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鋪路石”
【我們(men) 的新時代】
甘做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鋪路石”
講述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計劃部部長胡旭東(dong)
海南島東(dong) 端,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這些年,我陪伴這座中國最年輕的航天發射場一同成長。
時光回溯,為(wei) 推進我國航天事業(ye) 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2007年,我國確定在海南文昌建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
2012年,我從(cong) 川西大涼山奔赴海南文昌,加入了建設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隊伍。高溫、高濕、高鹽霧,毒蟲毒蛇,台風暴雨,打地鋪住板房……麵對創業(ye) 初期的惡劣環境,我和同事們(men) 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喊出了“日曬當保健、台風當風扇、暴雨當流汗、革命加拚命、決(jue) 勝五百天”的震天口號,經過艱苦奮鬥,一座全新的現代化航天發射場拔地而起。
3年後,我被任命為(wei)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01”指揮員。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專(zhuan) 門為(wei)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製的,意義(yi) 重大。為(wei) 盡快掌握各係統準備情況,我跑遍了發射場數十個(ge) 建設改造項目,參與(yu) 了幾百台設備的安裝調試。技術區和發射區之間的路,我每天要跑幾十趟,雖然天天汗水濕衣裳,可心裏卻滿是對空間站建設的期待。
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迎來首飛的關(guan) 鍵時刻。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新型號火箭首飛任務成功概率僅(jin) 為(wei) 51%,“胖五”首飛的風險不言而喻。說不緊張是假的,但背後無數個(ge) 日夜的努力告訴我,一定能行。20時43分04秒,我堅定地下達“點火”口令,長征五號騰空而起,首飛成功!這場勝利,標誌著我國火箭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為(wei)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係列化、型譜化發展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邁出了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關(guan) 鍵一步。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看著中國空間站的夢想一步步走向現實,作為(wei) “01”指揮員,我當場流下激動的熱淚。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被人們(men) 親(qin) 切地稱作“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去年以來,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係列貨運飛船相繼從(cong) 這裏飛向太空。我和同事們(men) 甘做空間站建造的“鋪路石”,努力為(wei) 中國空間站建設和中國航天事業(ye) 發展接續奮鬥、再立新功。
(光明日報記者章文、光明日報通訊員黃國暢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