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輝縣:紅色傳精神 綠色助發展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段永強
初夏時節,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南省輝縣市南寨鎮,綠意蔥蘢、生意盎然。驅車行駛在鄉(xiang) 村道路上,“中國彈簧第一村”“中國石墨模具基地”等標誌依次映入眼簾,讓人不禁驚歎:綠水青山之間竟“藏”著富民大產(chan) 業(ye) !
南寨鎮位於(yu) 太行山南麓,抗日戰爭(zheng) 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軍(jun) 民在這裏開辟了輝縣抗日根據地,醞釀成立了輝縣抗日民主政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奮力闖出一條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老區振興(xing) 發展新路。
“原來年收入隻有幾千塊錢,現在有十來萬(wan) 塊錢,多虧(kui) 了村裏的彈簧產(chan) 業(ye)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就想把家裏的老房子收拾收拾。”在南寨鎮蒿地掌村,村民韓廣啟正忙著裝修自家的老房子。這是他今年按照城市標準裝修的第3套老房。
韓廣啟所說的彈簧產(chan) 業(ye) ,起步於(yu) 1978年。當時的蒿地掌村,“溝連溝,十年九不收,隻有一年收,收了兩(liang) 抽屜,下年種子還不夠”。為(wei) 了改變貧窮落後的麵貌,在原輝縣電機廠工作的元銀貴被派往蒿地掌村,協助籌辦彈簧廠。至此,蒿地掌村開啟了發展工業(ye) 之路。
彈簧行業(ye) 屬於(yu) 偏冷門行業(ye) ,大廠不屑做,小廠又做不成。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元銀貴抓住這一機遇,陸續添置設備,擴大生產(chan) ,搶占市場份額。與(yu) 此同時,他還加大與(yu) 國內(nei) 大專(zhuan) 院校以及科研單位的合作力度,先後開發出係列數控彈簧機和彈簧機數控係統。2012年,蒿地掌村生產(chan) 的汽車電機彈簧成功進入德國博世公司全球采購體(ti) 係,目前被廣泛應用於(yu) 德係、美係、日係、韓係等高端汽車。
在元銀貴的帶動下,如今,蒿地掌村共有大大小小的彈簧生產(chan) 企業(ye) 70多家,年營收3個(ge) 多億(yi) ,占據了全國彈簧產(chan) 業(ye) 、全球彈簧市場的半壁江山。其中,僅(jin) “輝簧彈簧”一家公司,產(chan) 品就出口10多個(ge) 國家,所生產(chan) 的汽車起動機彈簧在全國位居第一。
富起來的蒿地掌村人時刻惦記著家鄉(xiang) 建設,他們(men) 以工業(ye) 反哺農(nong) 業(ye) ,利用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的大好時機,發展核桃深加工產(chan) 業(ye) ,先後打造出“蒿地掌”烤核桃和小雜糧等產(chan) 品。
“我們(men) ‘蒿地掌’烤核桃現在名氣可大著呢!每年的扶貧農(nong) 產(chan) 品展銷會(hui) 上,總是供不應求。”在蒿地掌核桃園,該村農(nong) 林牧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經理王新生介紹。
除了彈簧,石墨模具產(chan) 業(ye) 也是該鎮多年的特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一模一簧”,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主引擎”。
1985年,思想超前的北流村老村支部書(shu) 記王聚民帶領村民們(men) 建起了北流碳素廠,為(wei) 燒製金剛石刀頭做石墨模具配套。因石墨具有優(you) 良的導熱及導電性能,耐高溫、耐腐蝕,耐磨和潤滑性能好,且易於(yu) 加工,便於(yu) 製作成形狀複雜、精度高的模具,北流碳素廠發展迅速,成為(wei) 全國石墨模具的鼻祖,一度占有80%以上的市場。
經過近40年的發展,目前,從(cong) 北流村走出的石墨模具企業(ye) 已超過100家,年利稅超1000萬(wan) 元。其中,豫北電碳瞄準新能源領域石墨模具,成為(wei) 比亞(ya) 迪、寧德時代等企業(ye) 的合作夥(huo) 伴,2021年產(chan) 值超億(yi) 元,今年有望突破兩(liang) 億(yi) 元。
“現在村裏980多戶,家家都有人從(cong) 事石墨模具相關(guan) 行業(ye) 生產(chan) 工作,最普通的工人每年收入也超過6萬(wan) 元,一般技術工超10萬(wan) 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接近3萬(wan) 元。”北流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牛啟山說。
一業(ye) 興(xing) ,百業(ye) 旺,萬(wan) 民富。“現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了,環境越來越美了,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了!這不,村裏還新建了特色文化牆,大家夥(huo) 兒(er) 的精氣神更足了!”北流村村民王安鎖說起村莊的變化,欣喜之情溢於(yu) 言表。
“老區人民不能忘,苦幹實幹精神不能丟(diu) 。”輝縣市委書(shu) 記劉軍(jun) 偉(wei) 表示,走好新的趕考路,要把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好,把特色優(you) 勢發揮好,用心用情用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老百姓的日子更紅火,穩步邁向共同富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