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 :蓋州皮影
【中國好手藝 】
蓋州皮影
講述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蓋州皮影傳(chuan) 承人、遼寧省蓋州市皮影藝術團團長 林世敏
伴著高亢的唱詞,皮影藝人在白色幕布後,手持皮影,穿花般彈跳,劇中人物閃轉、騰挪、搖滾、空翻……皮影戲帶給了人們(men) 多少歡樂(le) !
蓋州皮影又稱遼南皮影,起源於(yu) 明萬(wan) 曆二十一年。造型千姿百態,最獨特之處,是眼睛特別大,從(cong) 麵部即可分辨忠奸善惡,比如奸臣臉上有褶,關(guan) 羽則是個(ge) 紅臉兒(er) 。皮影人頭部叫“頭茬”,身體(ti) 叫“戳子”,平時分開存放,表演時才組裝到一起。
1978年,我拜老藝人王生太為(wei) 師,學做蓋州皮影。做影人,需先製皮。將驢皮浸泡、刮薄、晾幹,畫好樣式,分解成塊後開始“刀刻”。刀刻,對力道和分寸的把握格外講究,運刀需快、準、精,根據影人的尺寸,少則百餘(yu) 刀,多則上萬(wan) 刀,要一氣嗬成,稍有差池,便會(hui) 前功盡棄。
刀刻後,即是“上色”。在影人表麵塗上顏色後,掛在通風處晾幹脫水。水分蒸發後,影人便現出鮮豔的色彩來。再在表麵刷上一層清油固色,用針線將各部位通過骨眼打結連綴,一副影人便完成了。
皮影是形,好的內(nei) 容是核。2019年,我創編了短劇《屈伯川》,講述大連理工大學建校初期,屈伯川先生“三顧茅廬”聘請力學家錢令希教授來校任教的故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我創編了“火神山”與(yu) “雷神山”戰“毒妖”的劇目,也大受歡迎。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11日 01版)
總策劃:楊穀
監製:張寧 廖慧
統籌:李方舟 李宜蒙
誦讀:白冰
動畫:李宜蒙
視覺設計:孔鵬
采訪: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笙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