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港口的含金量越來越足
【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逐夢故事】
講述人: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營運操作部經理 餘(yu) 立麒
港口,是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行走在武漢陽邏港碼頭,處處能感受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光輝足跡激發的蓬勃力量。
2013年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湖北調研,一下飛機,就前往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考察。他先來到中控室,聽取港區建設情況介紹,然後冒著大雨考察作業(ye) 碼頭。那張卷起褲腿、打著雨傘(san) 、趟著積水的照片,頓時刷屏。
在中控室,我當時和4名同事正在值班。總書(shu) 記進來後,與(yu) 我們(men) 一一握手,親(qin) 切而有力。我向總書(shu) 記匯報了中控室的職責、生產(chan) 係統等內(nei) 容。得知設備係統是國內(nei) 內(nei) 河航運最先進的,總書(shu) 記滿意地點了點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nei) 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
9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冒雨考察,殷殷囑托,為(wei) 我們(men) 港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給予我們(men) 港口人奮進的力量。這9年是陽邏港發生巨變的9年。
水鐵聯運,無縫對接——2021年8月,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開港通車,翻開了武漢水鐵聯運新篇章。水水直達,沿江捎帶——開通武漢至寧波舟山港直航航線、武漢至濟寧港集裝箱班輪航線、武漢至宜昌集裝箱航線等,進一步釋放長江、京杭大運河的潛力。江海聯運,橫跨亞(ya) 歐——開通武漢至日本、武漢至韓國的航線,打造內(nei) 陸出海口。
隨著航線的豐(feng) 富、貨源的引進,陽邏港的吞吐量也芝麻開花節節高。2013年,陽邏港集裝箱年吞吐量86萬(wan) 標箱;2021年,達到184萬(wan) 標箱。9年來,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約10%,吞吐量躋身世界內(nei) 河港口第一方陣。
眼下,我們(men) 港口正發生越來越多的可喜變化,綠色港口、智能港口的含金量越來越足。
港口采購了電動集卡車,碼頭泊位全部安裝了岸電設施,並配備智能垃圾桶,守護一江碧水。此外,我們(men) 正在開展龍門吊遠程操控改造、智能卡口升級改造,提升作業(ye) 效率。
更讓人自豪的是,港口“大腦”更強了。我們(men) 的碼頭營運係統,從(cong) 9年前的3.0升級到5.0,直接比肩沿海的大型集裝箱港口。
武漢得天獨厚,得水獨優(you) 。陽邏港在武漢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中大有可為(wei) 。
二十年前,初入港口世界的我相信,集裝箱行業(ye) 是一個(ge) 朝陽行業(ye) 。而今,在長江大保護、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雙碳”的曆史機遇之下,我更加堅信集裝箱物流的無限前景。
(光明日報記者張銳、夏靜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