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桑基魚塘展新顏

發布時間:2022-06-13 15:4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保護曆史遺存,堅定文化自信①·一線講述】

  講述人: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人大主席 楊建中

  我生長的村落——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位於(yu) 桑基魚塘核心區塊。小時候,我經常跟著母親(qin) 在基麵上種桑喂蠶,將蠶蛹和蠶沙倒進塘裏喂魚,等各種腐殖質和魚糞沉聚到塘底變成淤泥,再鏟起來給桑樹施肥。那時隻覺得幹農(nong) 活辛苦,長大後才知道其中蘊含的生態智慧。

  穿越2500年,桑基魚塘成了農(nong) 業(ye) 生態活化石,更是當地農(nong) 業(ye) 發展的一張“金名片”。20世紀90年代,桑基魚塘也經曆了低穀。那時,有的農(nong) 戶長期在外經商、打工,桑基魚塘一下子冷清了,桑地、塘埂坍塌,桑樹老化,缺枝嚴(yan) 重,魚塘埂低,塘底淤泥不斷增多……雖然“魚塘像盤子,塘埂像筷子”的傳(chuan) 統風貌還在,但功能已經退化,產(chan) 出率很低。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2014年,桑基魚塘入選中國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這給了我們(men) 恢複其曆史風貌的信心。趁著這股熱乎勁,當地政府一邊大力保護和修整桑基魚塘,一邊著手將這張“金名片”推向世界,我也有幸參與(yu) 了“浙江湖州桑基魚塘係統”申報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的工作。那段時間,我們(men) 吃住在村裏,白天走訪農(nong) 戶、取證拍照,晚上忙著整理材料、歸檔保存,梳理了近10萬(wan) 字的文字資料。桑基魚塘日漸恢複活力,我也從(cong) 一個(ge) 門外漢成長為(wei) 桑基魚塘研究的“土專(zhuan) 家”。

  2017年,桑基魚塘係統被列為(wei)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喜訊傳(chuan) 來,人們(men) 更加重視老祖宗傳(chuan) 下來的這筆寶貴遺產(chan) ,一河之隔的荻港古村落也跟著火了起來。和孚鎮以鄉(xiang) 村文化體(ti) 驗和曆史文化展示為(wei) 重點開發方向,按照農(nong) 事季節安排各種農(nong) 事體(ti) 驗活動,開辦“漁文化節”。不少漂在外地的人回到了村裏創業(ye) ,這片土地越來越興(xing) 旺美好了。

  如今,我還會(hui) 時常去荻港村,領略一番桑茂、蠶盛、魚旺的桑基魚塘千年美景。這美景啊,永遠看不夠!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陳晨、高建進、王瀟、耿建擴、陳元秋、陸健、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周金立、張斌、謝尚國、魏子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