沒有登台的藍天野,挑戰了一個(ge) 更有難度的角色,過去一直飾演正麵人物的他,主動要求飾演《家》中偽(wei) 善的馮(feng) 樂(le) 山。

  排演中,藍天野曾不小心摔傷(shang) ,手指骨折,但他起身後的第一句話卻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第二天,他帶傷(shang) 出現在排練現場,還要求導演讓自己上場。在藍天野心中,“戲比天大”的觀念多年來從(cong) 未變過。

  “先生年過九旬,當你以為(wei) 他必是老態龍鍾了,可先生卻能在舞台上繼續演繹各種高難度的角色,大段的台詞他依舊吐屬清晰,聲如洪鍾,技藝精湛,充分體(ti) 現了一位表演藝術家的敬業(ye) 精神和藝術風範。”著名舞蹈家沈培藝這樣描述晚年活躍在舞台上的藍天野。

  2015年,88歲高齡的藍天野執導瑞士戲劇《貴婦還鄉(xiang) 》,一次排演中,有位年輕演員的肢體(ti) 動作始終不到位,藍天野幹脆扔掉手裏的拐杖,倒在地上為(wei) 他做示範。

  這一舉(ju) 動嚇壞了旁邊的人:“您這麽(me) 大歲數了,這樣做很危險。”

  “為(wei) 人藝培養(yang) 人才是我分內(nei) 的事,有什麽(me) 豁不出去的。”藍天野這樣回答。

  “大地是沉鬱的,生命藏在裏麵”

  “爺爺,您現在身體(ti) 感覺怎麽(me) 樣?劇院6·12當天紀念活動,希望能放一段您的賀詞,您能給錄一段嗎?”

  “我現在住院,大約幾天後回家,我可以錄一段。”

  “爺爺,用我托一個(ge) 朋友過去幫著錄嗎?”

  “不用,我可以錄。”

  這是5月21日,藍天野與(yu) 孫丹的微信聊天記錄,也是他們(men) 二人之間最後的通訊記錄。

  “他最後給我的回複是,6·12院慶,他要自己給我錄一段,腦子依然清清楚楚……”藍天野去世後,孫丹在朋友圈表達哀思,“老一代藝術家,我們(men) 大多隻有仰望的份兒(er) ,但您真的是我們(men) 這一代有太多接觸的唯一一位老藝術家。而今天,爺爺走了……”

  在馮(feng) 遠征看來,藍天野更像是北京人藝的定海神針。“每每看到他們(men) ,我總是在想,我到了八十多歲還能演戲嗎?我到了八十多歲時,還能像他們(men) 那麽(me) 精神矍鑠地站在舞台上嗎?但話說回來,他們(men) 站在那裏的時候,對於(yu) 其他演員來說,他一下子就能把身邊人的心氣調動起來。”

  “德藝雙馨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的馮(feng) 遠征說,這是藍天野留給北京人藝珍貴的精神財富。

  不僅(jin) 僅(jin) 是北京人藝,藍天野去世的消息,也讓整個(ge) 網絡彌漫著不舍與(yu) 哀傷(shang) ,網友們(men) 紛紛獻上自己的祝福與(yu) 哀思,“藍老,一路走好”“致敬,走好”……

  其實,藍天野95歲的人生,已足夠豐(feng) 盛而精彩。那位騎著自行車為(wei) 黨(dang) 組織護送情報的少生,那位聽從(cong) 黨(dang) 的安排走上演員這條路的青年,那位在《茶館》《北京人》《蔡文姬》等劇目中塑造出鮮明人物形象的實力演員,那位在85歲高齡擔任現實題材大戲《甲子園》藝術總監的老人,在口述回憶《煙雨平生藍天野》中,他回顧自己的一生說:“回首八十七載歲月,從(cong) 記憶中撿拾起片片落葉,有過彎路和虛度,也有過充實和自得,或歡愉,或無奈,或悲憤,因成以往,都化做自己心中淡淡的趣事。”

  為(wei) 這本口述回憶做整理的羅琦,用曹禺話劇《原野》中的一句話來形容藍天野:“大地是沉鬱的,生命藏在裏麵。”(記者強曉玲、劉夢妮)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